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歌聲》第二季圓滿收官。受訪者供圖

南方網訊 廣東衛視大型時代記憶音樂文化節目《流淌的歌聲》第二季(下稱《流淌二》)於4日迎來收官之作“時光盛典”,時代傳唱人蔡國慶、陳樂基、杭天琪、馬佳、任賢齊、容祖兒、屠洪剛、吳彤、王晰、楊鈺瑩、俞灝明共唱時代金曲。節目組還將此前的“滄海遺珠”剪輯成“特別篇”安排於11日播出。

《流淌的歌聲》作爲一檔以“經典好歌+時代故事”爲主線索的節目,第二季通過“主題先行”加入“時代傳唱團”團長、團員的概念,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對內容、模式、舞美等各方面進行了迭代和升級,達成了口碑收視雙贏。通過對歌曲背後文化符號的挖掘,將傳唱經典金曲打造成溫暖人心的文化盛宴。

歌曲背後有故事

《流淌二》整季平均收視率0.412%,市場份額1.76%,單期最高收視率0.508%,同時段在省級衛視中最高排名第4位,總到達率12.1%,推及到全國收視人口約爲1.69億,收視率比第一季提升70%。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衆號稱其歌曲廣泛,從大國之情到小家之愛,從經典傳承到未來傳唱,喚起不同年代觀衆的溫暖回憶。在年輕人喜愛的B站上,節目專題播放量累計212.5萬,獲得9.8分的高分。

優秀節目給觀衆的第一印象是美輪美奐的視聽效果。“時光盛典”錄製中納入激光效果,在王晰演唱《哭砂》時,製造出宛如極光的唯美效果。

但要達到深入人心,更需要有精神內核。正如“時光盛典”中“音樂茶座”場景設置別出心裁,讓俞灝明感慨“這是我爸媽認識的地方”。爲還原場景,節目組向專家借來歷史照片對照,連伴舞給歌手送紙巾花的細節,都有真實來源。節目組在製作中,不只是呈現一首歌曲,而是復刻時代記憶。

《流淌二》每一集均有一個主題,根據主題去選擇時代傳唱團團長和團員。說到“青春”就會想起“不老”的羅大佑,聊到“多彩中國”就有用歌聲放馬草原的騰格爾。

《流淌二》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是歌手關於歌曲背後故事的分享,以及歌手和聽審團圍繞主題展開有溫度、有深度的聊天。這也得益於主持人趙屹鷗和他背後的文案團隊,深挖出歌手的小故事,拋出新穎的話題,讓“唱”和“聊”自然流淌,完成對節目精神內核的提煉。

臺前幕後有溫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流淌二》錄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國內大部分綜藝都暫停或雲錄製,節目組在綜合考慮下,確定在5月底復工,6月底開播,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帶觀衆錄製,保證了節目完整的互動氛圍。

既要爭分奪秒復工復產,又要做好防疫措施,廣東衛視上下爲《流淌二》的錄製動員起來,演播廳消毒、組織觀衆進行核酸檢測。參與的歌手包括閻維文等,爲配合錄製多次調整行程,當他們站上久違的舞臺面向觀衆演唱時,第一反應都是“激動”。

《流淌二》以故事帶出經典歌曲,在選擇歌手時,也更注重他們個人故事帶來的力量:金池在廣州經歷了事業的起步、低谷、車禍,但這個城市給她一種“永不放棄”的生命力,她才堅持着自己的夢想;胡海泉“北漂”時期寄住過辦公室、鍋爐房,卻始終不放棄對音樂的追求。

參演的歌手都身體力行體現出對舞臺的尊重。任賢齊直接從機場趕赴演播廳彩排,每首歌都反覆摳細節,彩排到半夜。王晰爲了《烏蘇裏船歌》的演繹效果,前後改了四個版本的編曲,在現場彩排時仍在不斷調整。

此外,《流淌二》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時代主題,邀請駐村扶貧幹部參加節目,在節目中向奮戰在一線的軍醫致敬。

這些細節和故事,通過節目花絮、宣傳報道得到廣泛傳播。《流淌二》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8億,聯合快手官方舉辦話題活動,播放量超8.5億,觀衆在關注討論節目之餘,也感受到歌手帶來的正能量。

“前浪”“後浪”有傳承

周深、王晰、簡弘亦、馬佳、白舉綱、許靖韻等新生代實力唱將的加盟,也是《流淌二》全新的嘗試,華語樂壇的“前浪”與“後浪”得以同臺演繹。

《流淌二》中,經典金曲的傳承和改編是一個主要話題。在任賢齊看來,“只要你抓對了那個傳承,它可以跨越時代。”在不更改經典金曲脈絡的前提下,歌手賦予了音樂更多的可能。任賢齊和吳彤合作的《天涯》,笙的加入給這首歌帶來古樸壯闊的意境。吳彤說:“我們回顧經典,也是在創造今天的音樂。”

經典的傳承,不僅體現在老歌的傳唱,還有“前浪”對“後浪”的擁抱。在節目中,可以看到騰格爾興之所至爲王晰的《鴻雁》唱和聲,也有閻維文邀請馬佳在自己面前演繹《小白楊》。“傳幫帶”的範例,讓人看到中國樂壇一浪接一浪的繁榮景象。

蔡國慶說:“中國流行音樂需要傳承,傳承就需要像《流淌的歌聲》那樣,給傳承者一個平臺。”王晰說:“音樂需要分享和交流,我找到了一個平臺分享我喜歡的音樂。”在這個平臺上,音樂不只是音樂,而是帶着專屬的時代印記、文化內涵和精神標杆的一段回憶,通過全新的包裝、雕琢和傳播,再一次綻放出跨時代的魅力,喚醒舊日的回憶,擁抱新的受衆。

南方日報記者 梁燕 張思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