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召開記者,宣佈自己“因發現舊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爲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

據悉,這已經不是安倍第一次因爲舊疾而宣佈辭職了,早在2007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在日本首都東京的首相官邸會見記者,宣佈因爲舊疾復發辭職。

在健康狀況改善後,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當選首相,並連任至今,成爲日本戰後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兩度辭職,不得不讓人疑惑,困擾日本首相多年的潰瘍性結炎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且目前並沒有治癒的辦法。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發生在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由於潰瘍,產生膿液和黏液,經常出現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等症狀,病情容易反覆發作,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曾經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發生在西方國家的青年、白領羣體中,在我國是一種罕見病,但近年來隨着國民生活方式逐漸西化,潰瘍性結腸炎也逐漸成爲了常見病。

雖然潰瘍性結腸炎不像癌症那般威脅生命,但是其症狀也是夠人們受的了。

潰瘍性結腸炎會癌變嗎?

目前醫學界並沒有確切的數據表明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率有多高,但是作爲一種慢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幾率肯定是會高於普通人羣的,而且病程越長,癌變的幾率越高。

除癌變外,潰瘍性結腸炎還會引起全身多個系統的併發症,如口腔潰瘍、骨關節病變、皮膚病變、肝腎病變、動脈炎、血栓栓塞、中毒性巨結腸、腸道大出血,甚至腸穿孔等嚴重的併發症,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注意什麼?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終生疾病,目前並沒有治癒的辦法,且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所以除了配合醫生長期治療外,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很重要:

1、飲食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消化道疾病,所以患者在飲食上有六“忌”:

忌“粗”:“粗”指的是粗纖維食物,都說多喫粗糧有助消化,但是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來說,本身就容易腹瀉,要是再多喫些粗纖維食物,只會加重病情,促使病情急性發作。

忌“辣”:一直有一種說法,作爲我國最能喫辣的兩個城市,全國醫院最好的肛腸科在四川和重慶,可見辛辣對於腸道的傷害有多大,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如果經常喫辣,很容易引起腸粘膜充血、水腫,加重病情也是理所當然的。

忌生冷:夏天喫多了生冷食物,導致拉肚子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來說頻繁的拉肚子,只會刺激腸道病情加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飲食儘量要“暖”,即使到了夏天也不宜喝冷飲、喫生冷食物,以免對腸胃造成不良刺激。

忌油膩:喫的太油膩導致拉肚子的情況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通常都有脂肪吸收不良的症狀,如果喫太多油膩食品,只會促使腹瀉加重。

忌海鮮:海鮮是發物,如果有炎症的患者經常喫海鮮,不僅不利於炎症的恢復,還會導致病情加重。

忌變質: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平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不新鮮、不乾淨的食物一定不要喫,避免腸道感染,加重病情。

2、生活習慣

對於所有難以治癒的慢性疾病,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控制病情的利器。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平時應當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天氣變冷及時增添衣物,以免受涼;日常生活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3、心理調節

潰瘍性結腸炎目前無法治癒,且終生伴隨,不少患者會擔心發生癌變,加上病痛的折磨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甚至產生抑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過重的心理負擔只會加重病情,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心理調節工作,不要讓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4、定期體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陳寧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只要堅持規範用藥、定期檢查,可將癌變率降低到普通人羣相同的幾率上。

一般來說,高危患者建議1年做一次結腸癌篩查;中危患者5年做一次結腸篩查;低危患者可10年做一次篩查。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聽到了不少名人身患惡疾的新聞:

8月23日,香港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3歲;

8月26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透露,他的巴斯雷特食道症正在惡化,並接近癌症一期;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舊疾復發宣佈辭職。

作爲擁有比普通人更好的醫療條件的國際政要和公衆人物,尚且扛不住病魔的侵擾,我們身爲普通人更要注重自身健康,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不論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貴,也不論一個人多麼卑微或多麼有社會地位,當身體不再健康,再風光的一切可能都要爲疾病讓位,不要讓努力拼搏來的金錢最終填補到治病這個巨坑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