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你的電動車頭盔安全嗎?記者調查:多款頭盔材料低劣存隱患

現在路面上的電動車越來越多,但我們發現戴頭盔的人卻沒有多少。爲此有關部門今年開展了安全守護行動,要求和引導摩托車、電動車乘員要佩戴頭盔。騎行安全,少不了一頂頭盔,當然更少不了一頂質量可靠的頭盔。那麼目前市場上的騎行頭盔,特別是電動車頭盔,能否有效保護騎行者的安全?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近期,隨着有關部門以及各地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措施相繼出臺,記者發現,各種電動車頭盔瞬間成了搶手貨,價格也是應聲而漲。在部分商城和電動車經銷店,經銷人員告訴記者,頭盔貨源最緊張的時候,價格都上漲了一倍多。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原先都二十多塊錢,漲到四五十(塊錢)了,還有更貴的。

市場電動車頭盔產品名稱缺乏規範

調查中記者發現,相對於比較成熟的摩托車頭盔產品,用於電動自行車的頭盔名稱並不統一。在經銷場所,有的叫“電動車頭盔”,有的是叫“助力車防護帽”,還有的叫“電動車安全帽”。價格也比摩托車頭盔低很多,這些頭盔大都在30至50塊錢不等,少量產品價格在100塊錢左右。記者發現,在不少電動自行車銷售店,售賣的頭盔產品普遍更加輕、薄,結構上簡單,只有一層殼體和一層塑料內襯。銷售人員聲稱這種頭盔很安全,甚至可以用於摩托車騎行。

記者:這麼輕?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頭盔嘛,不都是這樣嘛。

記者:裏面只有一層塑料,沒有墊泡沫那種?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沒有。

記者:那這種能結實嗎?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那肯定結實。

記者:電動車的速度沒問題是吧?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對,那沒問題。好多(騎)摩托的都(戴)這種的。

不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更加輕薄的產品是用於夏天騎行的“夏盔”,而輕便透氣也是電動車頭盔和摩托車頭盔最大的區別。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這就是夏盔,沒有太多東西(填充物),不像專業的摩托車頭盔裏面填充物多,它沉,就是電動車頭盔。

記者:那也感覺有點輕,你看。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就這麼輕,我怎麼給你整?

市場調查:部分電動車頭盔質量信息缺失

記者發現,不少在售的所謂電動自行車頭盔,除了結構簡單,還大都缺少標籤標識和其他質量信息。銷售出去的產品都是用塑料袋裝起來,並沒有完整的包裝盒或包裝袋。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上貨的時候也是沒有完整包裝的,產品上沒有廠家名稱、地址、電話、生產日期等信息。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也是給我整個大箱子,拿個十幾個、二十個,我現在就剩下這幾個了。

記者:就是說哪個廠家生產的不知道?

電動車頭盔銷售人員:不知道,沒有廠家。就是用這個大箱子(包裝)。

經過市場調查,記者發現,一些以電動自行車頭盔名目出現的產品,存在着結構相對簡單、缺乏質量信息等現象。這樣的騎行頭盔能不能有效保護使用者的安全呢?記者隨機購買了5款騎行頭盔進行了質量測試。除了一款摩托車頭盔,其他幾款爲商家宣稱的電動車頭盔,價格區間在20~60塊錢。

在有着15年防護頭盔安全測試經驗的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針對電動車頭盔的國家標準,測試該類產品一般按照企業標準進行,但是記者購買的5款頭盔中,4款沒有標籤明示企業標準。考慮到運動的同質性,可以參考GB811的摩托車頭盔標準和GB24429運動頭盔標準,對電動車頭盔樣品進行安全測試。

記者瞭解到,考察騎行頭盔的安全性能,防尖銳物衝擊的耐穿透性能尤爲重要。那麼記者購買的幾款電動車頭盔,耐穿透性能會怎麼呢?

