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次輕判亂港分子的法官,被調離法院8個月)

香港近期流傳一封匿名信稱,有法官在一次會議上警告“藍絲”(挺警察)法官要小心言行,掀起軒然大波。

據港媒7日報道,網上流傳一封匿名信透露,高院法官黃崇厚7月3日召集全港裁判官舉辦題爲“司法公正及公衆信心”的講座,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也在場。黃崇厚在會上稱,審訊黑暴案件時,除非有十分穩妥的證據定罪,否則可用“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原則讓被告脫罪。他同時不點名地警告“藍絲”法官說話要小心,指責他們被起底是自作自受,更稱警員被起底是“抵死,唔抵可憐”(該死,不值得可憐)。有法律界人士質疑稱,這次講座的主題是每名法官都應具備的基本法律常識,爲何要特別舉辦?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列席旁聽,是否會對所有裁判官構成壓力或感受到弦外之音呢?尤其是該講座在香港國安法剛剛生效後舉辦,其目的是否針對國安法呢?

面對爭議,司法機構稱,匿名信中披露的講話內容“並不屬實”,但對講座的核心內容並沒有交代。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稱,不清楚該法律講座的內容,但近一年法庭處理動亂的判決的確引起社會的批評與質疑,加上有裁判官感到判案受到壓力,“在此情況下,司法機構應向公衆清楚說明講座的內容,解除公衆疑慮,以維護司法機構的聲譽”。立法會議員葛佩帆和周浩鼎要求司法機構代表清楚交代講座目的及內容。

港媒注意到,在該講座舉辦後,多名裁判官如錢禮、何俊堯的判決在香港社會引起巨大爭議。據《星島日報》7日報道,何俊堯涉及的多起案件遭投訴,像“香港衆志”3名成員去年在《國歌法》公聽會上抗議,他裁定3人未遵守秩序罪成立,僅罰款1000港元,理由是“3人是未來社會棟樑,應留有用之軀”。去年6月,大學生王愷銘在灣仔警察總部外牆塗鴉醜化警員,何俊堯僅判處被告感化一年及賠償1200港元。審理仇栩欣襲警一案時,他斥責警員作供不實,因而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有酒店接待員去年萬聖節晚上向警方防線拋擲兩個麻包袋,何卻指被告行爲“不算太暴力”,且坦白承認責任“值得鼓勵”,輕判社會服務令。葛佩帆稱,上述案件所有被告均被判罪名不成立或輕判,而在法庭作證的警員全部被抨擊爲不可靠或不誠實的證人,一批市民及法律界人士認爲何俊堯的處理手法偏頗,極不尋常。7日有消息稱,何俊堯將被調離裁判法院8個多月,改爲在高等法院處理原訟庭刑事案件的排期事宜,暫時不負責審理刑事案件。通過這次調職,他其實獲加薪50萬至75萬港元。

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近日發表文章,提醒司法界人士不要再像迷途羔羊般扭曲《基本法》、歪曲甚至踐踏香港法律,不要再成爲街頭暴力的辯護者。有媒體稱,“終於有人說出了正確的話”。事實上,香港警方在“修例風波”中拘捕的9600多人絕大多數處於保釋狀態,其中像非法持有大批槍械和違禁武器、當街圍毆蓄意傷人這樣的嚴重犯罪都能獲得保釋,與司法界一些人一味姑息縱容不無關係。有評論稱,從社會層面來說,“修例風波”是香港歷來最大的一場社會運動,同時也是最嚴重的治安事件,司法機構採取什麼準則判案不僅涉及個別案件。匿名信彷彿一個震撼彈,觸發了公衆對司法準則的疑竇。在這種環境下,單靠幾句簡單的否認以彌補對司法信心的衝擊,恐怕遠遠不夠。

康瑞鑫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葉藍 責任編輯:康瑞鑫_NB167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