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爲渺小,或更爲偉大

語宙

+

航天拼多多

歐洲織女星火箭第16次發射今日成功實施,8個國家、21位客戶的53顆衛星被送入預定軌道。

織女星是個啥箭?它直徑3米,高30米,起飛重量137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500公斤——這個數字在全球大型、重型火箭裏排不上號,但在固體小火箭裏是力氣最大的。

▲織女星火箭(來源:Arianespace)

作爲阿麗亞娜空間公司最新的火箭,織女星自2012年首飛以來連續14次成功,直到2019年7月10日的那次發射。

十分意外,在其發射系統已被證明成熟之後,第15次飛行失敗了。火箭在發射後第二分鐘前後偏離預定航向,隨後墜海,其乘客——1200公斤的阿聯酋鷹眼1號(FalconEye1)軍民兩用對地觀測衛星也丟了。調查顯示,問題來自爲火箭第二級提供動力的Z23發動機的部分防熱結構故障。

▲火箭起飛後偏離航線(來源:Arianespace)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的航天發射能夠常戰常勝,從失敗中重新站立就是勝利。作爲繼去年發射失敗之後的首次復飛,織女星今天的發射對阿麗亞娜公司至關重要。這次發射從今春到夏天N次推遲,是疫情、天氣等因素影響的結果,也顯示了火箭方的倍加謹慎。而今天的結果,值得喝彩。

同時,本次發射,歐洲新的“小型航天器任務服務”(Small Spacecraft Mission Service/ SSMS)部署器系統首次亮相。衛星部署器(dispenser/發射分配器/適配器),是將衛星與運載工具連接的系統,對於衛星能否準確、可靠進入預定軌道起着重要作用,是決定衛星發射成敗的關鍵機構之一。這次亮相的SSMS更像是一個“太空航母”,在軌釋放多個衛星,跟太空撒土豆似的。

▲SSMS在軌釋放衛星演示(來源:Arianespace)

SSMS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在今天的VV16任務中,其上面部分搭載了7顆重量在15到150公斤的微小衛星,下部攜帶了46個從0.25 U到6 U不等的立方體衛星(1U指一個邊長10釐米的立方體)。它的內部構型多樣,可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部署。歐洲航天局(ESA)官員表示,設計SSMS部署器,是爲了幫助小衛星客戶更好地“拼單”。

▲內部部署靈活的SSMS(來源:Arianespace)

由此可見歐洲小型火箭的轉型:從政府任務爲主轉向進軍商業市場,從發射單顆或少量小衛星轉爲發射大量微納衛星。這種轉變一方面來自歐洲火箭技術升級的總體趨勢,另一方面則是迫於SpaceX公司低成本、高適應性的發射能力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畢竟,在微小衛星數量與應用日益增長的今天,發射拼單市場的競爭已然激烈。

印度在2017年創造了一箭104的紀錄,至今無箭打破。發射服務的行業大佬SpaceX一次打包發射“星鏈”衛星幾十顆已成慣例,還向市場推出了100萬美元的獵鷹9號搭載起步價。俄羅斯的聯盟號、新西蘭的電子小火箭,也是角逐這個市場的選手。

▲全球小衛星拼單市場的主力選手們

航天發射的最大特點就一個字:貴。拼多多的發射新模式已經開啓,就讓降價來得更猛烈吧!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第 331期

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廣告時間——2020中秋太空月餅來啦!

作爲太陽系裏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球與地球相伴億萬年。千古月光,寄託了地球人類多少鄉愁與愛怨、枯榮與悲歡、夢想與渴盼。

飛馳奔月,是東西方文明中共有的傳奇。望遠鏡發明,人類得以初識月球上的亙古山川。從1959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開始,偉大而浪漫的航天工程跨越了地月間迢迢距離,讓人類想象力與腳步先後抵達的月球重新成爲深空探索的起點。

2004年,中國啓動探月工程。此刻,“玉兔二號”正在月球背面孤獨而勤奮地工作,完成了使命的“玉兔一號”在月球另一端靜靜入睡。不久,嫦娥五號將飛向月球、着陸取樣並返回地球。

那將是中國人第一次採回另一個星球的土壤,第一次用自己的樣本破解太陽系與地月起源的密碼。

中秋碧夜,月華皎皎。朗月之華,也是我們探索精神的永恆之光。

致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的你: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四種味道的玉兔月餅——

晚上變身月球和玉兔燈——

大買火箭,小買月餅。可以下單了,各位。

航天發射拼單話題想了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