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越國故地、西施故里諸暨,張忠楠,1953年3月17日出生在這裏,1967年至1992年從醫,同時在1984年至1993年間先後辦過羊毛衫廠和塑料袋廠。

張忠楠外公解放前曾開藥店,留下壽山石筆架、硯臺等藏品;出生滿月時爺爺在他脖子上掛了一隻和田玉老虎,這隻玉老虎陪伴着張忠楠健康平安成長。

張忠楠從小與藏品結緣,從醫和辦工廠賺錢後喜愛收藏玉器、田黃,並堅持以材質和工藝爲選擇核心要素,張忠楠認爲選擇材質好、工藝精的和田玉藏品,無論新老,只要價錢適宜,投資就有保值和增值的保障。筆者親眼見過他收藏的和田玉器,從材質、工藝、器型、尺寸幾方面看都相當震撼。

豐碩的收藏成果離不開長年累月持續的學習和鑽研,張忠楠爲了弄懂新老玉石,國內玉器多的博物館差不多跑過,如河南三門峽號國博物館、四川金沙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西藏曆史博物館、內蒙紅山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等等,只要有玉器出土多的都去學習考察。

張忠楠曾於2003年至2008年張忠楠每年攜藏品參與青島某拍賣公司拍賣有不菲成交成果。2011年被評爲中國十大收藏家,中國日報海外英文版曾報道過張忠楠的收藏事蹟,2011年張忠楠收藏玉器在上海徐家彙圖書館展出1個月,中國畫報有詳細報道,該展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取得極大成功。

未來投資收藏建議方面,張忠楠認爲老撾田黃目前是逢低收藏的好時機,老撾田黃材質好,資源稀缺,升值空間巨大。

張忠楠經營收藏會所的同時亦十分注重養生,精氣神很好,張忠楠兒子從事建築力學設計,事業打拼的同時,閒暇之餘也非常喜歡鑑賞玉器。

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張忠楠認爲中華玉文化分爲四個階段,分別是史前文明玉階段、神玉階段、皇玉階段、民玉階段。玉器最初期被華夏祖先用作實用器,逐漸發展爲通神的媒介,在某些特定朝代和田玉器曾被皇家壟斷並作爲皇權的象徵,發展至今極品玉器仍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張忠楠一生情迷於中華玉文化,在他身邊可感受到真誠、溫潤和自律,這正是玉器收藏經歷所沉澱的底蘊。

中國日報海外版報道張忠楠的收藏事蹟

張忠楠收藏田黃

張忠楠收藏田黃

張忠楠收藏玉器

張忠楠收藏玉器

張忠楠收藏玉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