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日白露到,“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啥意思?白露下雨不好?

在昨天筆者這裏在連着幹了好幾個月以後,終於下了一場大雨,並且這次下雨的時間持續較長,降雨量也很大。隨着這次降雨,氣溫也快速降下來了。在今天早上穿着短衣短褲,明顯感覺有點涼爽了,給人的感覺就是秋天真的來了。但是也僅僅是早晚的時候涼快一點,太陽一出來依舊還是有點悶熱。

在9月7日就要迎來白露節氣了,這也標誌着孟秋的結束,而仲秋就要開始了。不少人也說,到了白露節氣以後,秋老虎就要下山了,涼爽的秋季也要來了。另外在民間還流傳着“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的農諺,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白露節氣時下雨難道不好嗎?

白露是24節氣中第15個節氣,這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白露節氣到了,也就意味酷暑天結束了,涼爽的秋季到來了,所以白露是天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而在白露節氣的時候,因爲早晚的溫差逐漸拉大了,在夜晚氣溫低水汽遇冷就會凝結成爲露水,而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所以稱之爲“白露”。

農諺“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就是形容到了這個時節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的,進入白露國內大部分地區都逐步進入到了秋季。而秋季是收穫的季節,農民自然對天氣比較關注,“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就是古人根據經驗總結的一句農諺。

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白露節氣前下雨,這是及時雨。而到了白露節氣以後還下雨,那這樣的雨就是“搗蛋鬼”。爲何這樣說呢?

我們都知道處暑後十五日就是白露,氣溫也逐漸轉涼了。而在白露節氣前,氣溫較高,降雨也偏少,不少地方還會出現旱情,但是這個時候農作物正是生長的旺季,光合作用很強,自然就對雨水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在白露節氣前下雨,只要雨水適量,不出現持續的暴雨天氣,那對農作物的生長顯然是有利的。農作物長得好,後面就容易豐收。

到了白露節氣以後,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峯,然後陰氣也在此時興起。也就是說氣溫便很快下降,並且這個時候農作物即將要成熟了,像水稻、高粱等穀類作物就馬上要收穫了,因此這個時候是不怎麼需要雨水了。如果降雨了,反而會影響到後面的收成。比如水稻秸稈受到雨水侵襲會倒伏,而且持續下雨還會導致水稻發芽。所以農民都是不希望白露節氣後下雨的,因此就有了白露後下雨是“搗蛋鬼”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露節氣後下雨確實不太好。

在有些地方還認爲,白露節氣這天下雨,那麼後面的雨水就很多,而這樣的天氣稱之爲“爛白露”。而相反白露節氣這天是晴天,那後面的天氣以晴天爲主。這就是一個好兆頭,爲後面豐收創造了條件。不過氣象學方面的專家指出,“爛白露”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單從白露這天有無降雨來推測後面雨水多少,是不科學的。

7日就要迎來白露節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白露節氣相關的農諺呢?歡迎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