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首次轉正 前8月外貿出口增0.8%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我國對外貿易交出亮眼成績單,不僅8月單月出口增速繼續創新高,而且累計出口增速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

9月7日,海關總署公佈今年前8個月外貿數據。1~8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8月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4165.9億元,增加74.4%。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8月出口增幅較上個月(10.40%)進一步擴大,並創年內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並推進復工復產,促進出口增長;另一方面,二季度之後發達國家的經濟陸續恢復,外需得到修復,越南、韓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同步改善,相對而言中國出口恢復狀況最好。

醫療器械出口增幅超5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儘管二季度以來,我國單月出口增速實現了正增長,但累計出口增速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

此前,有專家向記者表示,7月出口首現兩位數增長並非偶然,而是釋放了外需回暖的信號。從海關總署9月7日公佈的數據來看,前8個月我國貿易順差達到2.05萬億元,增加17.2%,年內累計出口增速首次實現了正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國內市場已經基本恢復,海外市場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發達國家疫情有所控制,對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下降。“中國出口額持續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不少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創甚至‘停擺’之際,中國產業體系率先恢復正常運轉,出口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從出口產品類型來看,記者注意到,醫療器械和紡織品仍然保持較高的出口增速。前8個月,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額844.5億元,同比增長50.9%;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額7375.5億元,同比增長37.8%。

光大宏觀研報指出,進入8月,疫情雖然在部分地區仍然嚴峻,但是各地應對政策不再採取完全封閉等嚴格措施,對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下降。研報同時指出,8月兩大類防疫物資(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和醫療儀器及器械)對總出口的貢獻爲2個百分點,較7月的2.5個百分點有所下降。從其他出口品類來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改善幅度最大,8月同比增速爲12%。

民營企業出口佔比超50%

據海關總署統計,前8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9.21萬億元,增長8.5%,佔我外貿總值的45.9%,比去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07萬億元,增長8.3%,佔出口總值的54.9%;進口3.14萬億元,增長8.9%,佔進口總值的34.9%。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74萬億元,下降4.3%,佔我外貿總值的38.6%。其中,出口4.01萬億元,下降6.2%;進口3.73萬億元,下降2.2%。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3.02萬億元,下降13.2%,佔我外貿總值的15.1%。其中,出口9447億元,下降10.5%;進口2.08萬億元,下降14.4%。

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已經成爲我國外貿進出口的主力軍。

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民營企業表現亮眼,一方面說明我國出臺的一系列保訂單、保市場舉措取得實際成效,尤其是金融幫扶舉措的落地,對民企融資、信貸擔保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國際疫情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國企的一些大項目可能還沒有落地,民企主要生產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生活必需品等,依託國內的產業鏈優勢,海外對這類產品的需求仍然巨大。”白明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前8個月,東盟仍然爲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2.93萬億元,增長7%,佔我外貿總值的14.6%。歐盟爲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爲2.81萬億元,增長1.4%,佔我外貿總值的14%。美國爲我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爲2.42萬億元,下降0.4%,佔我外貿總值的12.1%,對美貿易順差1.32萬億元,減少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