現在一說到中美競爭,基本上就逃脫不掉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中美之間的競爭是老大老二之爭 —— 老二快速崛起、衝擊老大地位,老大要打壓遏制老二,所以矛盾不斷加劇。也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 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的國際秩序,最終,衝突變得不可避免。

這是典型的中國教育、中國邏輯。總是宣傳這個,宣傳別人“亡我之心不死”,已經讓我們形成條件反射般的習慣思考方式。乃至於我們把世界上最強大、也是過去一百多年對我們最友好、幫助最大的國家,看成對手甚至敵人。

這種思維,往小了說,既是一種弱國心態,又忘記了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智慧。

道理很簡單,如果我說“遠交近攻”,我相信稍微懂點歷史的都知道這是戰國中後期秦國的國策,那就是:位於西邊的秦國,交好位於東邊、也是戰國七雄實力第二的齊國,要讓齊國不參與中原的事兒,這樣秦國就可以不斷找藉口收拾其他五國,當然首先是韓、魏、趙,其次是楚和燕,等把這些國家收拾得差不多了,那時再決定是否收拾齊國。

遠交近攻,這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智慧!

所以,無論是中國交好美國,還是美國交好中國,都是遠交近攻的最好體現!

我想反問一句:不斷崛起的秦國,會天天跟齊國較勁,把齊國看成對手嗎?

哪怕秦國已經滅掉了韓趙魏,仍然在拍齊國的馬屁(另一方面齊國也在拍秦國,兩邊互拍,但秦國更主動),這種隱忍功夫,有多少人有?

當然另一方面,齊國犯了戰略性錯誤,被秦國的馬屁拍暈了,毫無大局觀,從來不想如果韓趙魏被滅,自己該怎麼辦?等齊國回過神來時,秦國大軍已經滅掉燕國,南下滅齊了。而齊國軍隊已經五六十年沒有打過像樣的仗,於是瞬間被滅。

齊國犯了根本性錯誤,這是另外的問題。但我們反觀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執行得太漂亮了。從秦昭襄王到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一直在執行這個戰略。

寫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難道我們沒有遠交近攻嗎?我們始終想和美國搞好關係,另一方面執行大國崛起戰略四處出擊,這不就是遠交近攻嗎?

說的有道理。

但是,美國不是兩千多年前的齊國。現在人類的戰略水平遠高於過去,通信交流也比過去發達得多,這讓美國能及時作出反應,遠東周邊小國也紛紛尋求美國的幫助,這就很不好辦了。

所以既然已經充分驚動了美國,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及時調整戰略。

請原諒,水平高的讀者已經看出,我這還是大國競爭思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但請讓我先在這個層次好好分析一下,再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爲了更好地理解中美關係,我們還是再回到戰國末期。假如,我是說假如,秦國執行遠交近攻的戰略時,齊國不久就看出來了,出動勁旅幫助韓趙魏楚抵禦秦國,那麼戰國七雄的走勢又將如何呢?

各位難道不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嗎?從概率上說,齊國被秦國拍馬屁幾十年都沒有覺醒,齊國的歷代君主居然不懂脣亡齒寒的道理,素質實在是低得可以。

所以齊國能及時警覺,並幫助其他五國抵抗秦國,纔是大概率事件吧?

如果齊國的君主能及時看到未來的危險趨勢,出動大兵幫助韓趙魏楚和秦國作戰,雙方都是百戰雄師,將領也都老謀深算,結局又將如何呢?

幾乎可以肯定,秦國在碰了硬釘子之後會放棄大規模進攻,繼續和齊國搞好關係,並挑撥其他五國和齊國的關係,進一步孤立齊國。與此同時,還要挑撥五國之間的關係,尋找繼續進攻的機會。

這種策略一定會起到效果。因爲假如秦國放柔身段,其他五國,尤其是韓趙魏楚,一定會擔心齊國不懷好意。這也很容易理解:秦國打仗是爲了侵吞土地,難道齊國不是這樣?如果齊國屢次三番地幫自己,就算不開口要地,恐怕自己也不好意思不給點吧。就算不給土地,也得給大量金銀財帛,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越來越弱。這樣下去,齊國不是越來越強大嗎?與其這樣,還不如投靠秦國。

是的,五國這樣想,很正常,也很有道理。齊國就算像雷鋒一樣多次幫助五國,也會被猜忌,其中幾國也會更傾向於秦國。

對於齊國來說,這難道不是好心當成驢肝肺?齊國一看我這麼好心幫你們對抗秦國,你們居然懷疑我,還和我作對,這不是白眼狼嗎?那我也開搶了。

所以,假如齊國不犯大的戰略錯誤的話,就算它剛開始想做活雷鋒,以後也會搶地的。因爲不管韓趙魏楚爲了感謝齊國,是給齊國土地還是給金銀財帛,四國的實力都將越來越弱。而隨着趨勢的延續,如果齊國不搶,反而頻繁出動遠征軍幫助四國抵抗秦國,不僅從軍事上不划算,而且大量土地以後遲早被秦國搶去。

