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最近萬衆矚目的《信條》終於公映了。2個多小時的影片長度,加上燒腦的劇情和故事線讓觀衆一次過足了癮。

影片原名“TENET”代表着“信條”,同時這也是一個正反顛倒都可以唸的詞語,象徵着順與逆的交錯。

故事主線關於“逆轉時間”的概念更是讓人們在現實與過去的混亂中迷失方向。

其實,如果你看懂了故事的核心思想,一切就變得很簡單了。

那麼,我們來倒着看一下這個故事的發展吧。01

《信條》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未來在現實的一次博弈。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核心思想:熵。在現實世界中,熵只會無限增加不會減少。這就好比樹上結的一個梨子,時間越久它就會越來越大,最後會因爲老去而最終掉落腐爛,這就是熵增。

熵負的概念就是這個梨子會在樹上越來越小最終變成一朵花,然後變成一個嫩芽,最後消失不見了。

未來世界的科學家發明了這種熵負的技術。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爲了扭轉地球被肆意破壞的嚴重後果,讓那些不可逆的資源再次復原。

可是,這種逆轉帶來的代價卻是整個人類和生態的毀滅。

生存與毀滅都是共生的,於是就有人想要利用這種技術來達到自己的邪惡目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未來的薩特。

未來的薩特因爲多次穿越逆轉機器受到核輻射,最終得了癌症。他想要引爆“逆向時間”讓整個地球發生時間逆轉,最終完全毀滅地球來給他陪葬。

於是未來的薩特就給過去的自己提供了大量的黃金做資金,並不斷的指引他找尋到散落到世界各地的“環”。

這就是爲什麼薩特會從一個“拾荒者”一夜間變成了富可敵國的鉅商,一切都是未來的刻意安排。02

有反就有正,主人公就是那個與薩特對抗的“信條”組織創辦人。(在《信條》中,主人公的名字從未出現過)

在未來,“信條”組織有着龐大的機構來維護逆轉時間的設備,以防止有人利用設備。

爲了阻止過去的薩特引爆“逆轉時間”,主人公不得不可以安排過去的自己參與到這個對抗的計劃中去。

影片中出現的那個支援部隊,其實就是未來“信條”組織的成員。

此時影片的另一個核心出現了: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就因爲此,主人公必須保證自己在過去的對抗中不可以死亡,否則未來就不會存在“信條”組織。

而薩特會不顧一切的改變這個規則來破壞世界。

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危,並指引自己對抗薩特的陰謀,主人公刻意安排了一個未來的朋友去過去幫助自己,這個人就是尼爾。

之所以選擇尼爾,就是因爲他已經是一個看透結局的人物,命運的安排讓他最終迎接死亡。

影片最後,主人公被爆頭的時候,是尼爾逆轉時間提前趕來擋住子彈。因爲是逆時間,主人公只看到了地上的屍體,但是他揹包上的吊墜卻揭開了謎底。

尼爾不停地給主人公指引方向,多次救了他的命。歌劇院爆炸那一幕,第一個逆轉時間而來的人就是尼爾。把主人公從冰封的車裏救出來的人也是尼爾。讓主人公放棄殺死自己的那個人也是尼爾。

其實,尼爾來自未來,他熟悉主人公的喜好,知道逆轉時間的原理,只是在裝糊塗而已。

他之所以這麼做都是因爲“信條”交給他的任務,同時他也是抱着必死的信心去迎接自己的命運。03

未來的人在現實做了一個局,雙方在現實中相互博弈,最終“信條”組織勝利了,人類繼續繁衍生活下去。

而尼爾則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他其實就是凱特的兒子馬克斯。將來他會在主人公的安排下學習物理學,並參加“信條”組織對抗薩特的陰謀,這一切都是無止境的循環。

只有關閉這個環才能阻止循環繼續發展下去,於是薩特死了,尼爾也死了。

現實中有這樣一個概念“莫比烏斯環”。如果你把一張長條紙的正面代表時間順時,背面代表時間逆時,那麼扭動兩頭讓紙條相接,你就會發現順時和逆時會在中間相交。

這樣就會形成了永無止境的循環,這個交點就是時間的轉換點。

《信條》中逆轉時間的機器就像是這張紙條的連接點,可以讓時間順時與逆時相連通。

其實,故事的發展早已經被未來的雙方安排好了,只是最終的結果要靠現實的努力來改變。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