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峯。

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

①綠綺: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1.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 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

B.頷聯中的“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動作、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這兩句用大自然宏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C.頸聯處使用俞伯牙與鍾子期和“霜鍾”的典故來表達自已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濟蒼生的抱負。

D.“餘響入霜鍾”,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

E.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如聽萬壑松”這一句是純客觀的描寫。

2.請你談一談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在表達上的妙處。(5分)

參考答案

1. C.E( C. 頸聯兩處使用典故,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點明自已也是通曉音律之人,“霜鍾”的傳說點明物候時令,此外,這兩處的用典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詩人期待着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具有濟蒼生的抱負。E.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着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2. 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佈滿天空。(2分)②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3分)

【2題詳解】

此題考查了佳句的賞析。賞析句子,首先要整體把握詩歌,弄清詩歌表達的情感主旨,然後仔細琢磨所要賞析句子的用詞,進而把握住其內容、情感的內涵。這是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的,也是賞析句子的前提。另外,賞析句子,還要看句子使用的表現手法。 《聽蜀僧濬彈琴》這首詩,主要是寫作者讚美蜀僧彈琴技藝高超,而用“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收束全詩。不知不覺中,暮色已經籠罩了青山,秋雲黯淡,佈滿了黃昏的天空,從內容上說,這兩句分明是景色描寫,寫曲終時的景色,用“不覺”寫出了詩人沉醉在琴聲之中,從手法上說,用景色的變化從側面來寫琴聲的魅力。

翻譯

蜀僧濬懷抱着一張綠綺琴,從西面的峨眉峯上下山來。

感謝他揮手爲我彈奏一曲,像聽到萬山滾動松濤澎湃。

我的心靈就像被流水洗滌,餘音繚繞和着鐘聲響天外。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上暮色,高空中又佈滿了重重霧靄。

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雲流水,明快暢達,風韻健爽,在讚美琴聲美妙的同時,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對故鄉的眷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