沒辦法,在叢林世界,如果齊國不犯大的錯誤,而是和秦國一樣雄心勃勃,那麼戰國七雄的總體形勢,一定是齊秦合夥侵吞其他五國,最後剩下兩個大國,然後這兩國決出誰來統一天下。

這個過程肯定比秦國執行遠交近攻戰略的50多年,要漫長得多。所以,秦朝或“齊朝”的建立,也將推後很多年。

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齊秦也會有矛盾,其他五國也會利用齊秦的矛盾從中漁利,甚至不排除出現一個英明的君主(如趙武靈王),不僅能暫時保全自己,甚至還能局部擴張。

但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最終是力量決定長久結果。所以假如齊國和秦國一樣雄心勃勃,並且不犯大錯誤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齊秦喫掉其他五國,然後兩雄爭霸,決出一個大一統王朝。

還有其他結果嗎?

有的。七雄中的楚國也很強,秦國第一次滅它還喫了大敗仗。所以另一種可能的局勢是:齊秦逐漸瓜分其他四國,楚國自保,但或許也能分一杯羹。但不管能不能分到,七雄中的四雄將被逐漸喫掉,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這種局面類似於南北朝末期的西魏、東齊和南陳,而不是東漢末期的魏蜀吳三國。

但是,最終還是會統一的。

因爲戰國七雄之所以是七雄,都是之前已經吞併了很多小國發展起來的(韓趙魏是晉國吞併了五六十國後又分裂成三大國)。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以及交通的日益便利,七國之間必然會互相吞併,就看誰力量更強了。

實際上在戰國後期,作爲最弱的韓國,就算秦國不吞併它,它也遲早被魏、楚或趙國吞併。總之,相互吞併的大趨勢不可改變。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古代打仗就是爲了土地,這是當時的規則,到現在除了英美,也沒有多少國家改變這個規則。而極權國家都有對外擴張的慾望,相互之間更容易開戰,這是幾千年文明史早已證明了的。而相互開戰,時間長了必然會決出勝負,決出領土擴縮、國家興亡。

既然七國中的齊秦力量最強,距離最遠,地理位置最優,那麼在戰國中後期,七雄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齊秦之間的競爭,頂多再加上一個楚國。(燕國的地理位置也不錯,但當時人口太少,實力太弱。如果是後來的遼或金,自然另當別論)

寫到這裏我要重申:真正的戰國史是齊國自從田單靠火牛陣復國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戰爭了,齊國君主縱情享樂幾十年,不再是戰國後期的主角。我這裏說的是假如齊國國君和秦國國君一樣雄心勃勃、目光深遠的話,戰國局勢的走勢。

關於七國的臆想,寫這麼多有什麼用呢?

有用,有助於我們理解今天的中美局勢。

今天已經完全是個地球村。如果說在戰國時期,從秦到齊就算靠騎兵也得走一週的話,今天的飛機在半天就可以飛到任何地方,空軍和導彈幾個小時就可以飛抵敵國。所以,由於交通工具和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相對來說,今天的地球要比當年戰國七雄的幅員要小,甚至小得多。

說了半天,總算繞道今天的中美關係了。

老鄧讀史有個感覺,那就是:雖然美國人不知道“遠交近攻”這個詞,但是他們的做法,暗合了這個原則。

美國本土穩定、實力強大後走向世界,在遠東地區始終注意和中國、日本發展友好關係,這就是“遠交近攻”。尤其是最近百年,美國給與中國那麼多巨大幫助,完全符合遠交近攻的思想。

有人說:美國已經在北美無敵,甚至在南北美洲都無敵,它兩側都是海洋,它還要“攻”誰呢?

作爲海洋國家,美國和英國一樣,要維持對它有利的全球貿易和政治秩序。如果,我是說如果,中美長期保持友好,美國就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中東、歐洲乃至其他地區的刺兒頭了。

如果中美友好,中國在全球事務上配合美國,美國將有足夠的安全感,解決全球各種它覺得不滿意的事務,也更遊刃有餘。

但這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不僅有,而且十分巨大。

那就是:二戰後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從美國和西方學習先進科技,在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中盈餘巨大,得到美元硬通貨在全世界買買買,已經享受到了巨大的好處。

中美友好,讓蘇聯衰落了。

我們已經得到了巨大收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的努力、政府的英明領導,當然是最重要的內因。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如果我們不能融入由美國主導的政治秩序和世貿體系,也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

中國強大之後,在國際事務中繼續配合美國,和美國繼續保持友好關係,對我們仍有巨大好處。

這種巨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繼續保持發展的慣性,並利用雄厚國力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問題。

但在這個長期過程中,我們始終不能忘記,一切的前提是中美友好。否則,一切都談不上。

當然,二戰前有相當長的時期,美日之間的關係也不錯。但由於中國的幅員和人口是日本的幾十倍和十幾倍,所以在遠東外交上,中國是居於日本之前的。只是由於歷史的陰差陽錯,加上短期曲折,在某些時段日本也會佔先機。

從幅員、人口、人民的努力程度、地理位置來看,北半球的三個大國,中美最有可能形成兩極,尤其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而且,最有可能形成穩定的兩極。

因此在全球事務上,中國正在頂替俄羅斯的位置。而由於地球正日益變成一個地球村,俄國的位置和作用越來越尷尬。

這恰恰是之前美國所希望的。美國希望中國在強大之後能配合它管理全球事務。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保持友好關係,是雙贏。

寫到這裏可能又有人會說:我們當然想和美國搞好關係,也一直在努力。但我們強大之後,現在是它在阻礙我們發展,我們現在還要配合它嗎?甚至,還要跪下去嗎?!