記者看到,這款藍色頭盔,被刺穿了一個圓洞↓

這款灰色頭盔,頂部殼體在錐形頭作用下直接開裂↓

而這款白色頭盔,更是出現了頂部、側部殼體被刺穿開裂的情況↓

破損最嚴重的是這款黑色頭盔,不僅頂部殼體被刺穿了一個最大直徑2釐米左右的洞,同時頭盔內部的塑料內襯,也被試驗的錐形頭穿透,出現了破損。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測試工程師 謝思海:已經從外到內都穿透了,這個頭盔就不能完全保護我們的頭,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尖銳物衝擊)會受傷,這個就不是一個好的頭盔。

耐穿透測試:4款頭盔外殼破裂

經過測試,記者購買的5款騎行頭盔,4款都在耐穿透試驗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消費者使用這樣的騎行頭盔,無疑會面臨極大的安全隱患。

測試工程師還進行了佩戴裝置穩定性測試,也就是頭盔帽帶強度的測試。頭盔本該牢牢系在使用者頭部,沒想到在外力作用下,這款頭盔因帽帶強度不夠,出現了頭盔脫落的情況。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騎行中如果遇到強風或樹枝刮扯情況,這樣的頭盔很容易脫落,更別說保護頭部了。

記者在市場調查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電動車頭盔還配有茶色或其他顏色的護目鏡。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其實護目鏡的光透過率也直接影響着騎行安全。這款頭盔的護目鏡在測試中,光透過率只有20.76%,距離國家標準要求的安全數值相差很大。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測試工程師 張菘:我們剛纔測試的一個結果,(光)透過率是在20%左右,但是國標(GB)811標準要求是在85%以上才能達到要求,可以讓我們更加看得清楚,如果有顏色的話,會導致透過率直接下降到50%以下。

光透過率測試:護目鏡有顏色影響視野清晰

測試工程師透露,能夠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護目鏡一般都是無色的,而有顏色的護目鏡光透過率會大幅下降,影響騎行中視野的清晰度。

經過測試,記者購買的5款騎行頭盔當中,只有一款500塊錢左右的摩托車頭盔各項安全指標都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而另外4款電動車頭盔,1款沒有通過佩戴裝置穩定性測試;2款沒有通過護目鏡的光透過率測試;而在耐穿透性能測試中,4款電動車頭盔均未通過安全測試。

調查發現 大量電動車頭盔缺乏緩衝結構

記者瞭解到,一款質量過硬的騎行頭盔,除了要有一定強度的外殼,抵擋尖銳物的傷害,還要有不可或缺的緩衝層,來降低碰撞能量。因而在摩托車頭盔和自行車頭盔的國家標準當中,對騎行頭盔都有緩衝層的要求,以保證使用者摔倒情況下,頭盔頂部、側面和背面都具有吸收碰撞性能,起到安全保護作用。而記者在市場調查中看到的很多頭盔,以及購買的幾款電動車頭盔,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沒有這樣的緩衝層。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部技術主管 黃永強:我們看到大部分聲稱是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產品,雖然其外觀跟自行車或者摩托車頭盔都挺像的,但是其內部卻是空的,沒有泡沫緩衝層。這樣使用者在騎行時如果不慎摔落,在其頭部與地面撞擊的時刻,頭盔不能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使用者可能因此受到嚴重的腦部損傷,更甚者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的。

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如果這樣的頭盔使用的材料不夠堅韌,還存在被尖銳物體擊穿的危險。而根據記者的觀察,目前路面上的電動車騎行者,很多人戴的其實就是沒有這種緩衝層的電動車頭盔,內部僅有一層鏤空塑料。而不少騎行者也沒有意識到這種頭盔隱藏的安全風險。

記者:沒有緩衝層泡沫之類的?

市民:沒有沒有。

記者:那這樣能安全嗎?

市民:非常安全。

通過測試我們發現,騎行頭盔質量過不過硬,關鍵要看緩衝層和頭盔外殼能否起作用。但是令人不安的是,記者調查的大部分電動車自行車頭盔產品,要麼沒有緩衝層,要麼外殼不夠堅韌,測試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這樣的產品顯然保護作用甚微。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對包括摩托車頭盔、電動自行車頭盔在內的騎行頭盔產品進行的專項抽查當中,部分產品也暴露出一定的質量問題。

2020年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專項抽查中,19批次當中竟然出現了11批次不符合標準的摩托車頭盔和電動車頭盔產品,不少騎行頭盔不符合的項目還很多。而這些不符合的項目,無一不是與騎行安全密切相關的項目。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部技術主管 黃永強:主要不符合的項目有頭盔佩戴裝置強度性能、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以及頭盔耐穿透性能,另外在佩戴裝置、頭盔護目鏡等項目也出現了不符合項。

