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別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別四千裏,胡騎③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④,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⑤急爲破幽燕。

注:

①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②洛城:洛陽。

③胡騎:指安史之亂的叛軍。

④劍外:劍閣以南,這裏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弱,時任檢校司徒。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用“四千裏”“五六年”這些數量詞將個人的困苦經歷與國家的艱難遭遇體現出來。

B. 頷聯描述詩人流落蜀地的情況。“草木變衰”與下句的“老”相呼應,傳遞出悲涼沉鬱的意味。

C. 頸聯中的“步月清宵立”“看雲白日眠”寫出了詩人的坐臥不寧,直抒胸臆地表現了詩人的無限情思。

D. 這首七律把個人的遭際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寫,蘊含着豐富的內涵和濃郁的詩情,可謂言近旨遠,辭約情豐。

2.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1. C 題中C項,“直抒胸臆”錯,此處爲敘事抒情,應是委婉曲折地表達情思。故選C。

2. ①思家懷親:“一別四千裏”寫出遠離家鄉,“思家”“憶弟”寫出親人分離,思親情深;②恨戰亂之久:從“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等可見戰亂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亂:尾聯寫出聽到連戰告捷的喜訊,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亂。

【詳解】

此題考覈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考覈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註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後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說。回答此題一要注意煉字的表達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蘊藉,寓情於形象的描繪和敘述之中。首聯中的的“一別”“長驅”頷聯中的“衰”“老”等詞,一方面表現了叛軍的囂張氣焰,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在安史之亂中的無奈、悲涼、飄零憔悴的遭遇。頸聯通過“宵立晝眠,憂而反常”的生活細節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家憶弟的深情。尾聯抒寫杜甫聽到唐軍連戰皆捷的喜訊,盼望儘快破幽燕、平叛亂的急切心情。

【翻譯】

我離開洛城之後便四處漂泊,遠離它已有四千裏之遙,安史之亂叛軍長驅直入中原也已經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變衰,我來到劍閣之外,爲兵戈阻斷,在江邊漸漸老去。我思念家鄉,憶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晝,臥看行雲,倦極而眠。令人高興的是聽說司徒已攻克河陽,正乘勝追擊敵人,急於要拿下幽燕。

杜甫在成都寫的這首七言律詩,抒發了杜甫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杜甫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情真語摯,沉鬱頓挫,扣人心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