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郭德纲经常爱说这么一句话:“您看演员在台上什么样,他在台下就什么样。”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相声演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和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是高度契合的。比如苏文茂先生台风儒雅大方,他下了台绝不会张口闭口污言秽语。这是演员性格和个人修养使然,并非是刻意塑造就能装出来的。在台上反映出演员的“艺”,在台下则是反映出演员的“德”。因此,曲艺界经常用德艺双馨来评价一位演员。

凡事都有例外,相声演员里也有“言行不一”的拧巴人,然而他的这种拧巴却赢得了观众的敬重和爱戴。虽然老先生已于2011年仙逝,但至今仍有大批的老观众对他念念不忘。能得到观众的如此礼遇,纵然不是表演艺术家,也可称此生无憾了。在天津这片曲艺之乡,但凡常去相声园子的观众只要提到九爷的名字,无人不暗挑大指,交口称赞。他就是已故文字辈相声老艺人陈鸣志,相声门里官称九爷。

九爷就是典型的“言行不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通过几件小事就能略知一二。2010年,天津相声界集体“砸纲”的风波想必很多老观众还历历在目。且不论双方孰是孰非,单看当时的事态发展已经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彼时的天津茶馆相声刚刚复兴,而德云社和今时今日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口舌之战绝无赢家,对于刚走出低谷的相声行业百害无一利。当时,陈鸣志先生曾对媒体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们别骂了,至少现在咱们的相声市场火了,票好卖了。我念郭德纲的好!”

说到底九爷不想搅进这场舆论漩涡,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发自内心盼着整个相声行业能越来越好。这番话后来被外界定义成天津相声界第一个站出来声援郭德纲的老先生。在“砸纲事件”之前,像范振钰、刘文步、张永久等人都被邀请到德云社献艺,风波平息后很多观众认为陈鸣志很快也会出现在德云社的舞台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郭德纲。事实上,九爷仍然一如既往常年奔走于天津的相声小剧场,踏踏实实给父老乡亲带去欢笑。

关于相声,九爷不管对谁都说:“我就爱使'温哏'的活”。所谓“温哏”是指整块活铺垫多、包袱少且不容易使响的,不光要求演员具备极高的表演水准,也需要观众能踏下心来一字一句认真地听。熟悉陈先生的观众都知道,他经常在园子里使的确实温活居多,比如《吃元宵》《吃月饼》《秋虫雅兴》《歪讲三字经》《戏迷药方》都是如此。真要说到了台上,经他之口使出来的温活可一点不温。像《吃元宵》《三字经》都是他师爷马三立的把杆活,马老的使法是规规矩矩按文哏的路子说,包袱照样一个不落全能响。但真要换二一位这么使,演出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陈鸣志先生把这类传统活以文活武使的方式搬上舞台,在当时环境嘈杂的小园子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文活武使不是演员在台上洋闹,靠信口胡说的低级包袱换取观众的廉价掌声。比如九爷的《吃元宵》也是入活之后四平八稳有铺有垫,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把每个人物一点点立起来。在细节之处却又藏着火爆的包袱。反映到观众身上则是从略显躁动到平心静气地听再到被出其不意的包袱点燃情绪的过程。与其说九爷爱“温哏”的活,不如说他爱给温哏段子重新下挂。

作为相声演员,去世若干年后他曾说过的段子被人津津乐道并不新鲜,能被观众和同行每每回忆起来都满怀眷恋和不舍的演员才真正配得上德艺双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