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又變了。

日前,快手宣佈8.0版本正式上線,這次快手轉型短視頻社區以來最大的產品升級,重點變化在支持上下滑和雙列瀑布流同時存在,原有首頁頂部的“同城”入口移至底部,並由“精選”入口所替代。

另外,快手也在8.0版本提出了新的Slogan,即由“看見每一種生活”變爲“擁抱每一種生活”,在原有“發現真實內容”的基礎上,更強調用戶的參與感、互動性。

一張一弛之間,是快手變速擴張的步伐。

今年開年,邁過3億DAU大關的快手繼續狂飆突進。借疫情之勢,快手屢屢破圈,這廂上線坂本龍一音樂會,那廂官宣周杰倫入駐,“土味快手”的標籤似乎正慢慢褪去。

但挑戰依然嚴峻,快抖之爭進入白熱化狀態,抖音以4億DAU繼續領跑,雙方難免短兵相接;而在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戰場,“淘快抖”三國殺中還難現最終贏家,快手的立足點又是什麼?

激進變速之下,快手前路仍存隱憂。

“上下滑”邏輯

說起“上下滑”更新,8.0版本並非快手的第一次。

早在2018年抖音最火爆時刻,快手就在主App內測“上下滑”,用戶在“快手實驗室”裏就可以選擇上下滑觀看。

同時,在針對下沉市場的快手極速版,以及大屏呈現的快手概念版裏,都已經實現了上下滑,但在快手主App裏不加隱藏的默認呈現“上下滑”,8.0版本當屬首次。

過去,快手的雙列瀑布流模式,鼓勵用戶自主發現感興趣的內容,並由此轉化爲創作者的粉絲,並且盡力不打擾用戶,這也是快手能形成“老鐵社區”的關鍵一環。

不過,在抖音席捲全世界的情況下,所有後來者無一不在效仿“上下滑”這一深諳人性的產品模式,但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模仿者也紛紛折戟沉沙。

因此,堅持雙列瀑布流的快手更像一股清流。但從商業角度考慮,習慣上下滑的用戶也不在少數,快手此次改版,意在更廣泛地滿足這部分用戶需求,對用戶時長、活躍度進一步深耕。

當然,這也凸顯出快手對增長的渴望。

即使快手達成了K3目標,日活突破1億,但依舊落後抖音1億DAU,而2019年就有數據顯示,快手和抖音的用戶重合度已達46.5%,而快手極速版和主App的重合度也達到了50%。

存量蛋糕瓜分殆盡,增量市場開拓不易,爲爭搶有限的用戶時間,快抖雙方也是互相進入,一個“向上攻”(快手),一個“向下沉”(抖音)。

例如通過博物館和周杰倫的直播,快手品牌的輻射半徑進一步延伸到一二線城市;今年7月,快手也官宣其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比達到45%,這裏曾是抖音的崛起之地。

抖音也不甘示弱。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抖音運營人員向地歌網透露,今年的目標是拓展縣鎮、鄉村市場的真實註冊用戶,因爲在低線城市,很多用戶只是刷抖音,但不註冊賬號。

顯然,對用戶增長的渴望乃至焦慮,是快抖雙方都存在的。

因此,快手變身上下滑也不足爲奇。在移聯網產品獲客難度不斷加劇之下,快手通過產品升級挖掘長尾需求,甚至是進入對方優勢領地,補全自身的流量抓手。

但上下滑不是你想學,想學就能學。抖音風靡的背後邏輯在於,通過興趣推薦的算法機制,形成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不斷給用戶“投餵”喜歡的視頻,再結合上下滑這一極易上癮的產品設計來黏住用戶。

最終,抖音五分鐘,人間一小時。

所以,抖音的強大不單單是靠上下滑,而是技術、運營等共同構建起的,一整套深諳人性的產品機制,並將人性惡放大到極致,這明顯與快手的社區基因相悖。

當然,體量同樣龐大的快手不會變成抖音,但從8.0改版中或許也能窺見,快手激進變速之下往往也潛藏大量隱憂。抖音“上下滑”背後的產品機制,如果復刻到快手上,將會猛烈衝擊其社區基因,這是快手要警惕的。

不過,單看產品更新,還難以窺見快手加速變奏所產生的問題;如果拉長時間線,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快手一路狂奔,品牌力不斷放大,社區隱患也在持續加壓。

