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衝港股IPO!學生人數增長受限,東軟教育資金壓力與高負債並存丨IPO棱鏡

近日,民辦IT高等教育服務提供商東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軟教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其獨家保薦人爲中信里昂證券。《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這已是東軟教育第二次衝刺赴港上市。2019年7月,該公司就曾向港交所提交過上市申請,不過此後並沒得到進一步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與A股上市公司東軟集團(600718.SH)一樣,創始人均爲劉積仁。《投資時報》研究員留意到,劉積仁旗下的東軟控股涉足廣泛,包括主營軟件的東軟集團、主營醫療的東軟醫療以及主營IT高校教育的東軟教育等。而此前,東軟醫療已經開始籌劃上市工作。

據悉,東軟教育原爲東軟集團的教育分支,始於2000年成立的大連東方信息學院。目前,該公司主要提供三類服務: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繼續教育服務、教育資源與數字工場。目前,東軟控股和劉積仁(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爲東軟教育的控股股東。

據瞭解,東軟教育通過三所大學即遼寧省大連市的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東軟學院(成都東軟學院)及廣東省佛山市的廣東東軟學院(廣東東軟學院)及其他六個省的八所培訓學校提供教育服務。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本次東軟教育擬將募集資金分別用於“升級現有學校設施及擴建校園”“收購中國其他大學/學院以擴大學校網絡”“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業務營運。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作爲背靠東軟集團的民辦IT高等教育學校,儘管東軟教育近年來實現了營收和淨利雙增長,但2020年一季度營收較2019年同期呈現下降趨勢。其營收的增長主要受益於學費的不斷增長,但東軟教育在今年呈現出生源增長緩慢的現象,並且疫情使得該公司不得不計提一部分住宿費準備金。此外,東軟教育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或也面臨較高的負債風險。

資金承壓,生源增長速度乏力

招股書顯示,自2000年成立以來,東軟教育以全日制學歷IT高等教育爲核心,陸續開設了繼續教育服務、教育資源及數字工場等業務板塊。據瞭解,該公司已建立了三所IT應用型本科高校,包括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廣東東軟學院、成都東軟學院,分佈於大連、成都和佛山三市。目前在校生已達3.4萬餘名。

從近三年業績數據來看,東軟教育的營收、淨利潤都呈現出穩定小幅增長態勢。2017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下稱報告期),該公司收入分別爲7.31億元、8.53億元、9.58億元和1.5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43億元、1.64億元、1.75億元和0.12億元,近三年逐年攀升。

然而,相比上2019年一季度,該公司收入由1.71億元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的1.59億元,同比增速下挫7%。東軟教育對此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教育資源與數字工場的收入減少。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由於東軟教育的核心業務是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其收入來源主要靠收取學費及住宿費。報告期內,學費產生的收入分別佔東軟教育總收入的79%、71.5%、69.6%和70.8%,住宿費產生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6.6%、6.9%、6.7%和7.1%。因此,該公司營收和淨利的增長大部分取決於招生人數的增長情況,學生人數的逐年增長對該公司營收和現金流來說顯得尤爲重要。

然而近年來,東軟教育下屬三所大學的整體收費水平逐年攀升,學生人數卻無明顯增長。

學費方面,大連學院本科入學新生學費由2016/2017學年的1.6萬元—1.8萬元,連續提升至2019/2020學年的2萬元—2.8萬元;廣東學院本科入學新生學費由1.8萬元—2萬元,連續提升至2019/2020學年的2.4萬元—3萬元;只有成都學院的收費水平近年來未發生變化,東軟教育表示將在2020/2021學年繼續提高大連學院和廣東學院的本科學費。

而在生源方面,招股書顯示,東軟教育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課程的在校學生總人數由2016/2017學年的3.40萬人增至2017/2018學年約3.5萬人,而2018/2019學年小幅減少至3.41萬人,直至2019/2020學年增至約3.61萬人。從以上生源數據來看,近三年來,其生源增長速度欠缺穩定性,並且增速略顯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東軟教育在招股書中表示,由於COVID-19導致校園關閉,在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始後,該公司旗下三所大學幾乎所有教學活動均在線展開。由於學生在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並未住校,因此東軟教育根據2020年3月的最佳估計決定向三所大學及東軟培訓學校的學生退還住宿費。

東軟教育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東軟教育的住宿費已減少430萬元,同時計提了向學生退還560萬元住宿費的準備金。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導致其在資金層面承受一定經營壓力,也將爲下一學年的國際課程帶來不利影響。

東軟教育部分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規模擴張與負債風險並存

同時,招股書顯示,東軟教育近三年流動負債較高,並在2019年明顯攀升。

報告期各期末,東軟教育的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爲5.76億元、5.09億元、6.16億元和7.73億元,呈明顯走高趨勢。東軟教育解釋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有大量合約負債及借款。同期,東軟教育的合約負債分別爲4.12億元、4.50億元、4.89億元和3.49億元。

而2020年,面對生源增長乏力、學生人數增長受限的狀況,東軟教育已從銀行取得借款開始聚焦擴建大學校園、升級現有學校設施、增建宿舍及其他必要設施的計劃,以此來吸引生源、推動公司收入增長。然而在大力擴張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更高負債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程的預計完工時間最早爲今年8月,最遲爲2023年8月,由此導致東軟年教育的借款規模不斷走高。報告期內,東軟教育的銀行貸款和其他借款分別爲4.54億元、2.3億元、4.79億元和4.85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擴建並不是東軟教育產生高負債的唯一原因,收購行動亦有所“助力”。招股書顯示,2020年3月,該公司收購了天津睿道90.91%的股本權益。分析認爲,若天津睿道的收入增長率未能達到預期,將會給東軟教育帶來一定的商譽減值風險,這或許會爲其上市後的業績表現帶來不利影響。

相關人士分析,儘管面向IT行業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機會和空間,但東軟教育的擴張之路無疑給該公司財務帶來壓力和風險。無論東軟教育能否成功上市,這都是該公司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東軟教育銀行貸款和其他借款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