部分企業降低標準 致隱患“頭盔”入市

記者注意到,目前的一些專項抽查更多的是針對摩托車頭盔,因爲缺乏專門的國家標準,對電動車頭盔的質量測試並不是很多。但是目前電動車頭盔市場呈現出的一些現象,讓廣大消費者很難對電動車頭盔的質量安全建立足夠的信心。企業信息缺失、標籤標識不完整、企業標準各異,這些現象表明電動車頭盔行業亟待規範,產品質量狀況更是有待進一步提升。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部分企業其實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心知肚明,但是卻通過降低企業標準的做法,希望產品能取得一紙優良的“質量證書”,據測試工程師透露,即便如此,也有部分電動車頭盔還是質量堪憂。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部技術主管 黃永強:有一些廠商自己編寫的企業標準,在這些企業標準裏面,或者根本沒有吸收撞擊能量測試(項目),或者會把具體測試下落的高度減到很少,比如說原來摩托車頭盔,B類高度是1米6,可能會降到1米或1米以下的高度,來做這個撞擊測試,這樣的話,這個頭盔是根本起不到對使用者的保護的,因爲根本就沒有吸收撞擊能量的功能。

測試工程師透露,近期在他們承擔的一項涉及電動車頭盔的測試中,只有一家企業在企業標準中有吸收碰撞能量測試的項目,其他產品根本沒有這個最重要的安全項目的測試要求。

多款頭盔破裂暴露材料低劣

記者瞭解到,隨着電動車頭盔逐漸受到關注,特別是今年以來各地對佩戴頭盔的要求相繼出臺,不少塑料、玩具等行業的企業也加入生產行列。但是個別企業工藝落後,減少相關安全設計,比如沒有在頭盔中加設可以吸收碰撞能量的緩衝層;或者因壓低成本採用質量不太好的原材料,這些都會給電動車頭盔埋下安全隱憂。記者購買的4款電動車頭盔在耐穿透性能測試中都出現了頭盔殼體破裂的現象,其實暴露了使用材料的低劣。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個人防護用品部技術主管 黃永強:通常符合標準要求的外殼材料,一般是全新的有韌性的硬質塑料,例如像ABS(材料),有些甚至會混入玻璃纖維這種增強型材料,而不能通過測試的幾款頭盔,我們猜測可能是混入了回收材料,也就是行業裏面說的“水口料”,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不過在實際檢測中,性能差異還是挺明顯的。

來自公安部門的一項數據顯示,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爲顱腦損傷致死,同時有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60%到70%。這些數據凸顯出來的,是佩戴騎行頭盔的重要性,也是對頭盔質量安全的要求。記者瞭解到,針對目前電動車頭盔的質量狀況,有關機構正在醞釀在現有的GB811摩托車頭盔標準內,增加關於電動車頭盔的一些安全要求,讓電動車頭盔也能夠處於標準的安全要求之內。

騎行安全無小事,一款安全的騎行頭盔,是對生命安全最大的保護。目前市面在售的騎行頭盔,從外型上分爲全盔、3/4頭盔、半盔頭盔這幾種。其中,全盔在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方面最好,安全性也最高,但由於透氣性不好,夏天會非常悶熱。半盔頭盔比較輕便透氣。相比之下,3/4頭盔可以兼顧防護性和透氣性,相關專家建議消費者可以多選擇這類頭盔用於電動車騎行。專家同時強調,不管選擇哪種外型的騎行頭盔,最重要的就是關注有緩衝層的產品,同時要注意選擇無色護目鏡的頭盔產品,通過這些來確保買到頭盔具有足夠厚的緩衝層,足夠堅韌的外殼,以及足夠清晰的視野。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統計,目前全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接近3億輛,這麼龐大的數字下,佩戴一頂質量過硬的電動車頭盔,顯然是每一個使用者的“頭等大事”。安全防護的市場需求,良莠不齊的質量狀況,都在呼喚電動車頭盔國家標準的出臺,從結構到材料都做出明確的安全要求。這樣,既爲市場設立了一個安全底線,也爲每一個騎行者設立起一道安全防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