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古代文學,唐詩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環節,而提到唐詩,李白和杜甫則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了兩個人,作爲唐詩金字塔尖上的人物,這兩位分別被尊稱爲“詩仙”和“詩聖”,倍受後世文人的推崇。毫無疑問這兩位都是十分偉大的詩人,但是後人似乎不太滿意“天下第一”的位置上一直站着兩個人,因此關於這兩個人到底誰纔是“最偉大詩人”的爭論一直不曾停止,而且始終未有定論。

詩仙李白

李杜之爭由來已久,歸根結底可分爲三種觀點:尊李抑杜、尊杜抑李和李杜並重。在李杜去世之後,最早宣稱杜甫高於李白的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元稹,他可以說是杜甫的忠實擁躉,因此杜甫的孫子在給祖父遷葬的時候特意請元稹寫了一篇墓誌銘,在墓誌銘中元稹這樣寫道:“則詩人以來,未有如杜子美者,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餘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辭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這被認爲是最早的“尊杜抑李”的言論。

詩聖杜甫

但是他的言論遭到了大文學家韓愈的反對與駁斥,在《調張籍》一詩中韓愈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羣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因此韓愈也被認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李杜並重論者,而且他的言論也得到了後世詩人如李商隱、杜牧的支持。參與這項爭論的除了文人之外還有大唐的皇帝,比如唐文宗李昂,他在位時曾頒佈一道詔書,把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並稱爲三絕,受此影響晚唐的詩人如皮日休、吳融等人多重李白,比如吳融就曾明確表達過“國朝能爲歌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爲稱首”的言論。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但到了宋代一後這一局面的得到了徹底的翻轉,尊杜抑李的言論逐漸佔據上風,成爲主流,其中不乏一些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比如歐陽修,他在修《新唐書》的過程中進一步確立了杜甫的“詩史”地位,他說:“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比如王安石,作爲當時文壇、政壇雙領袖的他無疑有着很高的話語權,他曾說過“予考古之詩,尤愛杜甫氏作者”,而且在他生前所編的李杜韓歐四家詩中杜甫被排在了第一位,李白則被排在第四位,甚至居於韓愈和歐陽修之後,對於他人的不解,王安石這樣解釋道“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此甫之所以光掩前人,而後來無繼也”;在比如黃庭堅,作爲與蘇軾齊名的大文學家、江西詩派的領袖,黃庭堅也十分推崇杜甫,也真是受他的影響,杜甫被尊爲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

李白畫像

除了這些大人物的影響之外,宋朝當時的環境也助長了尊杜抑李這一風氣的滋長。首先是宋朝文人地位頗高,且多喜歡在詩中發表議論,而杜甫正是這一形式的開先河者;其次宋朝積貧積弱,旁邊強敵環伺,國力遠不如唐朝時期強盛,文人多憂國憂民、感嘆時事,無疑杜甫的風格與他們更搭。因此兩宋時期,文人多推尊杜甫,宋朝的葛立方就曾感嘆道:“則杜甫詩唐朝以來一人而已,豈白所能望耶?”

嚴羽《滄浪詩話》

當然也有人對這一現象表達了不滿,認爲抑揚太甚,其中最爲著名的當屬南宋著名詩論家嚴羽。他在《滄浪詩話》中說:“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爲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爲子美之沉鬱……論詩以李、杜爲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但這一類的觀點由於勢單力薄並沒有在當時產生太大的影響,而直到明朝這一局面纔有所改觀。

《唐詩品彙》

明代初期,福建有一個叫高棅的人編了一本《唐詩品彙》,這是明代影響最大、歷時最久的唐詩讀本,上至官學、下至私塾多以此書爲教材,書中對李杜二家詩基本持並重態度,對二人各體詩的作用、地位均作客觀評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兩宋以來揚杜抑李的風氣,到了清代之後像賀貽孫、趙翼、姚鼐等人也基本上持李杜並重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