這個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道理也很簡單:中美有什麼根本矛盾?

沒有!

民主自由,全民富裕,這難道不是兩國追求的共同目標嗎?如果我們承認這是兩國共同的大目標,請問中美有什麼根本矛盾?

沒有!

不要拿具體問題來說事兒,比如TW問題。我們當然要追求國家統一,但如果是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兩岸的大多數人民都贊同統一,就像東西德一樣,美國憑什麼反對?又怎麼可能反對?國家的首要目的是什麼?是要讓她的國民過上自由、安全、幸福的生活。這,纔是國家和政府存在的第一目的。

可能又有人會說:美國想改變我們的意識形態。

但我的回答是:美國的意識形態就是自由民主,這有錯嗎?

我相信,代表了最廣泛人民利益的我們的英明的政府,也是追求自由民主的。

所以當中國日益強大之後,中美之間並沒有根本矛盾。

重申:不要把具體問題上升到原則問題。原則上,中美友好有利於全球秩序,也有利於中美兩國。

就像戰國時期,齊秦友好有利於兩國,而不利於其他國家一樣。

地理上相隔遙遠、處於兩端的兩個大國相互合作,最有利於兩國,是千古不變的政治原則。

中美平均相差十二個時區,都是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大國,沒有哪兩個國家更適合中美做兩極了。

但中美友好和齊秦友好的本質不同是:秦國追求領土擴張,最終必然會和齊國產生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齊國不追求領土擴張,遲早要被對方吞掉。

現在的中美兩國,既然都不追求領土擴張,又有什麼根本矛盾呢?根本沒有。

所以中美完全有理由長期友好下去。

但要保持中美友好,在美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當然要做出更多讓步。

這絕不是什麼左派眼裏的“下跪”,而是政治中的實力原則決定的。不懂這個,就是不切實際的愛國者,必然在實際中喫大虧。

不要被表面的GDP數字所欺騙。別說現在中國GDP還沒有超過美國,超過了又怎麼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GDP已經超過英國,甚至接近英法兩國的總和,但德國還是不行。因爲英國加上海外殖民地所擁有的資源、人口和GDP,還是遠超德國。

與當時的英國類似,現在的美國所擁有的盟友,直接或間接所擁有或控制的資源和人口,都是我們遠遠不能比的。

這麼想下去,好像又走進對抗思維了。於是還得把思路拉回來:中美兩國沒有根本矛盾,根本不需要對抗。

既然兩國沒有根本矛盾,反而可以在友好中都得到巨大利益,那麼目前中美關係出現的困難,該如何破局呢?

破局並不難,就是看看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哪些觸犯了美國的根本利益,讓美國從根本上感到不安,停止這些事,就行了。

可能左派又說了:這不就是跪下嗎?

錯,這不是跪下,而是讓我們繼續發展,繼續強大自身的必要措施。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我們國內已經積累了嚴重問題。主要有三個:貧富差距,環境污染,文化的穩定與長期傳承。

上述哪一個問題不讓人頭疼呢?上述哪一個問題,不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和長時間才能解決呢?

要解決上述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長期維持雄厚的經濟實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

而要獲得良好的外部環境,必須搞好中美關係。

維護並繼續發展中美關係,已經成了中國繼續發展的首要問題。

過去,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在兩國關係日益惡化的今天,我相信,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將越來越多。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當一個人進入到逼仄的空間時,纔會意識到空氣多麼重要,意識到外部環境多麼重要。

二戰以後的蘇聯,也能提供一個比較大的、暫時相對良好的一部分外部環境。但今天的俄羅斯,已經絕無可能。

相反,如果我們讓俄羅斯獲得更好的外部環境,對我們將更加不利。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中美關係的長期前景,我很樂觀。因爲在可預期的未來,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強國,因此必然是一個“極”。但無論是美俄還是美印關係,都不可能形成長久穩定的兩極,更別說日本或英國了。

能形成穩定兩極的,只能是中美。

所以我始終堅信:中美關係的困難是暫時的,哪怕困難幾年十幾年,也是暫時的。從超長期的歷史進程來看,目前仍處於磨合過程中。

但這裏有個前提:雙方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在困難中倒下。

只要戰略正確,我堅信我們必將頑強屹立,並能繼續發展。

最後的最後,我以一句箴言做結尾吧:

只有放棄小我,才能實現大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