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還未在內地上映,戰況卻已清晰:這部迪士尼兩億美元大作,內地票房大概率要撲了。

大家本以爲,這部劉亦菲進軍好萊塢之作是有20億+爆款之相的。中國女英雄題材、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的全華語明星陣容,迪士尼頂級投資,加上鋪天的氣勢。簡直就是一副王炸組合牌。

但最後呈現的結果呢?

豆瓣開分5.9,1天就滑落到4.9,不論打分的影迷是通過何種途徑看到電影,質疑都是實實在在的。加上影片高清資源已釋出,負面口碑發酵下,很難想象影片內地票房還能創造驚喜了。

當然,這只是硬幣的一面。

硬幣的另一面是,迪士尼將《花木蘭》撤出北美院線,並於9月4日在Disney+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以29.99美元的價格放出,如此高的單片售價,首日觀看者竟然還是擠爆了Disney+的服務器。

而影片的爛番茄新鮮度也穩定在79%,在整個迪士尼公主系列真人電影中僅次於《灰姑娘》。

但影片的北美觀衆打分也不好,爛番茄是55%,IMDb也只有5.6。

不過短短兩天IMDb評分人數就達到1.4萬,北美已經掀起一陣花木蘭熱潮也是事實。

總的來說,中外評價兩極分化、水土不服,對於接下來即將征戰內地市場的《花木蘭》來說,顯然是比定檔海報太土和盜版更爲嚴重的問題。

這是在黑《花木蘭》?不,我只是覺得可惜。

尤其是在看完成片之後,更加確定了,如果真的能發揮迪士尼所長,這片子衝上及格線,票房大爆都是完全可能的。

尤其是,劉亦菲真的爲花木蘭這個角色下了功夫,在片中身手了得,被導演拍得神采飛揚,即使有袁詠儀、趙薇當珠玉在前,也絲毫不遜色。

然而影片撲面而來又揮之不去的夾生文化感,註定讓大量路人觀衆掉頭,無論北美觀衆看得有多嗨,中國市場都很難給這部並沒有真正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笑臉了。

迪士尼這一次,真的浪費了劉亦菲的美和鞏俐的演技啊。《花木蘭》爲何水土不服這麼嚴重?

有一句話,真的憋在心裏好久了。

好萊塢大片啊,求你們放過中國傳統文化吧!!!

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怪現象:無論好萊塢主創們自稱花了多少功夫瞭解中國文化,出來的還是一股濃濃的夾生味。

就說《花木蘭》,2019年7月,迪士尼發佈了首支預告,僅僅24個小時,全網預告片播放量就超過了1.75億次,在迪士尼真人電影中位列第二,相關的多個話題都陸續登上微博熱搜。在中國內地的預告片播放量甚至是同期《復聯4》的兩倍,真正做到了出圈。

當時《花木蘭》也被認爲是2020年一系列好萊塢分賬大片中,僅次於《速度與激情9》的票房種子選手。

但也恰恰映證了那句“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當初觀衆期待值有多高,現在就越想說:兩億美元拍了個什麼鬼?

其實之前看到預告片中木蘭的妝容、土樓等爭議數次衝上熱搜,觀衆已經感到迪士尼對中國元素的運用非常不妙。

但真正給觀衆致命一擊的,還是那個土到驚世駭俗的定檔海報——這都2020年了,爲什麼一部2億美元大製作的電影海報會有這樣一種90年代dvd畫風?

尤其是把《花木蘭》內地海報和別的國家海報放在一起,更是有一股濃濃的廉價盜版味兒。就連網友自發的爲《花木蘭》設計的多版海報都洋氣多了好嗎?

