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怎麼回事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鄭小飛主任醫師解釋: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誘發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言簡意賅地說,這骨頭變脆,就算是比較輕微的外力都能導致骨折發生。

骨質疏鬆是骨骼的“隱形殺手”

坊間爲何將骨質疏鬆症稱作骨骼的“隱形殺手”呢?原來,大多數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早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只有少部分人會出現腰背痠痛或周身痠痛,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等等全身骨痛症狀。很多人發現自己患上骨質疏鬆症,多在發生骨折之後。

那麼患者如何及早意識到自己骨質疏鬆呢?鄭小飛主任醫師指出,夜間休息的靜息疼或翻身疼痛是骨質疏鬆症疼痛的特徵性表現。老年人身高變矮,駝背是骨質疏鬆症典型症狀,一般在疼痛之後出現,而骨折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臨牀表現。

實際上,人體骨量會從35歲,開始慢慢由以骨量生成爲主變成以骨量丟失爲主,之後到50歲左右,骨量丟失會表現的相對比較明顯,特別是絕經期的女性。因此,該病多發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多見於女性。

骨質疏鬆患者還能運動嗎?

人到老年其實普遍會存在骨量低的問題,這時候很多人都怕走路撲街或不小心意外受傷和骨折等,都紛紛開始拒絕運動。

鄭小飛主任醫師強調,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前提是無骨折的老人)保持適量運動是絕對有必要的。運動鍛鍊能預防骨質疏鬆主要在於運動可改善骨代謝,增強骨強度。同時,運動還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促進性激素分泌和鈣吸收,進而增加骨密度。

但是,骨質疏鬆者運動項目必須選好,建議可以打太極拳、散步、廣場舞等。

確診骨質疏鬆 藥物治療很有必要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確實與自然衰老有關,但是並非不需要治療。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補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預防骨折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並延長其壽命。

鄭小飛主任醫師提醒,如若確診了骨質疏鬆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治療,以求將骨折風險降到最低。除了正常運動、補鈣之外,服用一些治療和阻止骨質疏鬆症發展的藥物很有必要。

鄭小飛主任醫師表示,藥物治療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抗骨吸收藥物(減緩骨質分解),另一類是合成代謝物(加速骨骼形成),骨質疏鬆症屬於慢性疾病,其治療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有些患者聽到“長期治療”就開始擔心費用問題,拒絕治療又或是中斷治療。不用擔心,目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正在開展多項骨質疏鬆症的臨牀試驗,招募骨質疏鬆適應症的老年女性患者。研究藥物能夠減少骨吸收和骨破壞,增加骨礦物質密度。參加試驗的患者將得到免費的相關檢查包括骨密度檢查、心電圖、甲功五項、X線胸腰椎正側位片、實驗室檢查等,以及研究用藥、免費的鈣補充劑和維生素 D 補充劑,並可獲得一定的交通補償費交通補貼200元/次(共7次)。

【患者招募要求】

① 能自由行走的絕經後婦女,年齡 50-80 週歲(含 50 週歲和 80 週歲 )。

② 受試者腰椎或全髖部位BMD 絕對值符合-4.0<T值 ≤-2.5。

③ 絕經>2年。

④ 受試者必須具有至少 1 個下列危險因素:既往脆性骨折史(40 歲以後發生的);父親或母親髖部骨折史;低體重(BMI≤19kg/㎡);高齡(年齡≥65 週歲);目前吸菸。

【聯繫方式】

諮詢門診: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

鄭小飛 主任醫師:週三下午、週日上午;

侯輝歌 副主任醫師:週四全天。

招募人數:30人

截止日期:2021.12.31

●如果您自己或者身邊有50-85歲的老年人,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條件,可以聯繫我們爲您解答;年齡初步符合的老年人,我們可以爲您提供免費的骨密度篩查。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健康科普大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