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中厨余垃圾减半背后的故事

“分内责任,分出美丽”北京五中垃圾分类行动分享会活动现场

“想要真正改变环境,需要每个人提升环保意识并积极行动。我们从校园走进社区,努力将环保社的辐射作用越推越广。”今天,全市中小学实现全员返校开学,北京五中自然之子环保社的同学们以“分内责任,分出美丽——垃圾分类行动分享会”迎接这个特殊的开学日,并开启北京市新学年线下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的第一课。

环保社成立于2012年,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是全体社员的使命和责任。环保社先后组织了筷子运动、新年减卡、换绿、探访麋鹿等校内外活动。在全体社员的努力下,今年环保社在北京市第三届“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活动中获得“环保明星”十佳集体荣誉称号,社员缐雯萱、任燕清等同学在北京市中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中荣获社会参与类二等奖,指导教师董雁获得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称号。

徐奕然分享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

“我觉得我们社团做的这些活动虽然影响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微小的影响也可以星火燎原,每个人能做到的事虽然都微不足道,但却都是必不可少的”。徐奕然在不久前的朝阳区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垃圾分类推广活动中负责观影环节,为了找到具有典型性的内容,给居民带来最佳的观看效果,她反反复复将《塑料海洋》纪录片看了好几遍,并精挑细选了几个片段。她说:“我以前觉得塑料带来的危害还没有这么夸张,现在了解到随手丢弃的塑料垃圾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并兜兜转转回到我们自己身边,甚至是食物中。”

董雁老师是实践垃圾分类15年的志愿者,家里的塑料瓶、塑料膜、综合纸、复合牛奶包装、快递包装等都被她带到学校分类收集,用行动诠释着“绿色生活”的理念。今年3月3日,她带领着自然之子环保社召开了2020非常绿色论坛,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了三个分论坛。54名高一、高二年级的班级代表参加论坛的每日分享、集体讨论和班级实践行动,影响辐射到全班每个同学、他们的家庭及五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我们从寒假到暑假一直致力于如何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希望从垃圾分类的亲身参与,提高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促进每个人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活动现场,五中食堂小孙师傅体会更深,“自从上学期以来,咱们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在大力推动光盘行动,效果也很显著,厨余垃圾的量在逐步减少,原先大半桶,现在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桶,在这里也得感谢师生们做的努力。”五中实行自助餐制,鼓励学生按量取食;遇有多余的饭菜,会先放在保鲜库,等师生用餐完毕,食堂师傅们加热后再吃。“油桶、醋壶、酱油瓶等,清洗、晾干后和纸箱子用专用袋子收集。”

分享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精打细算”,不仅把塑料瓶、综合纸、酸奶罐等分类,还计算出他们每个月的“垃圾分类银行明细单”,折合成节约的能源和资源数据。

数学组孟洁老师分享“垃圾分类银行明细单”

据悉,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2018年起努力推动生态环境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工作。每个开学季、六五环境日向学生讲授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主题生态环保课,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100余所中小学。在生态环保课程走进校园、走进教室的基础上,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各个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作者:刘敬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