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智能化操控平臺

實驗室內對產品進行檢測

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

庚子伊始,疫情肆虐。時至年中,洪情再現。但走在毗鄰巢湖的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內,這裏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自2006年創立以來,該園區便成了合肥承接產業轉移的第一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進低碳經濟,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經濟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優先同步推進。記者日前採訪時瞭解到,下一步,園區將圍繞智能製造、裝備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走出轉型升級之路。

園區做好“管家” 讓企業安心“落地”

在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記者在該企業內看到,生產秩序井井有條,從事生產的工作人員也一直忙個不停。

據瞭解,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先位於蕪湖,而後搬遷至位於肥東縣的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從事粉末塗料專用聚酯樹脂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於白色家電和建材。

“合肥離蕪湖很近,又是全國著名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當得知園區正在尋找新材料企業落戶,我們企業本身也想擴大規模,所以和園區‘一拍即合’。我們2015年來到合肥註冊,2018年7月開始了試生產,到了2019年年產值就達到了1.2億元。”公司負責人楊有榮說道。“在企業落戶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後,園區向企業提供了多項幫扶舉措。比如給我們提供貸款及擔保金50%的貼息,一直積極幫我們申請企業二期的土地指標等。”

在今年年初的疫情期間,物流運輸成爲了一個難題。“當時的情況就是產品生產好了,但是運不出去。”楊有榮回憶道,“多虧園區積極爲我們與交通部門協商溝通,及時幫我們解決了物流難題。”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計劃投資2.6億元,產值和稅收有望分別達到10億元和4000萬元以上。“我們希望可以和園區一起,共同努力,爲肥東縣的發展做出貢獻。”楊有榮說道。

優化營商環境 高效快捷爲企業貼心服務

“來到園區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營商環境非常好。”合肥日月熱鍍鋅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聖軍感慨地說道。

從2016年12月企業與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簽署協議,到2017年3月廠區開工建設,再到2018年正式投入生產,園區爲企業服務的高效、快速給蔡聖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來廠區附近連路都沒通,但就在我們正式投產的一個月前園區把門口的路修好了,這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蔡聖軍說道。

蔡聖軍介紹,合肥日月熱鍍鋅有限公司加工的產品主要用於如電力鐵塔、通信鐵塔等長期暴露在外的大型基建設施,具有抗老化、抗腐蝕的特性。“在園區的悉心幫助下,目前我們企業可以說不論是綜合效益、技術,還是對周邊環境的保護,都做到了省內第一。2019年,合肥日月熱鍍鋅有限公司的年產值達到了1.1億元。

在採訪中,蔡聖軍向記者說道,爲方便聯繫企業,園區面向區內的所有企業建立了工作交流羣,即能第一時間瞭解相關政策,也可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像我們反映的交通類、消防類問題,都很快得到了反饋,這樣的途徑很方便。”除此之外,蔡聖軍表示,針對企業所反映的問題,園區都會第一時間解決,如果遇到棘手的,還會派專人來到企業協助解決。

打造四大產業集聚區 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據瞭解,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設立的初衷旨在將市內的存量化工企業外遷。園區於2006年開工建設,並於2010年1月被列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自成立以來,園區一直大力發展綠色化工、冶金材料、非金屬材料等產業體系,以及以原材料爲依託的上下游特色產業。

“目前,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已從建園之初的傳統化工產業,轉向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智能製造產業。”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管委會招商中心主任金嚴向記者說道,“這也是園區招商引資從量到質的轉變。”

2020年8月,肥東縣政府姚飛縣長要求,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要全面對標“工業基地的主戰場、產業轉型升級的示範區”的產業定位,圍繞新材料產業園、智能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4個特色產業平臺,打造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戰新產業集聚區,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隨着園區的發展壯大,“以商招商”成爲了園區招商工作的一個新思路。“所謂的‘以商招商’,首先是練好內功,通過爲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取得園區企業認可後,通過他們的宣傳,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爲了幫助企業發展,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特別設置了科技金融辦公室,專人負責與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園區企業進行對接,第一時間向企業宣傳金融方面的利好政策。“與此同時,我們每年還會召開多次銀企對接會,幫助園區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助力企業健康發展。”金嚴向記者介紹道。

上半年,園區爲54家企業 兌現扶持資金2282.1萬元

記者從管委會了解到,2020年,園區共有產業類重點項目48個,其中計劃開工項目7個,續建項目15個,儲備項目26個,項目總投資227.8億元。

聚焦“智能製造、裝備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從環保、安全、經濟效益等方面從嚴把關,引進了一批有影響、牽全局的重大優質項目。今年1至6月,園區完成項目簽約5個,協議總投資40億元。其中,協鑫集團15GW光伏組件一期投資21億元;融億鋁模板投資12億元;計劃簽約的正創新零售產業園、振興玻璃、輝瑞軌道交通、新立電氣設備、清科電氣、永坤二期、華瑞汽車零部件、瑞瑤環保設備、賽特新材料等9個項目,意向總投資38.4億元。

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今年上半年,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爲54家企業兌現政策扶持資金2282.1萬元;爲30家企業申請疫情期間獎補扶持政策資金1000餘萬元;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7次,爲企業融措資金約7.6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園區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產值76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2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億元,同比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68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完成工業投資7.93億元,同比增長37%;完成技改投資6.92億元,同比增長73.5%。上半年園區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14萬元,同比增長25%,完成實體企業稅收2.32億元。

□ 記者 唐朝/文 楊碩/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