到這裏爲止,就算沒看到電影,《花木蘭》的問題都已經暴露地十分明顯了:

電影在內地市場遇到的第一道坎兒,就是如何合理地東西融合,可以理解迪士尼版《花木蘭》目標觀衆是全球觀衆,不可能完全按照中國文化來,有好萊塢痕跡也很正常,但也並不代表着主創可以亂來啊。

電影一開場,導演就開始展現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想象了——你看,李連杰的皇帝造型、鞏俐的女巫造型,還有柔然大軍的蒙古造型,是不是很東方化,很本土化,我是不是很用心呢?

可是觀衆看到就立馬兩眼一黑:導演,現在都2020年了!古中國人物造型能不能不要還是《加勒比海盜3》發哥那一套?

好吧,就算導演運用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中國元素來裝點門面,混搭地七葷八素也就算了,可是故事能不能靠點譜?

搞不懂爲什麼所有的好萊塢導演都認爲所有中國人都會氣功。

電影一開場就是花木蘭的身體內蘊含着強大的“氣”,這種能量證明她有資格成爲一名了不起的戰士。但因爲女性的身份,她只能壓抑着自己的天分。

喂導演,中國古代打仗真的不是靠氣的好嗎?編劇做調研是不是隻看了成龍李連杰的《功夫之王》?

好吧導演不瞭解情況,硬尬中國元素也還是算了,練氣就練氣吧,就當花木蘭是華山派氣宗弟子好了。

但是鞏俐演的女巫又是咋回事?

這造型,這鷹爪,一個東方故事裏忽然跑出來一個迪士尼造型女巫,導演你認真的嗎?說到女巫線的劇情,就更扯了。

看得出,在劇情上,編劇大顯神通、錙銖必較,立志讓你用一部電影的票錢,看夠幾部電影的情節。

最開始是菜鳥女戰士成長勵志片,花木蘭瘋狂訓練,完成晉級。但到了鞏俐的女巫出現,忽然變成迪士尼奇幻片了。

鞏俐這個角色,還促成了花木蘭的兩次成長。

一次是兩人一對一單挑,花木蘭被刺中,結果一看哇我沒死,原來僞裝的護胸幫她擋劍了,於是花木蘭就覺醒了,露出長髮騎上戰馬,回頭就把敵人收拾了。

想問編劇這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嗎?爲什麼死裏逃生就連僞裝都不要了,不是說女扮男裝要砍頭的嗎?

果然這一露頭髮花木蘭就被開除了。

結果鞏俐演的女巫就這麼看到了自己的命運,跑去希望木蘭加入自己,招募就招募吧,還泄露了核心軍事機密:柔然部隊根本沒有撤退,真正的目標是王朝的都城。

泄露機密也就算了,最後女巫還突然捨生取義爲花木蘭擋箭掛了。

請問這是什麼女霸道傻白甜劇情???我還以爲會有女巫是花木蘭母親之類的劇情,沒有,就只是萍水相逢,爲花木蘭擋箭大概因爲她好看吧。所以鞏俐這麼好的演技,是來給好萊塢大片演工具人的嗎?

可以看出迪士尼眼中的《花木蘭》,就是一個什麼都能往裏裝的大框:將花木蘭的成長作爲故事主線,又把女巫這類典型的迪士尼電影奇幻元素放入,其實是用古裝傳奇包裹的童話故事,依然走老少咸宜、積極向上的風格,加上恢宏的氣勢、溫馨的場景、迷人的女主和感人的情節,不就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類型片了嗎?

至於那些鳳凰,土樓,“氣”,鵝黃,唐城,魚龍等等,有多少放多少就好了。

問題是整個劇組上下沒人真的懂一點中國文化,所以纔會出現百姓家門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可笑的對聯。

可是不好意思,中國人真的沒有在寶劍上雕刻“孝道”的習慣啊,好萊塢在營造東方文化氛圍的時候卻又習慣性地套用西方自身的文化審美體系,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倫不類。

就連角色的臺詞設計都有種莎士比亞式戲劇味道,李連杰的皇帝角色張口閉口就是“爲了王國去戰鬥”,中國古代哪個皇帝會這麼說話呢?李連杰自己說這句臺詞應該也覺得奇奇怪怪吧。

