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總要面對很多困難與挫折,有的是能夠藉助其他人的幫助來度過的,而有的則是需要自己去面對。對於寶寶來說也是如此,在寶寶出生之後,有一些痛苦是需要自己獨自去面對的,父母即使心疼,也無法分擔。

1、攢肚子

在母乳餵養下的寶寶,都會出現攢肚子這個情況,而出現的時間卻是有所不同,很多寶寶是在滿月開始攢肚子,在這個時期的寶寶消化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即使喫的比較多,但是在消化之後的殘渣卻不多,不足以形成排便。還有就是媽媽提供的母乳質量不斷的提高,消化之後產生的殘渣就更少了。這樣的情況持續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攢肚子。攢肚子的寶寶,一般要好多天才會排泄

對於攢肚子這個現象,很多父母會以爲是寶寶便祕,其實兩者是有很大的不同,便祕的寶寶在排泄的時候,是比較費勁的,而且排泄物是很乾燥,受到的痛苦也要大於攢肚子的痛苦。便祕是一種病症,而攢肚子卻是寶寶成長的正常情況。

在攢肚子的時期,寶寶的肚子會鼓起,會伴隨着身體上的一些不適,雖然沒有排泄,不過放屁的次數增加,質量也是在降低。面對寶寶這個情況,父母要採取正確的措施來緩解寶寶腹部的不適,比如可以給寶寶的腹部做按摩,給寶寶喂適量的水,如果寶寶的身體情況良好的話,增加寶寶的餵奶次數等等。2、長馬牙

雖然長馬牙中有牙這個字,不過馬牙卻不是真正的牙齒,這是寶寶在成長中一種正常的生理顯性,馬牙一般處於寶寶的上牙堂或者是牙齦的位置。它的產生一般是上皮細胞的堆積過多而產生的,外形和牙齒很相似,大小與米粒相似。馬牙對於寶寶正常牙齒的生長是有害的,在這個時期,寶寶會出現牙齦腫脹,在這種不適的影響下,寶寶的情緒會變得有些暴躁,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面對牙疼,自己受多少疼痛只有自己知道,寶寶在沒有掌握語言能力的時候,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難受。

在面對寶寶長馬牙的時候,父母需要採取合適的措施來幫助寶寶緩解疼痛,比如可以用乾淨的紗布沾上水之後裹在手指上,伸入寶寶的嘴巴中,給寶寶按摩腫痛的牙齦,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材質安全的奶嘴,在寶寶感到牙齦疼痛的時候,給寶寶喫,緩解疼痛等等。3、腸絞痛

在寶寶小的時候,最容易受傷的就是寶寶的腸胃了,在腸胃上會出現的疾病種類有很多。腸絞痛就是寶寶感受最劇烈的疼痛之一了。當寶寶腸絞痛發作的時候,感受的疼痛是密集而又劇烈的,寶寶會疼得大哭大鬧,滿牀打滾,對於這種情況,父母能夠採取的方式有限,無法替寶寶分擔這種痛苦,只能儘可能的安撫寶寶。

腸絞痛是寶寶要經歷的痛苦之一,需要靠自己來堅持,一般在四個月之後,寶寶的腸絞痛就會消失。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在寶寶身邊,想辦法放鬆寶寶的心情,安慰寶寶。

寶寶從小就要面臨這樣的皮肉之痛,當然,在長大之後,除了要面對更多身體上的傷痛,還要面對心理上的傷痛。作爲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能夠給孩子分擔的疼痛也是有限的。總有父母認爲要儘可能的給孩子分擔一些,讓孩子今後的生活好受一點。

其實,這樣只會害了孩子,孩子沒有真正掌握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不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即使父母給孩子分擔了再多,要孩子自己去面對的時候,孩子還是會感到手足無措,最後只會被殘酷的社會所拋棄。因此,爲了孩子未來健康的成長,父母需要激發孩子獨自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提高她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她們對未來思考的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