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諾獎得主斯賓塞強調,中美緊張關係已經令科技行業呈現碎片化態勢,而且這種態勢還在加劇。美元近期可能進一步走弱。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記   者丨鄭青亭

9月5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在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進行了一場線上對話,就美國股市暴跌、數字經濟轉型、全球低利率政策、美元指數走低、反全球化浪潮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美股暴跌是不是市場拐點?

朱民首先拋出的問題是,最近兩天,美國股市暴跌,特別是科技股,這是否是美國股市泡沫破裂的開始?接下來,美國股市將如何發展?

對此,斯賓塞認爲,當前,仍有大量的不確定性,股市大幅波動釋放的信號是,各國要恢復經濟是很不容易的。但不應該把股市波動完全看成是對刺激措施的反應。納指暴跌主要影響科技公司,市場對這些公司的估值越來越多取決於無形資產,而這是很難衡量的。

斯賓塞說,這不是一個市場的轉折點,不會由此出現市場崩潰,科技公司在數字經濟時代會有不錯的表現,它們將是經濟韌性的主要來源和抗疫的主要動力。然而,傳統行業可能有不同的情況,其股市表現可能會經歷一段低迷時期,在疫情之後的某個時間可能出現復甦。

至於對無形資產的估值,斯賓塞說,它是有很大問題的,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對於數字經濟的估值方法,從會計的角度來說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但是,即便如此,我認爲這些無形資產創造的數據是很重要的,品牌、數據、數字都會創造大量的價值,這也在很多行業當中反映出來,不僅僅在高科技領域,在電商、金融科技、移動支付,尤其是在支付、教育、醫療這些領域都很重要。”

斯賓塞說,在抗疫期間,中國其實做得更好,整個亞洲也做得更好。現在,很多國家可能沒有辦法或者不願意利用這些數字資源,這些都是現實的挑戰。在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數字化轉型趨勢,這也是公司業績表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科技戰是否影響相關公司?

朱民追問,隨着中美緊張關係向科技領域蔓延,已經出現矛頭的科技戰是否會對美國科技公司造成影響,從而影響這些公司的股價?

在這個問題上,斯賓塞的回應是,肯定會有影響,並強調,中美緊張關係已經令科技行業呈現碎片化態勢,而且這種態勢還在加劇。

“可能中國的科技行業會表現得不錯,因爲中國科技體量很大,美國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其實最關心的是沒有很大科技體量的並且可能正好被中美交火波及的。”他指出,多邊機制現在受到了挑戰,這將影響科技行業獲得大量的數據。

朱民說,美股與美聯儲政策有很密切的聯繫,現在市場跟着美聯儲政策波動。現在的信號是,美聯儲將在相當長的時間維持接近零的低利率,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也在不斷膨脹。他問,是否擔心美聯儲會改變立場?或者是否會承擔更多風險?

對此,斯賓塞說,疫情令發達國家遭受很大的衝擊,可能對所有行業造成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各國政府在不同程度上都會使用主權資產負債表吸收這些壓力,使得主權債務大幅上升。但是,實際上這些國家沒有其他選擇,爲了支持國家經濟,只能保持低利率。預計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各國央行將保持低利率政策。

“我們很難說這方面的風險是有多少,看起來好像是,我們無限制地出臺刺激政策,但另一方面,沒有人喜歡國家債臺高築,讓所有行業都陷入危機當中。”他認爲,各國央行並沒有犯錯,雖然推高了債務水平,但至少讓金融系統能夠繼續運行。“我們更沒有辦法提高利率,因爲如果你提高利率的話,你整個系統就會出現問題。”

美元是否繼續走弱?

近期,美元指數持續走低,而且這一趨勢未見任何拐頭跡象。朱民問,美元是否會繼續貶值?

對於這個問題,斯賓塞說,從基本面上看,利率政策是沒有變化的,“歐洲利率也不是很高,跟美國也是差不多的,所以你很難去解釋爲什麼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了。”

斯賓塞指出,美元近期走弱可能跟美國的外交政策有關,反映了市場對美元不確定性的增加。“美國現在各個方面的姿態顯得比較強勢和激進,再加上低利率,可能就導致了有些人不願意持有美元計價的資產。”他說,美元近期可能進一步走弱。

如何應對反全球化?

朱民說,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全球迫切需要多邊主義。但不幸的是,去全球化浪潮有所抬頭,有些國家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反全球化趨勢。他問斯賓塞,應該如何辦?

對此,斯賓塞回答道,“可能要換換領導人吧。”他說,當前,全球化的成本被過度強調,而國際合作的優勢和好處被過度低估。

與此同時,他指出,大家都不想回到25年前的全球化機制,可能需要創造一些新的合作機制,締結更多的合作協定,同時解決好國內的政治問題。

對於未來的全球化,他建議:

第一,抗疫合作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應該是主要方向,要讓這方面的技術被所有國家充分獲得;

第二,繼續推動多邊合作,擴大合作領域,促進世界經濟包容性發展,更好地保護中低收入國家的利益。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