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股不明就裏崩跌。美股當天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了 807.77點,跌幅達2.8%,收28,292.7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大跌3.5%,報3,455.0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近5.0%,收在11,458.1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跌5.7%。

當天的美股暴跌,有分析認爲主要是受最近科技股暴漲後獲利潮資金流走所致,比如Tesla受最大外部股東Baillie Gifford減持,觸發科技股獲利潮,從而使得科技股大幅暴跌。比如,當天蘋果股價下跌8.01%。亞馬遜和Netflix與臉書一起下跌了至少3.7%。微軟下跌6.19%。Alphabet回落5.12%。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83%,中止連續10交易日創歷史新高的升勢,也是3月來最大的單日跌幅。也就是說,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及全球股市不僅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反之還在大漲。特別是美國納斯達克股票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不僅收復疫情前的失地,還一直在創歷史新高。現在這些市場股票價格回調很是正常。

比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最近來快速上漲,不僅收復疫情前失地,還一直創歷史新高。前者在8月31日收在3,500點,後者收在11,775點,分別較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後低點2,237點及6,860點,大幅反彈56.4%及71.6%。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雖然沒有創下歷史新高,但也收復了新冠病毒爆發的大部分失土。而這些股市指數快速上漲及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很大程度上與大型科技股價格快速上漲有關。

比如,蘋果的股票和特斯拉的股票,從3月23日的年內低位至9月1日,這兩大科技股股票價格分別累計飈升了1.4倍和4.47倍。蘋果和特斯拉是這樣,其他大型科技股也如此。因爲,2020年暴發的世紀大疫情,不少商業活動停止、需求萎縮、供應鏈路斷裂等,使得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的影響與衝擊,只有大科技公司業績不受影響,個別大型科技公司甚至有更佳業績增長,投資者對大型科技股期望更大,但當蘋果公司的市值升至22000億美元時,投資者幾乎難以想象,更是認爲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業績會更好,有更好的投資價值,會越升越有。所以,大量熱錢紛紛湧入這些股票,推高股價。至於這些股市價格是否會有業績及盈利增長支撐,沒有人會理會。所以,美國股市近期出現了股價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的現象。

美國股市是這樣,中國以高新科技行業爲主科創板也不遜色。科創板開板一週年(今年7月22日)時推出科創50指數,按回溯測試計算,該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四成以上,與深圳的創業板指數飈升並駕齊驅,遠拋離上漲只百分之十幾的滬深300指數。不過,科創板這些上市公司的現在市盈率已經超過120倍,而當前美國及韓國同類型科技股市盈率僅約50倍,足中國科技股比美國的科技股價格還要瘋狂。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科技股這些走勢能夠持續嗎?如果不能夠持續,9月3日美國科技股暴跌是不是僅僅開始?當然,就當前的經濟形勢來說,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在什麼時候結束應該是相當不確定的,但隨着各國疫苗開發相繼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疫情有所緩和,無論是美國及全球經濟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加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重大轉向,意味着即使美國經濟復甦之後,寬鬆的貨幣仍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市場將可以繼續享受極低利率的暖風吹拂。這些因素仍然是推動股市價格上漲的動力。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當前,不僅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和網絡科技的進步可以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而且經過新冠病毒疫情的洗禮,更是顯現出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所以,未來大型科技網絡公司的業績上升是一種趨勢。儘管對科技投資的爆炒會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投資泡沫,這些泡沫也會不斷地破滅,但是對於實體經濟的科技行業來說,市場可以優勝劣汰的方式促進行業長進,是不存在實體經濟的科技泡沫。所以,投資者要用火眼金睛觀察科技股投資市場,把握好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而不是跟風而上。對當前美國科技股暴跌應該是一場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投資者控制自身的風險最爲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