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的祖父金忠仁曾任國民革命第15路軍、八戰區17集團軍直屬炮兵獨立團團長、炮兵指揮官。祖父曾經給我們講過:1937年末,日軍在策反馬鴻逵的陰謀失敗後,大舉進攻內蒙古的綏西地區,佔領了呼和浩特和包頭,欲直取寧夏,從而南下甘肅、四川,並且還多次派飛機轟炸了寧夏。

國難當頭,1938年5月,國民政府命馬鴻賓率寧夏81軍35師的4個步兵團和馬鴻逵的2個騎兵旅與1個警備旅約1萬多名將士奔赴內蒙古綏西抗擊日寇。截止到1943年末,浴血奮戰5年後,綏西抗戰全面勝利,成功地將日軍阻擋在了西北大門之外,保衛了重慶、保衛了大西南。81軍載譽榮歸,但是寧夏81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據史料記載,在整個綏西戰場上,至少有4000多名寧夏將士戰死並葬於異鄉。

抗戰期間,我的祖父雖然沒有親赴綏西前線,但是他們秉承軍人守土之責,恪盡職守、積極備戰、做好城防,在高臺寺和寧夏西北城牆上用山炮和野炮英勇抗擊日寇的空襲。由於缺乏高射炮,爲了震懾敵人他們把山炮拆開在西塔頂層再組合,迫使敵機不敢輕易俯衝以減少國民的傷亡。

2013年,我瞭解到抗戰期間寧夏軍隊在綏西抗戰中陣亡了近4000餘人,又在寧夏電視臺導演江兵拍攝的《恩格貝的見證》中看到,在位於包頭黃河南岸的恩格貝有近500餘名將士浴血奮戰直至與敵肉搏後全部壯烈殉國。當時,這些將士們被寧夏後援部隊和民衆草草埋葬,被稱爲“死人臺”。

幾十年的風蝕將覆土剝去,1995年時那裏尚有嶙峋白骨一片,後來由於地方建設,“死人臺”被推土機推平。此外,我還了解到了“西軍墓”的近況。

西軍是指1940年至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駐紮在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國民黨81軍(寧夏馬鴻賓的部隊)的稱呼,因爲這支部隊來自寧夏,戰士又多數是回族人,當地人習慣將回民叫“西人”,所以老百姓都叫他們“西軍”。“西軍墓”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王愛召鎮店壕村。

有資料記載1940年夏秋,國民黨81軍主力35師205團駐新民堡,206團駐王愛召廟外。1941年2月,侵佔歸綏(歸綏,時綏遠省省會)的日軍向西進犯,首先與205團在新民堡交火,日軍佔領新民堡後又向206團陣地進攻,幾場激戰後,81軍近500多名將士血灑疆場,隨後被參戰部隊和當地老鄉集中埋葬在了店壕村的墓地中。

2006年,內蒙古的李瑞老師和田香蘭老師最先發現了“西軍墓”,並在微博上披露。隨後,寧夏作家馬濯華和寧夏石嘴山市作協的馬麗華老師跟進採訪,在寧夏的媒體上陸續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西軍墓”大約佔地有5~6畝,在遺址上其東端在10幾年前的開發中,已有一條柏油公路穿過,佔去了部分墓地(當年施工時有累累白骨被挖出),路的東面墳地大約有一畝地已被侵佔,上面建有一排房屋,南面是一片樹林,西北面緊挨着村子裏的豬圈和房屋。原來墓地還有土埂圍着,現在已經看不出墳墓的樣子,上面有一部分碗口粗的楊樹林。

目前,“西軍墓”已是岌岌可危,如果再不盡快加以保護,烈士遺骨將蕩然無存。瞭解到這些後,我備感震撼,下決心要爲綏西抗戰老兵和陣亡將士們做點事情,於是蒐集了大量資料,於2013年11月向民革寧夏區委會提交《關於儘快讓綏西抗戰烈士遺骨迴歸故里的建議》,建議儘快將恩格貝和西軍墓等地方裸露在外無人認領的烈士遺骨遷回我區,並興建烈士陵園進行安葬。

同時建立綏西抗戰博物館,以供後人瞻仰和緬懷。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儘快調查統計尚健在的曾經參與戰役的老兵和遺屬,將他們列爲優撫對象,給予關懷。

2014年11月,該建議得到了時任中共寧夏區委常委、副主席李銳的批示。同年12月,自治區民政廳優撫安置處處長劉忠林帶領有關人員分別到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烏拉特中旗、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等地,在當地民政、文化、旅遊等部門的配合下,對綏西抗日將士的安葬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覈實。

在多次與民政廳優撫安置處的接觸中,我瞭解到在所有參加過綏西抗戰的老兵中,只找到了唯一一位健在的老兵周進朝。

周進朝16歲參軍,是原國民黨軍馬鴻賓部81軍35師騎兵團騎兵。作爲騎兵,他幾乎參加了寧夏人蔘與抗戰的每場戰鬥:收復五原、烏不浪口、三盛公、黃羊木頭、新民堡、王愛召等戰役和戰鬥,在日軍的槍林彈雨中他倖存了下來。

周進朝老人目前過的怎麼樣?身體好嗎?帶着這些疑問,在我的倡議下,2015年2月8日,民革寧夏區委會直屬工委農財稅和文教支部24名黨員驅車數百里,前往同心縣河西鎮朝陽村慰問拜訪了周進朝老人。

