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前其實已經考慮了很久,久到自己終於能心平氣和地重新來看待整個事情,纔敢開始。

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該不該把狗送走”這個問題竟然是我也需要糾結的事情。寫了那麼長時間的寵物,一直在倡導責任與愛,卻忽略了我們這代人,對於養狗這件事,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並不簡單

是的,就在上上週家裏養了六年的狗把剛滿一歲的娃給咬了,輕微擦傷,但出血了,五針疫苗目前還差一針。

被咬的過程我不清楚,當時我在上班。但聽到孩子被咬後的心情我是很清楚的,在趕回家的路上,幾乎是我這一生對狗最失望的時刻。不要奇怪我一個寵物博主也會如此,爲人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欲是天生的

那一刻我幾乎沒有過腦子就做出了決定:回頭就把狗送回老家。

有點諷刺,養狗這件事,我們說服了父母,熬過了懷孕,最終還是敗給了孩子

01說服父母是養狗第一個挑戰

養狗之前,你一定也遭到過父母的極力反對。不管你出於什麼樣的理由想要養狗,他們總是有更多的話等着反駁你,如何說服父母成了養狗道路上的第一個難關。

“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還養狗?”“狗身上的細菌不知道有多少,養什麼狗!”“養狗有什麼用啊,養孫子給我帶帶多好。”“養狗多危險,再通人性終究還是畜生,萬一咬了人不得了!”

爲了說服父母,你一定指天畫地像立軍令狀花費了很多口舌:

“養狗不耽誤我什麼時間,每天遛狗最多一小時。關鍵是能監督我早起鍛鍊,你們不都希望我能減減肥嘛。”“現在都狗都定期疫苗和驅蟲,每週洗澡,收拾的比人還乾淨,哪會有什麼細菌。”“先養個狗練練手,養着養着就想養寶寶了,到時候一定讓您帶。”“我出門就牽繩,文明養狗,哪裏會咬到人啊。”

養狗,之所以那麼難說服長輩,是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裏狗還處於90年代那種養着看家護院的階段,不太容易接近,對狗狗品種的認知大概也只是大狗和小狗,長毛和短毛的區別。認知不對等是與長輩溝通養狗這件事最大的難點

因此有條件自己住的,大多選擇不跟父母商量,直接先斬後奏。而與父母住在一起想養狗的,最好還是坦誠相對,把所有顧慮都提出來,來一場家庭辯論,不然很難避免以後發生父母揹着孩子悄悄把狗丟掉的慘劇。

02懷孕養狗承擔了太多壓力

在中國,懷孕與養狗之間就像一道單選題,永遠無法調和。就連一些醫生也會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告訴你:最好不要養狗。

這個時候不管是父母公婆,還是親朋好友幾乎都會統一戰線,整天勸說你將狗送走。

好不容易費了一番口舌跟父母公婆解釋清楚懷孕與弓形蟲,弓形蟲與狗之間的關係,架不住每天都有莫名其妙的人跳出來,宣導懷孕決不能養狗的錯誤思想。

說實話,懷孕期間還能保住狗狗的真不多。尤其女生養狗,一旦懷孕基本就要告別以前隨時隨地擼狗的歡樂時光了,能留下狗偷偷摸一下就很不錯了。

事實上,只要科學養狗,懷孕與養狗並不衝突,相反還對胎兒有正向影響。比如國外有項研究數據表明,養狗家庭小朋友患哮喘的幾率比不養狗家庭整整低40%

03最終還是會敗給孩子

寶寶被咬的原因後來弄清楚了,因爲狗狗護食時下意識的張嘴動作,劃傷了寶寶。在當下那個場景裏,很多人根本不會去考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會直接把一切的錯歸結爲狗的錯。

我承認,當時我也是。憤怒與失望之下,狠狠懲罰了狗子。畢竟養狗這件事,如果要設置底線的話,咬人一定是最不可饒恕的那一種

但事後冷靜下來想想,這件事其實狗的錯遠遠要小於我的錯。

我承認,以前我一直認爲不需要任何訓練狗與寶寶就能和諧相處,事實證明我錯了,要想讓狗狗和寶寶和平共處,必須要建立一整套“系統”來應對

1、合理分配相處空間

如果你是先養狗,後來纔有的孩子,最好合理分配好狗狗和孩子相處的空間,爲彼此留足夠的安全距離,井水不犯河水。因爲狗狗有非常強的嫉妒心,如果你在有了孩子之後冷落了狗狗,其實非常不利於狗狗和孩子的和平相處,狗狗的嫉妒心會使它敵視孩子。

2、給狗狗做脫敏訓練

孩子對狗的碰觸是不知輕重且無規律的,給狗狗做這方面的脫敏訓練是爲了讓它能夠接受孩子無理由的觸碰。

訓練很簡單,準備好零食,不定時用指頭戳一下狗狗的身體,比如屁股、頭、尾巴等部位,每次觸碰後立即給狗狗一個小零食作爲獎勵,當狗狗把觸碰跟零食出現聯繫在一起時,訓練完成。

3、強化等級意識

別以妹妹或弟弟來稱呼孩子,儘可能強化狗狗的等級觀念,比如代替孩子給狗狗下達一些簡單口令,讓狗狗意識到孩子是它的小主人。

最終狗狗沒有被送走,冷靜下來後覺得,這件事情作爲主人的我存在的問題遠比狗多,我始終認爲耐心的教導能解決狗狗90%以上的行爲問題,而之前我並沒有做好。

再給狗一次機會其實也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六年的陪伴,說服了父母,熬過了懷孕,在有了孩子這個新階段,更不應該放棄狗,我堅信一定能摸索出一條孩子和狗狗和諧相處之道,屆時一定再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