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自1982年創辦以來,至今已經舉辦了39屆,作爲華語電影久負盛名的電影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似乎比齊名的金雞獎和金馬獎更有影響力也更具權威,同時拿下影帝、影后等大獎的演員及幕後工作人員也更讓影迷們信服。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取消了頒獎典禮,由導演爾冬升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在多個平臺公佈21個獎項提名及獲獎名單,雖然沒有了以往現場頒獎的熱鬧氛圍,但這屆金像獎還是給了資深港片迷們一絲驚喜。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受影迷關注的獎項莫過是最佳男主角,也就是影帝的歸屬,回顧歷屆影帝得主,許冠文、麥嘉、周潤發、梁家輝、梁朝偉、張家輝......都是影迷們熟知的演員,而今年金像獎將影帝頒給了這位70歲的老人,這也是本屆金像獎最大的驚喜,他就是“太保”張嘉年。

他是《新精武門》中嘲諷星爺的漢奸;

他也是《奇謀妙計五福星》裏陳超女婿;

他還是《A計劃》中的水警太保。

張嘉年早年到香港發展,18歲時機緣巧合下結識了當時在邵氏效力的午馬,隨後被午馬帶入邵氏開始踏足電影圈。初入邵氏,張嘉年從雜工一點點做起,從場記到副導演,多年後離開邵氏加入嘉禾,正式走上演員的道路。

張嘉年首次出演電影便是和李小龍合作,在動作片《龍爭虎鬥》中有過角色出演,此後又與師父午馬合作,在《魔鬼天使》《七省拳王》《踢館》等影片有過精彩表現,同時這幾部影片的副導演也都是由他擔任。

80年代初,張嘉年應成龍的邀請加入了他創立的成家班,此後便一直與成龍及洪金寶合作影片,《師弟出馬》中田師傅徒弟、《鬼打鬼》中的師爺、《龍少爺》中的阿龍手下、《警察故事》中的蛇仔春等等,都是飾演一些不重要的配角和龍套角色,不過他出演電影的同時仍在擔任影片的副導演。

進入90年代,身處成家班,身兼數職的張嘉年與午馬、林正英、任達華和洪金寶等人合作了不少經典影片,出鏡率明顯提高了不少。隨着香港電影的由盛轉衰,張嘉年順勢而爲,在1999年離開成家班,開始在臺灣和香港兩地輾轉,除了出演電影外,也跨足電視劇和戲劇節目。

千年後的張嘉年多以拍攝電視劇爲主,雖然也參演了不少,但脫離了成家班後,也只能接一些低成本的“爛片”。不過仍有幾部高質量的電影,如郭富城的影帝之作《踏雪尋梅》,和梁朝偉合作了《風再起時》等,仍是不起眼的小角色。

《叔·叔》是“太保”張嘉年的得意之作,影片講述了兩位深藏櫃中多年的同志老人在遇見彼此後,在愛情與責任之間徘徊的故事。這部影片入圍了各大電影獎的26個提名,拿下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9項大獎,其中張嘉年也憑藉劇中“柏”這一角色,拿下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導演會獎等4個最佳男主角。

古稀之年的張嘉年從18歲進入電影圈,52年的演藝生涯參演拍攝了超300部影視作品,飾演的龍套、配角更是不計其數,70歲之際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也成爲香港金像獎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影帝。

入行半個世紀的張嘉年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興衰,也展示了一個從底層走來,一路摸爬滾打小人物的人生百態。和熒幕前“奸詐”角色不同,生活中的張嘉年更爲謙遜和敬業,他說“拍戲時被人打到飛起,也不會有怨言,這是演員應該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