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以“美式霸權”、“美國優秀”漸漸取代全球化,甚至開始“去全球化”,一切利益以美國爲主、一切都要聽從美國安排的那一刻開始,或許美國從來沒有意識到,歐洲的一些企業也在尋找新的市場繞開美國,甚至在業務中嘗試“去美國化”以避免美國霸權給其業務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其中就有多家歐洲軟件商科技巨頭決定打響“去美國化”第一槍,將公司未來的發展準備倒向中國市場,其中法國巨頭達索系統公司、德國軟件巨頭SAP最爲積極,也最看好亞洲和中國軟件市場的未來。

美國的全球霸權,尤其對中國軟件與芯片產業的打壓,正在令歐洲軟件企業看到新的機遇。法國的達索系統公司、德國軟件巨頭SAP均瞄準中國市場,等待全線介入。這主要歸功於三個方面。首先,中國正以國家的力量推動軟件產業鏈的打造和升級,尤其是芯片行業的發展更成爲國家的一項重大推進戰略。這代表着整個行業到市場將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爲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先決條件。

其次是中國一系列寡頭企業的“入市”,無論華爲、阿里、騰訊等等均投入巨資,打算將芯片變成未來的“風口”,其中所撬動的龐大資本讓歐洲企業震驚的同時,也變得更爲興奮。

因爲特朗普在阻止中美軟件、芯片領域的交流,這給歐洲軟件企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最後,就是中國的發展以及發展下的龐大市場需求,註定中國軟件行業、芯片產業未來的市場份額將快速追平中國GDP佔比。事實上,目前中國IT投入僅爲全球IT投資比重的10.8%,這意味着其中還大有可爲。

可以預見,隨着像達索系統公司、SAP這樣的IT巨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在軟件方面的短板也會迅速得到改善。但是,其實這期間也蘊含着新的危機,那就是中國的工業軟件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被外企壟斷,而國產工業軟件想要在夾縫中發展起來,恐怕要面臨重重阻撓。甚至可以預見,中國從軟件到芯片行業,很可能面臨一場大魚喫小魚、小魚喫蝦的“亂象”。

就像此前華爲爲了發展自己的芯片行業,開始在國內外重金挖牆腳,其中國內芯片企業被挖得千瘡百孔,其中不乏國企。而這種現象,在未來或許更加嚴重。因爲一切都爲了生存,而生存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有些手段則毫無下限。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中國IT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並不高,這一點我們需要正視。但同時,正因爲底子薄,所以一旦行業邁過最初的艱難階段,很容易形成爆發式增長,那時會引發連帶反應,包括吸引更多的國外人才來中國發展。那時的中國儘管想要追趕美國的軟件和芯片還需要時間,可一旦從基礎開始,把基礎打牢了,未來的厚積薄發將不會等待太久。

另外,歐洲軟件巨頭們開始“去美國化”除了找到中國這個替代市場之外,更重要的是歐洲從軟件企業到其它高科行業,恐怕也都被美國的各種制裁和霸權政令“禍害”的不輕,甚至成爲了直接受害者。這份敢怒不敢言的積怨,最終會不斷加快歐洲資本和歐企向中國靠攏的進程。因爲中國不僅支持全球化,還是全球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又具備足夠吸引力的龐大市場。

這些爲中歐科技企業以及各行各業之間加深交流合作創建了合作基礎。可以預見,隨着這種合作深化,甚至會間接影響到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未來新的格局也因此正在逐漸形成。只是當美國後悔自己的“霸權”,想要重新融入全球化時,恐怕不知道多少美國企業和行業被邊緣化,美國霸權的幻想也將成爲一場空頭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