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时候没有出现群雄争霸的局面,而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不断的征战,这让三国时期变得混乱不堪。时至今日,后人对三国时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都是存在争议的。只不过人们的看法不同而已。

从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刘备建立蜀汉后,开启了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局面。由此开启了长达近百年的征战。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是最弱的,历史上的蜀汉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如曹魏,只不过刘备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这让蜀汉从巅峰走向了衰亡,刘备时期的蜀汉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单单从汉中之战来说就是如此。汉中之战爆发后,刘备以一己之力抗击曹操,这让刘备取得了汉中,由此刘备进位汉中王。这一时期的刘备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

蜀汉走向衰微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夷陵之战的爆发,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为给关羽复仇,也为复夺荆州,开始发动了夷陵之战,也就是说,刘备违抗了孙刘联盟,开始主动进攻东吴。值得一提的是,演义中的七十万大军是艺术虚构的。

伐吴的蜀汉军队兵力几何,当时已经向曹魏称臣的孙权在给魏廷的疏表中提到了,在史书中记载了“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其次《资治通鉴》也给出了“进兵秭归,兵四万余”的记载。因此这样的兵力数据可信度是很高的。

章武二年的春正月,距刘备盛怒出兵时已有半年。在这半年的时间中,刘备在三峡地区进展顺利。现如今看来,刘备能够以四万兵力进攻东吴?这显然不可能,在裴松之的《三国志·魏书·刘晔传》中记载了“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伐吴的蜀汉军队共计八万余人。夷陵之战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国力有所下降,但是蜀汉没有立刻走向灭亡。那么是什么人让蜀汉继续得以存活呢?这个人就是刘备,他在临终之前的布局。

当时刘备深入三峡地区前后连营七百余里,魏文帝曹丕知道此事后,开始嘲讽刘备“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就是嘲讽刘备不懂军事。刘备虽是盛怒伐吴,但其毕竟戎马多年,对己方兵力、将领逊于吴人的事实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伐吴惨败是一个致命打击,使建国仅一年的蜀汉几乎滑向了亡国边缘。刘备临终的布局就是在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接受了孙吴使臣郑泉和解的请求、并“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除了承担责任、和解吴人外,刘备命武侯在成都南北郊分别修建祭坛弥补称帝后未能祭天的遗憾。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二月,刘备病危,诏武侯、李严赶赴白帝城托以后事,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刘备的另一个布局就在托孤的时候,临终之前的刘备说出了“君可自取”的话,这句话让后人不断地去猜测与解读。

纵观刘备称帝在位的这三年,因孙吴背盟袭取荆州一事,其在称帝后不久后便盛怒伐吴,一年后又遭逢陆逊火攻而全军尽没。刘备的托孤于孙权相比,就高明很多了。刘备去世三十二年后,孙权开始托孤。七十一岁的孙权同样临崩托孤,但由于托孤不当,其驾崩后顾命大臣、宗室子弟间展开了长达七八年的相互杀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