因爲往往,速度能掩蓋一切問題。

直播故事

過去一年半,快手的狂飆突進有目共睹。

從短視頻內容上持續深耕機構媒體、體育和二次元等垂類,再到商業化上發力廣告營銷平臺“磁力引擎”,強化直播帶貨。快手可謂多點開花、多線發力。

如果單看營收結構,你會以爲快手是家直播公司。根據諮詢公司九謙中臺的數據顯示,快手的營收結構仍以直播打賞爲主,佔到80%以上,其次纔是廣告和遊戲。

同時,根據小葫蘆數據顯示,今年4月,鬥魚、虎牙、B站、快手的禮物收入分別爲7.19億元、8.03億、8.92億元和19.05億元;快手一家的直播禮物收入,就超過鬥魚虎牙的總和。

在快手的體系裏,短視頻既是內容載體,又是流量入口,在沉澱大量優質創作者,並初步形成粉絲連接的基礎上,快手將“老鐵”們導入直播端,再次深化社區關係,還能形成交易閉環(直播打賞)。

當然,短視頻本身也能創造廣告收入,抖音就將其發揚光大。

截止今年上半年,快手直播日活達1.7億;截止今年5月,快手遊戲直播的月活已超過2.2億,其已超過一季度鬥魚(移動端MAU 5660萬)和虎牙(移動端MAU 7470萬)的月活用戶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直播2018年才全面開放,到目前在主App上也沒有獨立入口,但用戶體量卻超過了鬥魚虎牙。實際上,這得益於快手“老鐵社區”的基因,因爲直播相對短視頻,能與老鐵即時互動,粉絲粘性更強。

坐擁最核心的流量、營收轉化利器,快手在直播端做了不少文章。

晚點LatePost曾報道稱,產業化是快手2021年的重點目標之一,拓展視頻內容與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包括電商、教育等,自然也有直播這條大腿。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快手直播從“放養式”慢慢步入深耕細作,對優勢垂類內容加以重點運營,並且不斷完善抽傭分成規則,引入公會、MCN來做精細化管理。

產業化與精細化相結合,快手在不斷做大電商、遊戲等品類。

地歌網此前文章分析稱,遊戲直播高度依賴遊戲產品;因此,快手也從播放平臺的身份,不斷深入佈局遊戲產業,包括推出《鎮魂街:武神軀》等遊戲,收購王者榮耀YTG戰隊。

另外,快手也在今年7月取消遊戲主播和公會入駐門檻,返點月流水門檻由20萬降至5萬,主播+公會綜合分成比例升爲62%,並且快手計劃在未來引入1萬家遊戲公會。

顯然,快手的遊戲野心不小。

其次,在電商端,這是快手重點佈局且不斷壯大的業務線,尤其是直播帶貨。今年年初,快手電商制定的GMV目標是2000億元,之後上調至2500億元;這一數字,也超越了淘寶直播2019年的GMV。

相比淘寶、抖音,快手優勢在於大量主播已經沉澱了粉絲信任基礎,且早期的微商及農戶等創作羣體,部分解決了貨源問題;但顯然,快手電商不能止步於此。

今年開始,快手通過與多個地方政府和機構合作,建立直播孵化基地,包括佛山的“創新發展中心”、成都的“快手直播電商總部項目”等。

聯動政府孵化帶貨主播,快手還是意在強化對直播全鏈路的控制;在通過合作補強供應鏈短板之外,自主孵化中腰部主播,也是快手強化對品牌供應鏈的議價權。

同時,快手在去年12月推出了直播公會體系,而據快手當時透露,推出直播公會體系將重點鼓勵公會簽約和運營粉絲在1萬至50萬之間的中腰部主播。

扶持中小主播,快手有自己的圖謀。

由於快手獨特的社區機制,頂流主播與中腰部主播形成了穩定師徒關係,最終“集結成軍”。據今日網紅統計,快手目前活躍着辛巴818、散打家族、716牌家軍等六大家族,累計粉絲超過5億。

頂流主播號令家族,中小主播就能“替父出征”,這爲快手帶來了可觀的收入。2019年,辛巴家族在快手的銷售額達到133億,佔到快手的近30%;而卡思數據統計的2019年淘寶雙11站外帶貨達人TOP50中,近4成來自快手,家族出身的主播不在少數。

