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41年,日本在中国已经横行十年之久。可是到了这时,日本反倒没有了从前的底气和锐气了,越来越心虚起来,想尽快结束战争。大家知道,日本最初的野心是东北,后来是华北。日本想赶紧结束战争,不希望陷在中国,所以谋求割让东北的中日谈判从来没停过,但是蒋介石就是不同意。

就这样,一直到1941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入侵苏联。德国人便要求自己的轴心国伙伴日本,去进攻西伯利亚,夹击苏联,拿下乌拉尔工业区,以缓解德军正面与苏联作战的压力。

当时的苏联西伯利亚乌拉尔工业区,是苏联极其重要军工基地之一。苏联50%以上的武器和坦克以及后备兵员都在这生产和训练,而乌拉尔山的铁矿、石油等都是重要的战争资源。西伯利亚有大量的矿和石油,到现在为止,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究竟是北上还南下一直举棋不定,原因是1939年日本曾试探性地发动了诺门坎战役进攻苏联,结果遭到了苏联不惜一切代价的暴揍,3万多吨炮弹的倾泻和坦克集群的冲击,让日本心中生畏惧不想再去招惹苏联。

然而,不北上苏联,日本国内铁、油、橡胶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没这三个玩意仗就无法打下去。没铁武器装备等就无法制造,没有油军舰坦克无法开动。而橡胶中日都基本不生产,可是工业国都离不开它,橡胶轮胎、密封减震基本都是橡胶。

所以,战前日本国内就有很多人反对与中国开战,其中原因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也没这三个玩意。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打起来,海量的物资消耗,让日本彻底丧失主动权。事实上这种主张不无道理。

在1930年,日本把占领区的所有的石油都加起来,总共不到46万吨。但是当时日本总需求就是180万吨。而且这是和平时期,也就是说和平时期日本仅能自己解决四分之一,那么缺口的四分之三如何解决的呢?答案是从美国买!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对美国的这种依赖越来越强,到了1939年,石油消耗急剧增加,全年总需求量高达近450万吨。而日本自给能力并无任何提高,这样对美国的依赖度达到了90%的令人恐怖程度!这还不包括橡胶、铁和机械设备等战争物资。所以,日本侵华战争是美国支持的一场战争的说法并非信口雌黄。

然而,美国给日本石油也不是白给的,是要花真金白银的。如此一来,日本的美元储备迅速拮据起来。在1940年,日本的外汇面临空虚,到1941年将消耗殆尽。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日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积极筹划去哪找石油和橡胶?当时日本只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苏联的西伯利亚乌拉尔,一个是东南亚,而对苏联又不太敢惹,这样南下太平洋夺取英美荷的东南亚殖民地成了必须的选项。所以当时的日本海军就把进攻珍珠港提到了日程,并开始在沙盘上推演作战计划。

这三个玩意断了供,日本的仗就无法打下去。日本去跟美国商量能否租借这些物资给他,美国人答应得很干脆,行!但条件是日本必须退出中国战场,远离东南亚。这样日本就没招了,美国不赊账,它又不可能退出中国战场,所以日本选择了在石油断供之前铤而走险、拼死一搏。

对此,日本做了充分准备。在偷袭珍珠港的当天,同时发动了“东南亚战役”。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日本的目标是石油等战争所需物资,拿下了东南亚这些物资就解决了,为什么还要打珍珠港呢?因为日本知道拿下东南亚后,美国一定会派珍珠港里的太平洋舰队来支援,所以日本人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

实际上,日本人清楚得很,珍珠港和东南亚孰轻孰重。东南亚这三个玩意都有,且美英荷在那里经营了几百年,基础设施完备,仅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一年石油年产量高达800万吨,是日本的20倍。把东南亚拿到手中,就等于日本重拾战争潜力。而偷袭珍珠港虽然重要,但却无法与拿下东南亚相比。当然,美国肯定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就在偷袭珍珠港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组织40多万人的“南方集团军”,从中国的台湾地区、越南多地同时向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强势扑去,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麦克阿瑟,率领的近十万美军和菲律宾守军连连败退到巴丹半岛,此时连麦克阿瑟也面临着被俘危险。

美国和菲律宾联军在巴丹半岛上孤军坚守了四个多月,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支援,这就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后来日军又调兵遣将,围困拔点,最终美军孤立无援,弹尽粮绝,投降时,有近八万美菲联军被俘。这八万人命运十分悲惨,在步行战俘营的途中,日本人不给水和食物,并随意射杀,加上到了战俘营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百般虐待,最终仅活下来不到一万人。

之后,愤怒的美国人加入了二战,日本人有了东南亚油田,但也坚持多久,因为美军很快了太平洋战局,切断了日本后勤保障线,并经过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硫磺岛登陆等作战,让日军成了秋后的蚂蚱。

所以,当年日本不仅偷袭珍珠港,更重要的是拿下了有石油、有橡胶等战争物资的东南亚,以求重拾战争潜力,结果日本未能如愿,随着战局的转变和后勤补给线的被切断,日本的末日就在眼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