可以說電影從場景、造型到故事、角色行爲、對白,全都是套着東方故事的西式雜糅,拍到底也不過是好萊塢對東方神祕、浪漫的異域風情式刻板幻想,主創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這就是完美中西融合,中國觀衆看着看着就說:我暈了我暈了。

說是東方題材大片,骨子裏都是對東方文明的窺視、獵奇,怎麼會不水土不服呢?劉亦菲+鞏俐+李連杰,也救不了這尷尬的好萊塢式大雜燴

但花木蘭的故事明明有如此高光的段落,明明可以拍得緊扣人心精彩至極。

如果換個角度看,單從迪士尼特有的視覺語言和敘事體系去看,影片整體質量和完成度都,又算得上是好萊塢奇幻片的上乘之作嗎?

類似《Empire》這樣的評論,“Niki Caro打造了一部充滿大膽新想法、極具戰鬥感的傳奇之作!凸顯了劉亦菲的明星影響力。毫無懸念,真人版翻拍大獲成功。”是真的嗎?

不好意思,依然不算。

影片兩大核心問題:第一,人物塑造隨意。

看得出這又是好萊塢試圖探討女性平權和女性自我成長的影片,主角木蘭的精神被提煉爲四個字:忠、勇、真、孝,如果真的以這四個中國傳統美德爲出發點,塑造一位女性英雄角色的成長史詩當然也不錯。

可是影片中木蘭的成長就很奇怪啊。

從成爲普通戰士,到僥倖活下來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以自己最真實的面貌奔赴戰場。看起來,好像很燃,很有成長感啊。

但任何角色成長都有起承轉合,也需要有劇情推動力。只有人物行爲符合邏輯,觀衆纔會情感投射於角色身上。

而導演的方法就是雞血拉滿,衝突極致,成長成長再成長……略過任何人生成長點,60秒速成爽片。

爲了讓花木蘭加速成爲女英雄,刻意安排鞏俐角色爲她擋下一箭,蹩腳地用工具角色推進人物成長,下策。

用鞏俐這樣的演技派飾演這樣的工具人物推動主角成長,下下策。

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根本塑造不了花木蘭這個角色的人物弧光。

從一心只求給父親頂班,到明白生死之意,懂得選擇與責任。人物的轉變到底在哪裏?

沒有,只有哭哭啼啼的感動。直來直去的崛起。還有那些恨不得拎着你耳朵倒灌的雞湯。

發現問題沒。花木蘭這個角色,被拔苗助長了。

她本該多亮眼啊!尤其,劉亦菲在片中善刀劍、妙肌容、刀馬旦的颯爽英姿,彷彿感受到了“鼓衰兮力盡,矢絕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的樣子。

可是這種簡單粗暴的人物塑造,一下子就把這個人物框死了,她的崛起,則成了偶像劇般的“命中註定”,欠缺情感的鋪墊和遞進。女性崛起、獨立價值不就成了小學生作文式的結尾硬性拔高嗎?

第二個問題:真的看不出片子怎麼就花了兩億美元。

就說同期上映的《信條》,投資和《花木蘭》相差無幾,諾神的發揮怎麼樣可以另說,但炸飛機是來真的吧,那麼多浩瀚大場面是來真的吧,至少,讓觀衆看到了大片的氣勢對不對。

劉亦菲版本的《花木蘭》,真正夠得上大場面的戲份,只有柔然騎兵和劉亦菲這邊的軍團對決戲。問題是,就算這個所謂的大場面,也根本沒拍出千鈞對壘的氣勢好嗎,從頭到尾只看到花木蘭幾個空中旋轉。兩億美元花到哪裏了呢?

