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腹瀉”?

腹瀉,俗稱“拉肚子”,指大便比正常次數增加,形狀發生了改變,患者會有裏急後重感。由於排便規律每個人都不一樣,從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可視爲正常範圍,因此,腹瀉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很多人也不重視腹瀉,去醫院以後,都已經發展到嚴重的程度。

很多疾病都會引起腹瀉

腹瀉分爲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

1、急性腹瀉

多見於 腸道感染 、食物中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急性侷限性腸炎、腸型紫癜等。

最常見的是因爲飲食不潔、飲食不節引起的,就是“喫壞了肚子”。

還有就是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導致腹瀉,停藥即可消失。

2、慢性腹瀉

如果超過2個月者,要考慮兩個方面:

一是消化道疾病,如 腸易激綜合徵 、腸道感染、炎症性腸病、腸道腫瘤、胃部疾病 胰腺疾病 和肝膽疾病;

二是全身性疾病,如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疾病、其他系統疾病、藥物不良反應和神經功能紊亂。

可見,急性腹瀉,和癌症關係不大; 持續性、間斷性纏綿不愈的腹瀉,需要高度重視。

名醫問診

長期腹瀉可能與哪些癌症有關?

在 《要命的腹瀉》 節目中,我們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王虹來和大家一起聊聊不容小覷的症狀--腹瀉!

腹瀉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

大腸癌 的發生多與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高脂肪低纖維飲食習慣、遺傳和基因等因素相關,大腸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隨着癌腫的發展,患者會逐漸出現腹痛、大便出血、腸梗阻、腹部包塊等症狀。

1.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是早期發現直結腸癌的重要指標。

2.由於腫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腸道,會使原本大小便規律的人突然變得大便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祕和腹瀉的情況交替出現,晨起瀉等,尤其是伴有黏液血便、膿血便、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等。

3.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時,更要高度警惕。當出現大腸癌症狀時,患者務必要及時就醫。

小憩一會:

給大家科普一下硒這個神奇的微量元素,可能大家沒事看看各種中草軟件,都會發現各種硒,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數一數二的,沒辦法自己也被洗腦過,也是喫了多種硒,都是名聲比較響的哈,對於酵母硒,蛋白硒,麥芽硒這幾種硒,我只能說是雞肋,大家要擦亮雙眼選擇,還是深海植物活性硒最安全放心。

腸癌初期還會有便血的症狀,而這特別容易與痔瘡混淆,導致很多患者在被確診時已是晚期。80%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被誤診爲痔瘡。之所以有很高的誤診率,主要是肛腸腫瘤與痔瘡的臨牀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

另外,直腸癌可能壓迫直腸靜脈,使血液迴流受阻,從而繼發痔瘡,因此病變更容易被痔瘡的表象所遮掩。如果是痔瘡造成的出血,那麼血與糞便是分開的;如果是腫瘤造成的,通常血與糞便是混合在一起的。有些病人還會發現,糞便中混合着黏液,就像濃痰一樣,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可能是腸炎,也可能是癌腫破潰出現感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