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綠色營開展爲期6天的生態文明研學和實踐活動。受訪者供圖

2020上海青年綠色營於日前正式結營,這是一個由6名本市環境保護領域從業青年以及24名95後在校大學生組成的環保團隊。大家身穿白色的營服,走訪浦東、崇明、金山、奉賢、松江、普陀、長寧7個區20餘個地點,頭頂烈日圍繞“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光盤行動”“生活垃圾精細化分類”“水環境保護”“生態城市建設”四大課題,開展爲期6天的生態文明研學和實踐活動,切實體會到美麗上海、綠色上海建設進程中的時代氣息和城市溫度。

青年報記者 孫琪

邊做公益邊調研 護水愛綠有擔當

今年的綠色營活動吸引了各大高校24名學子,除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外,還有部分高三學子。對於此次研學之行,同學們均抱以非常高的熱情,紛紛給自己起了各種“自然名”:菡萏、蝸牛、豆芽、駝鹿、狐狸、海獺……而這些名字背後別有深意。

“我的自然名叫海獺,是因爲海獺受到漁網與海岸原油外泄污染等威脅,數量變得越來越少。”復旦大學許暢暢告訴記者,她希望大家能因爲她的自然名關注海獺,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生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情,只有共治才能共享美好生態環境。”

青年綠色營首站是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營員們依次參觀了垃圾分類教育示範點、星願公園以及星願湖綜合水處理廠,深度學習度假區低碳建設理念和發展進程。

在生態島崇明,青年綠色營走進2021花博會舉辦地、考察崇明新能源科普館,探索新農村建設。在2021年花博會舉辦地——東平森林公園,營員們獲悉香樟種植區裏的雜草容易與樹苗爭奪營養,紛紛決定除草,以護樹木生長。上海交通大學劉航辰回憶,他們見到的黃花有的將近一米高,需要使出全力才能將其連根拔起,大汗淋漓之後是“戰果”累累的喜悅,還有對生態平衡與城市環境建設更深刻的認知。

走進金山,秀麗的自然環境是漕涇鎮水庫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底色。志願者在“一步一景”感受“誤入藕花深處”的詩韻,也感受到了當地政府治理環境、改善環境的決心與信心。在烈日炎炎之下,30名志願者一起奔赴金山海堤大壩開展“淨灘行動”,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清理出整整一車的海洋垃圾。

“我們撿到的東西有廢塑料、玻璃碎片、廢漁網。”同濟大學學生汪李平氣憤地告訴記者,平時她就關注到海洋污染問題觸目驚心:“這些污染物危害着海洋生物健康,而人類又不斷捕食魚蝦,人類不也在受害嗎?”

“儘管第二天隨着海水漲潮,又有新的一波垃圾到來,但只要大家持續不停‘淨灘’,海洋終將回歸湛藍。”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的陸信毅仰起小臉認真地說。

垃圾分類新時尚 六天完成四課題

瞭解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以來所累積的經驗做法,是青年綠色營的四大課題之一。營員們在崇明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參觀幹垃圾焚燒的過程。巨大的儲存坑和海量的垃圾不僅使他們感到無比震撼,更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垃圾減量與分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他們在奉賢考察了上海英科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解鎖了各種“垃圾分類好方法”。

上海英科實業有限公司將各種塑料經過分類回收、技術加工、專業設計,變成精美的建築材料,完美體現了“垃圾就是錯放的資源”。在奉賢區南橋鎮垃圾分類科普館,營員們則看到各國的垃圾分類情況被做成了動畫,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法很快被大家記住。

除了考察干垃圾的分類回收情況以外,志願者還在整個營期踐行“溼垃圾源頭減量”——光盤行動。此次上海青少年“光盤行動”21天挑戰賽就在綠色營開營儀式當天正式啓動,營員們積極踐行,每日在朋友圈秀出“打卡”戰績。

行程的最後,志願者們回到市區,參觀了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在上海青年守信安居計劃重要合作伙伴——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城方超級社區(城寓華山路店)進行結營儀式。大家觀摩了用於守信激勵的樣板空間,感受了志願服務賦能青年發展的巨大價值。

學思踐悟勤勞作 期待明年再相聚

六天充實的研學時間轉眼即逝,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衆多營員的心門。

“這次志願行,各小組都帶着不同的調研報告主題。”黎雙瀧告訴記者,A組是水資源保護;B組是垃圾分類源頭化減量;C組是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水平,提升資源利用率;D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上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報告主題很大,需要從中拆分出不同的角度與方面,進行採訪和研究,因此她和小夥伴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信息中心帶隊老師汪運圓的帶領下,時刻走在講解“第一線”,希望得到更多信息。

“我們每一個人都百分百投入,大家學思踐悟,辛勤勞作,投身公益,綻放光芒。”營員南京大學姚沁宇在朋友圈如此寫道。據悉,小姚這組的課題是關於上海大學生“光盤行動”調查,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和修改階段,充實的綠色營爲他的超長暑期畫上完美句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觀鄉村示範村,如魯璵村優美的生態環境建設,園藝村的黃楊木經營體系,崇明島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瀛東村的致富史,水庫村完善的養老體系,吳房村的設計理念。”陸信毅說走進這些鄉村,他才真正理解何謂“將美麗繪於鄉村,讓藝術留住鄉愁”。

帶隊老師們也爲營員們的表現點贊,他用“三個氣”鼓勵營員們:每個青年都要做人大氣、做事有底氣、幹事有勇氣,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成爲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