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洋人生病了喫藥片,藥片是什麼?”“外國的傳教士是不是總是拐騙中國的小孩,把他們的眼睛挖出來做藥引?”

針對“洋人”問出這些詭異問題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而負責回答她這些沒頭沒腦問題的人,正是當時她身邊的紅人裕德齡。

裕德齡是當時駐法大使裕庚的女兒,因爲自小隨父在外國長大,所以她通曉多國語言和多國文化。她歸國後便被“迫切想了解西方”的慈禧召進宮做了女官,負責翻譯等工作。

“你這個衣服後面怎麼蓬蓬的?”慈禧第一次見到洋裝打扮的德齡、容齡兩姐妹時這樣問道。當德齡告訴慈禧,洋裝的後面之所以看起來“蓬蓬”的是因爲裏面有個墊子時,慈禧哈哈大笑道:“原來,這洋人的衣服裏頭還有機關啊!”

第一天見面時,慈禧還饒有興致地試穿了德齡的路易十五的高跟鞋,試穿完後她又笑着說:“這洋人的鞋子就是把我們滿清的鞋跟從中間挪到了後面,他們是仿我們的!”

剛入宮的德齡、容齡姐妹

入宮第一天,在帶着德齡接見俄國大使看到其出色翻譯能力後,慈禧拉着她的手高興地說:

“以前從來沒有人翻譯的像你今天這樣,我雖然不懂外語,但我看得出你講的很流利,有時外國女子會自己帶翻譯來,但我實在聽不懂他們的中國話,我很喜歡你,這一輩子就留在我身邊吧,將來我自然替你找一個好夫婿……”

慈禧的研究者認爲:德齡的出現,讓八國聯軍侵華、庚子賠款後一直凝重的慈禧臉上再次有了笑容。德齡的到來,恰似一縷春風之於慈禧。當時的德齡聰慧,機智、才華橫溢且見多識廣,這樣的她能得慈禧寵愛自是必然結果。

慈禧不僅讓德齡寸步不離地陪着自己,還在自己70大壽上親手寫“壽”送給她,她還破例讓德齡做了光緒皇帝的英文老師。

慈禧送給德齡的“壽”字

也因爲這份寵愛,進宮後的德齡一心想依靠影響慈禧和光緒,去改變中國的命運,以讓中國走向獨立富強民主。可德齡想的這條理想路途,最終在她進宮後看清清廷的真實境況後,被她自己主動放棄了。

也因爲有慈禧的寵愛,德齡纔敢在慈禧的眼皮子底下和她的洋情人懷特談戀愛。

懷特是一個高鼻子、藍眼睛、黃頭髮的美國青年醫生,德齡在回國的船上與他一見鍾情。那次見面後,一直對德齡念念不忘的懷特便查訪到了她的住處。在得知心愛之人已進宮後,懷特便找到了美國大使館的康格夫人,求她替自己想辦法。

懷特並不知道,康格夫人答應替他們牽紅線背後,其實是多少想借此“利用”德齡獲取清宮的情報。

陽春三月,慈禧在頤和園舉辦的一次遊春會上,康格夫人提出想讓美國女畫家卡爾給慈禧畫像,以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慈禧對此自然是不以爲然,因爲這不符合大清的祖制。

康格夫人見狀也並不着急,她知道,只要自己讓德齡知道她是懷特的人,德齡便一定會幫她達成這個理想。果然,當康格夫人將懷特送給德齡的禮物,一顆碩大的夜明珠偷偷塞給她時,她便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她的請求。

在德齡的說服下,慈禧同意了作畫。

慈禧畫像

緣分從來奇妙,這之後不久,懷特竟意外在照相館認識了德齡的哥哥勳齡,他們還很快成了好朋友。知道眼前這個人喜歡自己的妹妹後,兩人的關係自然也就更加親密了。爲了幫助兩人聯絡,勳齡想出了利用英文報紙“傳信”的法子。

很快,在宮裏教慈禧閱讀英文報紙的德齡就驚喜地看到:報紙上竟有特意畫出來的英文字母,但她把它們連起來,並知道這是懷特給她的信時,她心裏既欣喜又有些懼怕。她知道,若自己和情人利用英文報紙聯絡的消息被慈禧知道了,保守的慈禧定會大發雷霆。

但戀愛中的德齡已顧不得這許多了,她開始也利用英文報紙給懷特“回信”。

兩人的戀情還未被慈禧發現,便先被懷特的姑姑艾米知道了,艾米是美國有名的珠寶商,她一直希望帥氣的懷特能迎娶自己合作伙伴的女兒,以此光大家族。艾米當然不會同意懷特和德齡的交往,她告訴懷特:“如果你要和那個野蠻的中國人交往,你就得放棄家族的財產繼承權!”

沉浸在戀愛裏的懷特想都沒想就點頭同意了,他說:“只要能和她在一起,我可以什麼都不要!”