我向周老敬獻了一面寫着“綏西抗戰,民族功臣”的錦旗,還爲周老用陶笛演奏了《蘇武牧羊》,用葫蘆絲演奏了《奇異恩典》,並送上慰問金。時任農財稅支部主委張源沛、文教支部主委楊升爲老人送上了書法作品“壽”字中堂及對聯。

民革黨員看望周老現場,參與活動的民革黨員紛紛慷慨解囊,共爲老人送上慰問金、慰問品近6000元。黨員王寧記下了周老小兒子的賬號,表示每個月將資助生活費1000元,直到老人離世。在這個臨近春節的冬日,民革黨員的真情溫暖了95歲抗戰老兵的心,周老數次急切地想表達謝意,卻都哽咽難言。老人的那份情感,我們都懂得。

周進朝老人由四個兒子輪流贍養,老人的小兒子周其伏說:“父親長壽是我們一家人都開心的事。如今還能有這麼多人在關心着他,我們十分感謝大家。”

5月13日,我又組織了民革黨員張文軍、民建會員謝玫、顏豔以及袁夢君女士去同心看望周進朝老人。我轉交了民革黨員畫家楊升專門爲老人畫的油畫像,我還做了條幅上寫“ 綏西抗戰老兵!”大家給老人帶去了慰問品和慰問金4000元左右。

老人當天精神雖然大不如我們第一次看望他的時候,但他還是堅持給我們講述了西軍當年慘烈的抗戰經歷,使我們頗爲感動。老英雄,我們愛您!

2015年6月下旬,國家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活動內容發佈,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爲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或其遺屬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6月29日,我向民革寧夏區委會提交了《關於爲綏西抗戰唯一健在的老兵周進朝申報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的建議》,建議爲寧夏唯一健在的抗戰老兵周進朝及時申報,使其能榮獲此國家級的紀念章。同時,儘快登記參加綏西抗戰陣亡將士的遺屬名單,並上報國家民政部申報這一紀念章。

8月2日,我又給區民政廳優撫處韓處長打電話詢問該事,答覆已上報自治區黨委。

8月31日上午,在自治區政協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座談會上,我以國民黨老兵的後代、民革黨員和寧夏尋訪綏西抗戰志願者的身份發言,介紹了我們志願者們所開展的工作,呼籲自治區政協能夠多多關注內蒙古達拉特旗店壕村西軍墓和恩格貝烈士陵園的保護問題以及綏西抗戰老兵周進朝老人的待遇問題。

9月2日,我接到了周進朝老人兒子的電話,說老人收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和慰問金。

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週年勳章

9月5日,我組織了民革黨員梁滿平、寧夏星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職工和其他民間人士共12人前往同心縣,與周進朝老人一家共同慶賀老人獲得“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勳章”。

民革黨員梁滿平爲老人送上“民族英雄”的書法作品,我專門爲老人制作了光榮綬帶和“關愛綏西抗戰老兵”的條幅,寧夏星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浦成給老人送上慰問金10000元,員工代表爲老人獻上了鮮花。

2016年8月25日,我和民革同心小組負責人周憲星,民革青銅峽市委會副主委張文軍,民革黨員、同心縣副縣長張琛,民革黨員尹天賜,綏西抗戰烈士後代楊淑琴以及民間人士馬令霞、趙增濤、代興波等一行11人,看望已經96歲高齡的周進朝老人。

我向老人彙報了在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寧夏尋訪綏西抗戰遺址志願者”團隊的尹天賜、楊淑琴、周其伏等一行4人前往內蒙古綏西一線爲寧夏抗戰犧牲的烈士們掃墓的情況。

另外,我專門放大裝裱了一張2015年老人榮獲抗戰70週年紀念章時他敬禮的照片,以及這幾年來民革黨員和民間人士看望周老時的部分圖片送給了他。同行的其他人爲周長送上了現金、古蘭經剪紙、營養品和生活用品以表達對他的崇敬之情。

我們看到老人的身體大不如去年,氣色也不太好,臨走前,周進朝老人示意他想說幾句話,可因身體原因加上情緒過於激動,老人的話到了口邊最終也沒能說得出。儘管沒有多餘的言表,但周老依舊堅持要親自將我們送到門口,目送着我們走遠。

2017年9月18日,噩耗傳來,周進朝老人去世了。9月19日,我與多年來始終關注綏西抗戰的馬濯華老師和馬麗華老師驅車前往同心,參加了周老的葬禮。

記得上次臨別時我拉着周老的手說,有時間再來看他,怎奈一別竟成永訣。老兵們,你們一個個故去,凋零的是肉身,不朽的是精神。

結語:

綏西抗戰的將士們,你們是民族英雄,你們用血肉之軀捍衛了祖國大地,捍衛了不甘做亡國奴的四萬萬民衆,你們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更是我們寧夏人的自豪!我常常在想,多年後回頭看看,在世俗的忙碌中,我幹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真好。

感謝周老,您給了我很多感動和感恩的機會。老兵永不逝,精忠耀中華!(金川)

END:我是文化歷史大綜合,一個喜歡玩弄文字遊戲的人,想在有生之年,努力拼搏一把。您喜歡的、滿意的,就是我追求的,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爲後續選題,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優質內容,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