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以“孝道治天下”,比如汉文帝刘恒就是“二十四孝”中的大孝子。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他母亲薄姬生病后,身为皇帝的他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侍奉床前达三年之久。“二十四孝”的第二孝——“亲尝汤药”说的就是“刘恒孝母”的事。

(文帝亲尝汤药)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提倡孝道: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家。

令人惊异的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却把他亲叔叔朱高煦用大缸活活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明宣宗烹死亲叔叔朱高煦是有原因的。

有句古话说得好:“老无慈心,少无孝心”,朱高煦没有长者之风,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这就不能怪当侄子的下毒手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也就是说朱高煦是朱高炽的二弟。

由于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加上为人宽厚仁慈,因此在16岁上就被朱棣立为了皇太子。

皇太子就是皇帝将来的接班人,这时候朱高煦不服气了:“凭什么你一个大胖子没什么功劳,却做了老爸的接班人,我随老爸东当挡西杀立下了战功,这不公平”。

(朱高炽影视形象)

说实话,大哥确实不如二弟能征惯战,由于朱高炽身体很胖,有300来斤,出去打仗不不方便,因此朱棣都是带着二儿子朱高煦在外征战,老大就在后方看家供给,准确来说是分工不同。

朱高煦不考虑这些,一直认为自己该当皇太子,于是就明着暗着陷害诋大哥,不过每次都被朱高炽以柔克刚挡了回去。

原来朱高炽的克“敌”法宝就是“仁慈”,你打我一巴掌,我还你一个笑脸。

还别说这也是一个办法,朱高炽虽然战战兢兢做了20年的太子,但朱高煦始终没有把大哥怎么样,朱高煦始终没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征战途中不幸去世,朱高炽在群臣拥戴下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明仁宗。

咱这里插一句,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名叫朱瞻基,他从小受祖父朱棣的喜爱。

据说朱棣还是做燕王的时候,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老爸朱元璋送给他一块白玉,说这是咱家的宝物,一定要传下去。

朱棣醒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梦,时有人禀报:说太子府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说生下了朱瞻基。

朱棣联想到梦境,认定朱瞻基是大明的“宝物”,于是在朱瞻基12岁时,被立为了皇太孙。

朱棣很喜欢皇太孙,有时出征的时候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意思是培养和历练。

大家想一想,皇太孙就是将来朱瞻基的接班人,这时候他的叔叔朱高煦心中肯定很失望。但朱高煦始终没有放弃野心,一如既往的搞事想整垮朱高炽父子。

回到话题,明仁宗朱胖子(朱高炽)是个短命鬼,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仅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挂了。这时他的儿子,26岁的朱瞻基继承了皇位。

此时他的叔叔朱高煦觉得机会来了,想趁朱瞻基立足未稳发动政变干掉侄子,然后自己当皇上。

说实话,叔叔低估了朱瞻基的能力,他认为自己的侄子就和当初的朱允文一样没魄力,朱高煦想效仿当年的父亲朱棣那样推翻侄子的江山。

朱瞻基深受爷爷朱棣的影响,无论是打仗和心智绝非朱允炆可比。别看朱瞻基刚继位,但人缘不错,在群臣的拥护下,用霹雳手段镇压了叔叔的造反。

这时群臣要要求严惩朱高煦,朱瞻基念在亲情的份上,只是把叔叔废为了庶人,说是关押起来,其实就是软禁了起来。

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想起了叔叔,于是前去探望软禁三年之久的叔叔,一方面看看他生活条件如何,第二方面看看他是否有悔过之意,如有悔过,考虑释放其回凤阳居住。

朱瞻基见到了叔叔,此时朱高煦明知皇帝前来,但由于心中恼恨,装作闭目假寐不理不睬,对于宣宗的询问也不予回答。

朱瞻基虽然窝火,但还是忍了,讨了个没趣,朱瞻基起身告辞,让护卫们好好看待叔叔。

就在朱瞻基站起要走的时候,一直装睡的朱高煦突然伸出腿,故意绊倒了侄子,朱高煦要当面羞辱侄子,以泄心中怨气,看着嘴啃泥的侄子,朱高煦哈哈大笑。

宣宗实在下不了台,勃然大怒,当即令人将宫外铜缸搬来,将朱高煦压在缸下,准备压他一日,以做惩戒。

谁知朱高熙还是不服,仗着身高力大居然将重三百斤的铜缸顶起,盛怒下的宣宗命人压住铜缸,架上火开始焚烧铜缸,朱高煦这回老实了,惨叫连连,不消半日被活活烧死在缸中。

大家看到了吧?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明知自己有错却不改,这能怪当小辈儿的心狠手辣吗?朱高煦作死怪不得别人。

文/秉烛读夏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