懷特的堅決和果敢深深打動了德齡,從那時起,德齡就做好了與他共度一生的打算。可她也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要真正在一起,要突破的難關有太多。

首先,只要德齡在清宮,慈禧就絕不會同意頂着她親封“郡主”身份的她和洋人結婚。另一方面,她的父親裕庚也不會同意讓女兒嫁給洋人。

裕庚與德齡四兄妹

可以說,這是一段在一開始就不太可能被接受的感情。

最先發現兩人戀情的是德齡的父親裕庚,他看了英文報紙上被特意畫出來的單詞後推測:女兒在清宮和宮外的人戀愛了。只是,當時的他還不能確定與女兒戀愛的男子是誰。

裕庚推測,負責送報紙的兒子勳齡必定知曉一切。在裕庚的逼問下,勳齡“供”出了懷特。

面對阻止兩人繼續交往的裕庚,懷特決定用真情打動未來岳父,他一面將事情一五一十告知了裕庚,一面學着中國人的樣子發誓說:自己對德齡是真情實意,若有虛言天打雷劈。

裕庚見狀潑冷水道:“德齡進宮以後便是身不由己,她能不能出宮還是未知數,還是請閣下早做其他打算的好。”未等裕庚說完,懷特就用中國話大聲喊道:“我等,我可以等她,等她一輩子!”

看着懷特一臉的堅定,裕庚長嘆了一口氣後便徑直離開了。

之後的裕庚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任二人交往了,他覺得懷特既是真心對女兒,女兒又有意於他,自己再去阻撓有些說不過去。

這之後不久,因懷特醫好了裕庚的牙痛病,他對這個年輕人便更加心懷好感了。

懷特醫好裕庚牙痛病的消息傳到宮內後,康格夫人眼珠子一轉想到了將懷特安插到宮內的冒險法子。隨後,康格夫人以德齡爲誘餌脅迫懷特進入了清宮。

懷特進入清宮後一心想勸說德齡跟自己逃出宮去,德齡卻說什麼也不肯。他告訴懷特:自己想用平生所學影響慈禧,從而推動中國的改革,所以她不能跟他走。懷特見狀便只好怏怏離去了。

懷特不能理解德齡,他甚至覺得她只是用這個理由拒絕自己。離開清宮後,心灰意冷的懷特回到了紐約的姑姑家。

也是直到此時,懷特才知道:當時自己送給德齡的夜明珠是姑父在中國低價所購,而這個夜明珠還是八國聯軍侵華時從宮內流出的。懷特覺得,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得把這顆本屬於中國的夜明珠還回去交給德齡。

德齡與懷特

打定主意後,懷特便再次來到了中國。而這次的中國之行發生的一件事,也讓他突然地懂了德齡。原來,在廣東時,懷特結識了唐大衛兄弟,他們正是刺殺總督的革命黨人,後來他們因爲刺殺任務送了命。

此時的他才恍悟:愛國的唐大衛兄弟肯爲了國家不顧生命危險,這不正和德齡“爲了留在清宮尋求救國機會”而放棄愛情是一樣的麼!

懷特喃喃道:“對於這些仁人志士而言,救國高於一切,所以國家就是他們的宗教!”

悟明白這一層後,懷特便設法再次和德齡取得了聯絡。失而復得的感情讓德齡欣喜若狂,她含着淚把用來通信的英文報紙捧在胸前道:“謝謝你,懷特,今生,我非你不嫁!”

只是,抱定非懷特不嫁的德齡要怎麼繞過慈禧嫁給這個他們眼裏的“洋人”呢?須知,在保守的清宮,男女的婚事從來不由自己做主。而當時在慈禧身邊的德齡,其婚事自然全憑慈禧了。

1903年4月11日,慈禧寵臣榮祿離世。榮祿離世後,異常傷感的慈禧決定給榮祿的兒子巴龍指婚,而指婚對象正是她寵愛已久的德齡。

面對這個消息,德齡當即就慌了手腳。德齡當即以父親病重爲由,懇請慈禧收回成命。慈禧聽到德齡的拒絕後當即就震怒了,她站起身厲聲道:“你這樣做分明是不念榮祿的好處!”

第一次見到慈禧對自己發這麼大火的德齡趕忙找到光緒替自己想法,她知道,一旦處置不好,她很可能因爲此事掉了腦袋。

光緒與珍妃

光緒隨即召巴龍進宮和自己下了一盤棋,棋下完後,德齡的“賜婚危機”竟也隨之被化解了。至於當時光緒究竟如何化解這場危機,如今已不得而知了。世人只知,光緒的介入成功瓦解了德齡的困局。

1905年,在女畫家卡爾的生日宴上,被卡爾帶進密室的德齡再次見到了分別很久的懷特,見面後,兩人當即便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了一起。

當天,懷特在密室內向德齡求婚,德齡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求婚。隨即,懷特把真的夜明珠拿出來作爲定情信物送給了德齡。

之後不久,裕庚得了重病。期間,懷特爲他請來了美國內科專家,可即便如此,他的身體也已無力迴天。面對病重期間一直在身邊悉心照顧自己的懷特,裕庚很是感激。裕庚也意識到,若自己再不想法子將女兒接出宮,這對有情人很可能就此錯過了。

1905年3月,在宮中的德齡收到了父親自上海發來的急電:父病危,盼歸。

德齡收到急電後趕忙拿給慈禧看,慈禧看完後道:“你父親年事已高,不比年輕時候能很快恢復,你出宮去看他吧!”

