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餘市出臺“促進牛羊和水產業發展三十條措施”,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強化助農惠農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牛羊和水產業,推進牛羊和水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全市現代農業大變樣。

“三十條措施”對牛羊和水產業發展明確了五年量化目標。到2025年,力爭全市肉牛飼養量由2019年的10.6萬頭髮展到16萬頭,增長50.9%;肉羊飼養量由2019年的3.1萬隻發展到6萬隻,增長93.5%;初步建立現代畜牧產業發展平臺,招引培育一批有市場影響力的牛羊產業龍頭企業。力爭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發展到6.5萬噸,增長22.6%;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3萬畝,增長200%;工廠化養魚面積從無到有,發展到10萬平方米。

爲實現五年目標任務,“三十條措施”提出要建設優質高效的良種繁育體系。啓動五年新增2萬頭基礎母牛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力爭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200戶、家庭牧場100個、規模養殖場10個。新建黑山羊核心種羊場1個、擴繁場3個,全市母羊存欄達1萬隻以上。全市水產苗種場發展到5家,其中省級水產良種場2家。對新建或改建池塘養殖面積達100畝以上,且年孵化魚苗3億尾(只)以上的,每個補助50萬元,每年補助一個。對存欄能繁母牛10頭以上的,每繁殖1頭活牛犢,補貼900元;存欄能繁母羊100只以上的,每繁殖1只活羊羔,補貼200元。

對從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牛種羊場引進的種公母牛每頭補貼500元,種公母羊每隻補貼150元。建設和完善20個牛改網點,對年配種母牛200—500頭的網點,每個補助6萬元;對年配種母牛500頭以上的網點,每個補助10萬元,用於改良點凍精貯存、檢測、運輸、配種等設施完善。實施肉牛冷配改良,所需凍精按每頭實施配種的能繁母牛12元標準進行補貼。

(網絡配圖)

“三十條措施”還提出要建設務實有效的養殖創新體系。建立肉牛和肉羊產業發展集中區,建設秸稈養殖示範點各10個。對示範點存欄牛300頭以上且在該示範點飼養6個月以上的,每頭補貼500元(享受了牛犢補貼和種公母牛補貼的除外);對存欄羊600只以上且在該示範點飼養3個月以上的,每隻補貼150元(享受了羊羔補貼和種公母羊補貼的除外)。

對2020年1月1日後新建牛羊舍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且經驗收合格的,按欄舍面積10元/㎡補貼。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訓經費,大力開展現代畜牧業和水產科技培訓、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培訓。開發牛羊、水產信息化管理軟件,推進養殖信息化基礎數據採集和物聯網示範建設,對完成數據傳輸,建設質量合格可追溯系統的,首年補助20萬元,以後每年補助10萬元。

(圖片來源:新華網)

爲推進牛羊和水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要求加快構建生態環保的標準化養殖體系。積極推廣畜牧、水產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推進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推行機械清糞、管道輸送廢水,鼓勵將養殖糞污加工成有機肥;規劃建設一批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每年安排補助資金100萬元,對當年新增連片50畝以上的示範基地每畝補助1000元;積極引進工廠化養殖新技術、新設備,對企業引進的工廠化養殖設施一套及以上且工廠化養殖面積達1畝及以上的給予補助,補助資金不超過設備、設施總投資額度的10%,每年安排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三十條措施”還要求加強天然草場、草坡保護和改良利用,建設綠色安全的飼草飼料供應體系。優選不適於種植食用農作物的土地用於牧草種植,對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540元的一次性補貼。推廣花生、大豆、玉米等秸稈利用,將秸稈加工轉化爲草食飼料,全市建立1個牛羊全日糧飼料生產廠和50家使用全日糧飼料的牛羊飼養場,提高牛羊生產效率。

此外,“三十條措施”要求加快質量安全、三產融合發展、行業扶貧、產業化經營體系建設。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保障牛羊肉和水產品及加工產品質量安全。積極引導牛羊、水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貧困戶對接,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通過內培外引、政策扶持,建成一批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牛羊和水產養殖、加工、銷售領軍企業。

加大融資對接力度,滿足牛羊和水產業信貸需求,對牛羊水產飼養企業銀行貸款給予2個百分點的貼息,每個企業貼息上限爲10萬元。推動養殖商業保險,降低養殖風險。支持舉辦畜牧交易會、龍蝦節、河蟹節等推介活動,打造新餘特色牛羊和水產名片。支持發展連鎖、直銷、專櫃等實體經營,鼓勵依託京東等電商平臺建立特色網店,促進線上線下銷售。加強漁業與旅遊、文化、科普教育等相關產業有機結合,創建休閒漁業特色品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