辛巴家族主播“蛋蛋“

一個個主播聯合構成帶貨家族,爲快手獲取流量、活躍用戶、創造收益,但同樣可能成爲快手長遠發展的“絆腳石”。

今年4月,辛巴曾喊話快手:我希望你們把眼睛擦亮一點,我辛巴在大部分的類目當中,可以調動整個國內的資源,請運用好我身上的本事和資源。”

紅人如此的高姿態,在其它平臺難得一見。

顯然,由於快手早期鬆散的平臺運營,這些主播家族佔得了流量先機,在爲平臺創造利益的同時,也有了號令平臺和品牌方的權利,這是快手不能放任自流的。

從直播模式出發,快手要與淘寶、抖音分出高下,顯然要在供應鏈端獲得更高議價權,但由主播家族把持的生態之下,快手作爲平臺方的控制權有所削弱。

因此,快手與主播家族的博弈已經開始,從今年3月規範連麥PK賣貨的行爲,再到4月辛巴與散打哥的短暫退網,這都是快手在優化生態的積極信號。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社區挑戰

爲何快手會形成主播家族?

其實,在PC互聯網時代,魔獸世界的玩家公會、YY的直播家族,都已經有了快手家族的雛形,但主播個體之間的聯繫度,顯然都不及快手。

從文化視角出發,費孝通曾經提出過差序格局,指個人以家庭、宗族和村落來劃定圈層,不斷向外輻射,以距離中心的遠近來區分關係親疏,這是中國特有的社會關係。

通俗地講,中國是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而可能是兩個社會圈層的“碰撞”,這在縣鎮、鄉村等下沉市場尤爲多見。

這裏恰恰是快手的崛起之地。

發展早期定位下沉市場,再借助公平普惠的推薦機制,前述的關係圈層在快手上得到了集中展現,這爲快手形成老鐵社區打下基礎,也爲主播家族的出場做好鋪墊。

有趣地是,快手早期湧現了大量東北風格的內容,而東三省羣衆幽默的表現力、以及更加看重人情關係的文化基因,也爲快手進一步夯實社區基礎。

根據小葫蘆2019年7月的數據顯示,快手直播打賞收入的前20名主播裏,有一半都來自東北,而彼時收入第一的“小伊伊”就來自黑龍江,當月直播流水達1600多萬元。

以至於,快手馬宏彬都要出來澄清:快手不是一款東北 App。

因此,無論是文化特性還是平臺機制,快手在早期就奠定了高信任度的社區基因,這也是主播家族能出現的關鍵原因。

社區基因,這是快手區別於抖音的核心優勢,但福禍相依,短期內曾爲快手創造收益的主播家族,長期來看,或許是快手變速的重大阻力。

有業內人士表示,頭部主播所擁有的流量傾斜以及在供應鏈端的相對優勢,並不利於快手的經濟收益和平臺生態維護;很多機構、品牌方不願意入駐快手,就是因爲幾大家族太過於強勢,影響了平臺內部生態的“平衡”。

也有品牌方向媒體透露,很多快手紅人並沒有尊重品牌及遵循合同的意識,“在我跟他們接觸之前,很多代理商就告訴我,接觸快手紅人要放下你們的自尊心和廉恥心。”

長遠來看,這不利於快手的可持續發展。

當然,牽一髮而動全身,快手加速變奏也意在破局這類生態弊病,但作爲一款日活3億的產品,快手不可能只改變局部,而是會大動筋骨。

參照B站,社區基因強的內容平臺,在變奏擴張道路上都會面臨社區與商業化的左右手博弈;雖然快手已經逐步成長爲綜合型的內容平臺,但保持社區氛圍與規模增長的平衡,依然會是一道難題。

主播家族的去與留就是一場提前考。

如今,K3之後的快手內部幾乎是全員“戰鬥狀態”,員工的上班時間由10點提前到9點半,每時每刻都會在辦公區的走廊裏召開“站會”。K3之後,“佛系”快手已經提速。

外部,競爭形勢依然風聲鶴唳,抖音、淘寶直播,都會與快手“棋逢對手”;而K3戰役後,已經提速的快手顯然不能再回頭,如何在高速路上平衡好各方權益,保持社區良性發展,將是快手的新命題。

顯然,變速之後,快手依然還沒登陸諾曼底。

參考資料:

《快手揮別“土味家族”》,來源:毒眸

《快手大變局:組織架構調整、博弈帶貨家族》,來源:連線Insigh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