左一爲裕庚

第二天清晨,慈禧便率宮眷送德齡、容齡出宮了,臨行前,慈禧還囑咐德齡早日回宮。只是,這一別後,德齡卻再未回過清宮。

1905年12月8日,裕庚與世長辭。之後,德齡以“爲父守孝百日”爲由未回宮。

德齡之所以不肯再入清宮,是因爲她已經在兩年的時間內確定一件事,那就是:她不可能通過影響慈禧改變中國。一來,是因爲慈禧本人固執、喜怒無常,且清政府一直閉關鎖國;二來,是因爲當時的政局已十分複雜。

離開清宮多年後德齡在自己所寫的《慈禧》一書的結尾嘆道:

“儘管在改革維新方面,我沒有給太后太多積極影響,但我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的覺醒,看到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佔有一席之地”。

守孝期滿後,德齡在想了一夜後,決定隨懷特遷居美國。顯然,做這個決定對於德齡而言極其艱難。一方面她想留在國內等待機會施展報國之志,一方面,她又舍不下懷特。

選擇隨懷特去美國時,她這樣安慰自己:去國外也可以幫助國家,說不定比留在國內作用更大。

德齡公主

在美國期間,她和丈夫曾有過一段甜蜜的新婚期,他們還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賽迪斯。這個混血男孩長得極其出衆,他有一雙藍色的眼睛,可他的頭髮卻是烏黑的。對於這個兒子,夫妻兩都極其疼愛。

可天有不測風雲,賽迪斯竟最終被一場肺炎奪去了生命。孩子死後,還未從失子之痛裏走出的她便面臨了懷特的背叛:他揹着她愛上了別的女人。

丈夫出軌後,德齡選擇了隱忍,可她的隱忍竟不僅未換回丈夫,反而讓懷特更加地輕賤她。不久,懷特便拋棄了她。

德齡一直不明白,爲何最初願爲她捨棄一切的懷特會那般對她。

德齡之所以不明白,自然因爲她不懂男女差異。德齡並不知道,在世間的男女情愛裏:若男人捨棄一切追隨女人,這段感情往往能長久;而若反過來,換成女人爲男人捨棄一切,則感情往往不能到頭。

這便是男女差異註定的結果。

懷特離開後,支撐着德齡活下來的便只有那個報國的理想了。

一心想着深受苦難國民的德齡曾在美國四處發表演講,她想讓西方民衆知道她的母國發生的一切。1930年,德齡接受美國福克斯影音新聞的採訪。拍攝當天,她特意穿上慈禧賜贈的旗服和珠寶,煞費苦心地以中國公主的身份出鏡。

德齡着格格服演講

那場演講中,德齡的主題是:德齡公主關於世界和平的演講。隨着她的視頻被髮布,西方各界人士開始討論受難中的中國。

在這之前,德齡利用自己在清宮經歷寫成的《清宮兩年記》還成了美國的暢銷書。她的書,也成了西方世界瞭解當時中國的窗口。

1935年秋天,德齡最後一次回國,當時的國內正處於戰亂中,冀東22個縣淪陷,北平學生舉行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眼見國難當頭,眼見進步青年捨命救國,德齡熱血沸騰。

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了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救濟和兒童保健工作,得知情況後,德齡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募集資金和藥品,並將它們送回了抗日根據地。

餘生裏,德齡一直在默默爲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強盛殫精竭慮。

可惜,在中國的抗戰勝利前夕,即1944年11月22日,已孤身一人在美國卡爾頓酒店住了兩年的德齡因遭遇車禍身亡了。

當地的新聞是這樣報道這起慘烈車禍的:“一個亞裔女子被一輛疾馳而來的貨車撞倒,當場不治身亡,鮮血斑駁的現場書本紙張散落了一地。”

離世這年的德齡正在加州大學擔任漢語老師,報道中散落一地的紙張,正是她用中文備下的課件。這些課件和她以往準備的課件一樣,都在介紹中國文化歷史。

德齡過世後,她的學生在回憶起她時說:“她經常在課堂上講自己在宮裏兩年的生活,有時候,她還會講到熱淚盈眶。”

德齡、容齡與慈禧合影

對於末期的德齡而言,祖國之於她是一個充滿溫情卻又讓她心痛的字眼,她深愛那片土地,卻又眼見它在炮火中掙扎而無能爲力,這樣的痛,也只有生在那個年代的人才懂了。

可嘆,直到死時,德齡也沒能看到抗戰勝利的那天,而今天的盛世,她也終究看不到。

德齡的一生大抵可以用“繁華落盡,一身憔悴”來形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