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直言不會

流量轉型時代,當公衆大談流量藝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且最常討論的,必有鹿晗之名。但現在,這個名字的出現不再是“反面教材”。

縱使流量失靈早已成爲市場共識,但偶像藝人跨界影視行業的步伐仍在繼續,且有更大規模“投放”之勢。但想要自證並拓寬道路的偶像藝人們,能擁有一部被市場認可的代表作的機會太難得,流量“翻船”常見,少見的是流量“翻身”。不曾想,演技曾被全網嘲的鹿晗,接連用兩部劇作翻了身。

豆瓣評分8.0、評分人數10萬+、相關話題閱讀量42億、討論量1400萬+、躋身7月最高口碑網絡電視劇top10。首次挑戰電競題材作品《穿越火線》的鹿晗,以丟掉偶像包袱的投入式演技讓粉絲外的公衆打破了對他的偏見,更是登頂虎撲最愛新生代男演員。《穿越火線》剛結束,新鮮出爐的懸疑劇《在劫難逃》又以豆瓣評分8.0、知乎評分9.0的姿態將鹿晗推向輿論浪尖,且這波討論聲依舊正向。

從回國後在《重返20歲》的初亮相到《上海堡壘》的全網嘲,從《穿越火線》到《在劫難逃》的蛻變,被批演技差的鹿晗,脫胎換骨般接連憑藉兩部生猛新作打了場翻身仗。成爲流量“前浪”

“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非常有趣的事情:一種新的互聯網造星模式開始衝擊中國的娛樂經濟。”在鹿晗迴歸發展的鼎盛時期,吳曉波曾用過“鹿晗經濟學”來形容內娛粉絲經濟的崛起。

首創微博超級話題、微博轉評創吉尼斯紀錄、開創微博明星勢力榜並連續兩年霸榜第一、首張個人專輯十分鐘出售10萬張成爲內地首張獲得認證的白金唱片……自2014年回國後,鹿晗這個名字便成爲流量數據時代的象徵。

彼時的鹿晗集粉絲與市場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他也像其他回國的隊友一樣,選擇向影視市場挺進。《重返20歲》成爲鹿晗鹿晗回國後參演的第一部影視作品,這部改編片和玩樂隊的大學生角色,雖談不上出彩,但人設成爲加分項,且沒有讓觀衆出戏,其演技在當時談不上有爭議。

之後,將重心轉移至影視市場的鹿晗便作品不斷,從電影《我是證人》(豆瓣6.2)、劇集《盜墓筆記》(豆瓣4.8)、《擇天記》(豆瓣4.1)、《甜蜜暴擊》(豆瓣2.6)、到電影《上海堡壘》(豆瓣2.9),作品口碑趨勢可見一斑,饒是有粉絲經濟爲這些影視作品貢獻票房和流量,但有關鹿晗演技的爭議卻愈演愈烈。其中,一部《上海堡壘》被譽爲“關上中國科幻大門”,雖責任不全在演員,但也給了鹿晗沉重的打擊,令其風評驟降,幾乎成爲“爛片”代言人,被全網嘲。

與此同時,2017年成爲流量迭代的顯著時期,以歸國四子爲代表的流量增勢放緩,2018年更是出現了以蔡徐坤爲主的流量“後浪”,接着是2019年的肖戰王一博……市場浪打浪,前浪不能再坐以待斃。向演員“進化”

本以爲,不再有市場和年齡優勢的鹿晗,會就這樣毫無野心地冷卻下去。誰曾想,輿論調頭。

7月20日《穿越火線》上線前,公衆對這部劇尚持觀望態度,畢竟電競題材和兩位年輕流量演員的配置,總歸會令公衆帶有偏見。但該劇上線後,“真香”成爲其播後關鍵詞。

很大意義上,鹿晗在《穿越火線》中完成的不僅是一個角色的轉化,更多的是向一個演員的進化。劇中,鹿晗飾演的肖楓是一個愛打遊戲、與人爲善、三觀正且講義氣的年輕人,爲了完成這一角色,鹿晗也突破了以往花美男的形象,留着一頭亂糟糟的頭髮、不再白嫩的皮膚、大褲衩、人字拖,笑起來也毫無形象的張大嘴巴,生動的演繹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小鎮青年形象,生活化外帶些許誇張的氣息,也正契合劇中的亦寫實亦喜劇的劇情需要。

