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斯拉在國內連續數月銷量過萬,可謂是一路飆升,取得了令人讚歎的成績。但是另一方面,特斯拉近期的煩心事兒也不少,其中關注度最高的就是拼多多特斯拉團購事件。事情其實沒那麼複雜——拼多多想要快速上位,特斯拉卻要保住調性,它們不過都是爲了一個東西:逼格。

事情是這樣的。

7月21日,某電商平臺在拼多多推出了特斯拉中國Model 3 2019款標準續航後續升級版萬人團購活動。相比市場價,團購價爲25.18萬元。相比官方除去補貼後的27.18萬元的售價便宜了2萬,雖然只有5輛車。並且拼多多還表示,已經與商家覈實車子是正品的特斯拉,補貼也是真實的。無論是炒作也好、噱頭也罷,但是對於特斯拉來說,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樣是在7月21日當天,特斯拉官方發表聲明稱並未與拼多多進行團購合作,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委託銷售服務,更沒有就此次團購活動向拼多多銷售過任何本公司生產的車輛。如消費者因拼多多團購活動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特斯拉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斯拉批評拼多多,涉嫌違反了特斯拉“禁止轉賣”條款。

拼多多則堅持補貼有效,指責特斯拉店大欺客。

特斯拉和拼多多較勁到底的背後,實際上,是汽車產業的品牌與渠道之爭。一個品牌如果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渠道,它的價值就會大放異彩,比如說星巴克、優衣庫等。一旦用戶習慣了通過第三方渠道購買特斯拉,特斯拉後續不得不給這些渠道以銷售費用,補貼將會事實上由特斯拉提供,且將會喪失渠道主權,這無疑踩到了特斯拉的底線,特斯拉本就硬核,拼多多這次被特斯拉正面剛是必然的。

爲了銷售政策和價格體系的一致性,特斯拉在全球採用了直營模式,避開了經銷商,就是要把定價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裏。特斯拉潛在購買者多爲投資行業以及IT行業的精英。爲了符合這一消費羣體的逼格,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過去兩三年,特斯拉調價次數多達10次以上。爲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特斯拉都在做本土化的嘗試。4月份,特斯拉在天貓開出全球第一家特斯拉官方旗艦店,包括1元試駕、汽車腳墊、遮陽板、汽車鑰匙扣等,只不過“特斯拉進駐天貓但不賣車”。特斯拉相關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特斯拉售車是直營的模式,線上特斯拉汽車只能通過官網購買。

不管怎麼說,5輛車,每輛2萬元,僅用10萬元的補貼成本就霸佔媒體頭條多日,拼多多這次屬實“血賺”。拼多多躺贏,特斯拉也已認慫。8月16日,另一位來自上海消費者,終於成功提車。特斯拉勉力維持的高端調性,在拼多多的補貼下,正面臨土崩瓦解。雖然此次拼多多贏了,但仍然改變不了碰瓷大牌的惡名。

燒錢高補貼是一把雙刃劍,短時間內可以實現大規模獲客,但如果找不到良性的商業模式,很難留住客戶,不僅對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很難形成長期的護城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