整部電影,既沒有細膩的人物塑造,也沒有恢弘視覺場景,影片前一個小時,基本都是絮絮叨叨的內容,這顯然不是東方文化融入的問題了,而是該懷疑編劇/導演的水平了。

其實調動觀衆情緒這件事,跟爬山是一樣的。一環接一環,循序漸進,逐步攀登,最終一鼓作氣直達頂點。可是影片裏呢,彷彿在山底晃盪了一個小時,然後就直奔山頂了,也不管不觀衆受不受得了,退一萬步說,即使只作爲一部好萊塢商業片,它及格了嗎?票房預期從20億+到5億都夠嗆,迪士尼到底做錯了什麼?

影片那些矯揉造作、強行讓女性英雄成長的狗血和浮誇,除了糟心,還有一個致命傷——

削弱了整部片子的力量。

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動人,即便拋開女性成長因素,本身也就像一個迪士尼童話,多好的故事,多好的人物。

只要把這種戲劇性完整拍出來,其實就成功了。

可惜啊,並沒有。

當年好萊塢邀請成龍和李連杰一起出演、劉亦菲飾演金燕子的《功夫之王》。

成龍在採訪中透露過他對劇本並不滿意,但他認爲“這只是個開始”,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外國人認識東方文化。

遺憾的是,這麼多年過去,好萊塢對於東方文化的認知和印象,還在原地踏步,而借用東方文化和經典人物的電影品質,也同樣沒有超越《功夫之王》。

作爲木蘭故事的原型地,又是全球影市復工最好、貢獻票房最強的海外市場,《花木蘭》本被寄予20億+票房的重望。但伴隨着海外流媒體的上線,越來越多的高清盜版資源也會同步釋出,以及負面口碑的快速擴散,這部籌備三年,總耗資3億美元+(2億製作費,1億宣傳費),首部華人主演、中國題材的超A級好萊塢大片最後很可能最多在內地影市拿下3-5億票房了,好萊塢再次把好牌打爛,這當然令人唏噓。

到不少採訪裏都會提到,拍打戲的時候,劉亦菲基本都是親身上陣,不太用替身。導演對她讚不絕口,北美評價也很好。

正因爲如此,就更爲劉亦菲嘆息。

電影中多次出現鳳凰,它像個吉祥物一樣,爲木蘭打雞血,燃燒她的熊熊鬥志。可惜好萊塢編劇連鳳凰的原意都沒理解。

滿打滿算115分鐘的片長,觀衆都需要剋制拉進度條的衝動。

從影片內地宣傳開啓,各種熱搜不斷,看上去真的很熱鬧,可這也再次證明了好萊塢對內地影市理解的膚淺——

質量口碑俱佳的影片即使宣傳寥寥也能低開高走,反倒是宣發過度的影片在騙過第一茬觀衆之後上座率會陡崖式下跌。問題是隨着《花木蘭》高清資源的提前釋出,連第一茬觀衆也騙不了。

說到底,電影說了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故事。編劇導演的不去認真研究,讓觀衆也看不下去。

大片的主題和主演投入固然重要,但決定它是否是一部好作品只取決於有沒有講好故事、有沒有塑造好人物。顯然,《花木蘭》都沒有做到。

怎麼說呢。

電影給人的感覺——

就好像好萊塢造了一個華麗的舞臺,導演還在後臺爲這自己造出來的舞臺陶醉。

自我陶醉有問題嗎?沒有。

問題在於——導演沉醉了,觀衆卻看了想打人。

葉寒在《詩詞世界》相關文章寫道:“某種程度上,這不再是那個傳統的木蘭故事,而是屬於當代人、具有當代價值的木蘭。它承載着古老中國千百年的文化變遷與發展,也呈現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種交融。”

電影本可以無限逼近這種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卻最終搞出一鍋不倫不類的的好萊塢式大雜燴。可2020年了,觀衆爲啥還要看這麼土的《花木蘭》?

電影如果最終內地票房撲街,能甩鍋給水土不服嗎?不是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真的不好看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