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峯,郭德綱有兩個經典的評價,當然了,這個評價到底是不是真心話,讀者自己做出判斷。

第一個評價是不爭名不奪利

郭德綱在商演的時候舉過一個例子,高峯在德雲社兼任着總教習的工作,有演員問高峯,假如今天有兩個選擇,一是給學員上課,二是有人出50萬請你去演出,你怎麼選?

高峯的回答很簡單,選擇去給學員上課,把這個賺錢的機會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弟。

有些網友不清楚總教習到底具體是幹什麼的,簡單來講就是把每年德雲社都會有招生計劃,大概留下的人數在百人之數,然後高峯爲主的老師負責學生的開蒙,以及相聲基本功的培養。

等到學員有了能耐了,然後郭德綱就從中挑選出最有潛力的學員,讓他們成爲自己的徒弟。從某方面講,高峯的總教習乾的是隻栽樹不摘果的活,郭德綱對此心知肚明,因此高峯多年來坐了德雲社第三把交椅也與之密切相關。

第二個評價是一股腦的奔着老藝術家去的

郭德綱的早期作品,傳統相聲佔了很大一部分,近年來隨着創作巔峯的落幕,他的作品質量大幅度下滑,很多的新作品不成體系。與其說是新作品,不如說是段子的集合。

這些年來,高峯卻一直在傳統相聲方面不斷堅持着,以至於到今天爲止,很多資深相聲觀衆都覺得在德雲社要聽純粹的相聲,不是聽郭德綱,而是聽高峯。

這也是高峯能夠坐第三把交椅的另一個關鍵,那就是實力所在。

在某次採訪中,郭德綱提出一個語出驚人的結論:德雲社徒弟們的膨脹,都是從質疑高峯開始的。

郭德綱的這個觀點做一個解讀的話,那就是從質疑高峯在德雲社的第三把交椅開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無冕之王于謙,他們是德雲社的定海神針,前兩把交椅的座次無人敢質疑,於是第三把交椅就成爲爭奪的目標。

雖然高峯滿身能耐,但是在德雲社的這十四年裏,他一直都面臨着一個尷尬,那就是市場影響力始終不溫不火,市場號召力相當一般。以至於個人獨立的商演都無法舉辦,直到2009年纔開始真正的舉辦了自己的兩場商演。

德雲社有着造星的能力,從最早的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到後來的岳雲鵬,張雲雷,乃至於九字科的演員,商演搞得如火如荼,但是第三把交椅的高峯,卻連成功的商演都舉辦不了,這是一切質疑的根源所在。

郭德綱是個明白人,他深深的知道高峯對德雲社的重要性,就拿總教習這個工作來講,除了高峯之外,德雲社還真沒人能幹的來。因此這些年,無論徒弟們如何質疑高峯,郭德綱始終都站在高峯一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