根據角色調整自己的形象,無疑是作爲演員的基本要求。在《穿越火線》中,不再靜態演出的鹿晗,至少讓公衆看到了他願意放下偶像包袱的態度。

如果說《穿越火線》是鹿晗的一次自證,是公衆的一次去除偏見的過程,那麼到了懸疑劇《在劫難逃》,趙彬彬這一角色無疑再次刷新了外界對鹿晗的認知。白天是救死扶傷的斯文醫生,晚上是瘋起來很變態的病嬌殺人狂,擁有強烈反差感的反派角色趙彬彬,是鹿晗的最新角色。

去掉有色眼鏡去看鹿晗的表演,確實能感知到他的進步。但不能迴避的是,在難度更高的情緒處理上,鹿晗的演技依舊缺乏層次感。偶像出身,且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人,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個人體驗去詮釋角色,並未有過的體驗不好把握也是事實。

在《在劫難逃》曝光的鹿晗幕後特輯中,鹿晗表示喜歡出演和大衆對自己的認知有反差的角色,很看重第一次演反派角色的機會。王千源評價其演技:“不管外面怎麼說小鮮肉不會演戲,跟我在一起合作的這個空間裏面,我認爲他是最努力最敬業的,極其的努力想把這個事情做好,然後他是高度的注意力集中,這一點是特別特別好的。”導演五百也認可到:“小鹿是屬於越演越好的那種”。

但鹿晗的意外“翻身”,能爲流量們“平反”嗎?“偶像”爲“流量”平反?

放眼內娛市場,歌手及偶像藝人轉型做演員已成常態,原因爲何?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公衆一直以來的認知中,“偶像”和“演員”存在先天性的壁壘,前者販賣夢想、後者憑作品立足,各司其職。但就國內的偶像產業和市場空間來看,相較於成熟的日韓等國家,國內的偶像市場尚處於發展階段,缺少舞臺更是這一市場的致命傷,在唱跳舞臺之外尋求更多立足點,藉助影視作品或綜藝維持自身熱度,圈粉固粉,成爲偶像藝人長期存活於娛樂行業的必然選擇。

基於此,僅就這兩年的市場來看,曾出演《哦!我的額皇帝陛下》《陳情令》《誅仙》《慶餘年》的肖戰、出演《人間至味是清歡》《陪你到世界之巔》《陳情令》的王一博、出演《九州·天空城》《芸汐傳》《新白娘子傳奇》《漂亮書生》的鞠婧禕,以及楊超越《極限17:羽你同行》《將夜2》《仲夏滿天心》、孟美岐《誅仙》、王子異《怪你過分美麗》……年輕藝人們早已成爲影視作品的新血。

但另一個事實是,在市場每年大批量的“偶像作品”,能引起正面熱議的其實並不多見,如井柏然、李易峯、宋茜、易烊千璽等,在由偶像向演員跨界的路上,這些正面例子屈指可數。

“流量”是偶像藝人們的砝碼,能爲他們帶來更多的劇本和通告,但卻不能保證他們作品的質量,相反,“流量”也是他們的包袱,有時候甚至會成爲一種反噬。更多的反面例子告訴我們,對於影視市場而言,偶像的存在依然難以定性。

以鹿晗爲例,他的“翻身”背後有兩個關鍵因素:其一是角色適配,肖楓和趙彬彬兩個角色,前者貼合鹿晗本人,後者則是以反差感取勝;其二是劇和劇本好,演員和戲之間本就是相互成就的關係,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開割裂,如若再遇上一個會導戲且能讓演員信任、完全交付自己的導演,好戲基本沒跑。

流量,對於偶像們來說是難以捨棄的蜜糖,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則更像是一把雙刃劍,充滿未知。鹿晗的階段性“翻身”給了市場一定的驚喜,但“流量們”想要撕掉標籤,要走的路依然很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