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目組破罐破摔之前,先給姐姐們致以敬意,不管是否成團,不管業務能力如何,也不管所作所爲是否被大衆喜歡,每位姐姐都是勇敢的而且是真正付出汗水的,是這個夏天最美的寶藏。

一個夏天的流量對於大部分姐姐來說都是賺的,最終的成團看起來更像是附加品,有人渴望持續熱度,有人不需要成團也能叱吒風雲。

然而高開低走的《浪姐》的口碑,在歷經全網的火爆後出現斷崖式下跌。後幾期就不說了,就連守了半個月的直播成團夜,在看了兩小時,也有種如坐鍼氈、如鯁在喉的感覺,節目表演透着一股敷衍糊弄,拉票主持透着一種成年人之間的利益交換。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姐姐們是不是假唱?

如果是,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打上污點。

努力到現在都沒法上臺真唱,無論是節目的因素還是的原因,我們看到的就是努力並沒結果。沒有結果的努力,只能得到同情或諒解,得不到欣賞。

還記得我們第一期看到的是什麼嗎?

以全開麥,無彩排的華麗登場開始,昂首挺胸,三十加的女性獨立,努力,一往無前。

而最後看到的是什麼?

姐姐們以戰士姿態進入這個節目,然後真實的聲音逐漸消失,到最後直播,她們成了唯一閉麥的人。

令人汗顏,令人唏噓。

還有就是這嘉賓陣容一言難盡,經過三個月的成團風浪後,優秀的30+姐姐到頭來還要讓一羣男性來評頭品足,之前在節目中說過不需要流量不需要小鮮肉,這可都來了。

也不是不讓節目組請男嘉賓,畢竟這個社會由男女共同構建,一個女性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還是家庭中,都會有男性的存在,但是這個嘉賓無論男女,他應該具備尊重女性和懂得欣賞女性魅力的品質,這纔是關鍵所在,否則只是來蹭熱度、賺快錢的存在。

還有一個特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直播的時候,感覺到兩個字大大地寫在每個人臉上,尷尬!每個人都是那麼尷尬。

姐姐組表演略尬,陳赫的表情尷尬,黃曉明的主持尷尬,甚至帶的楊瀾的嘴都不利索了,兩人好幾次搶詞,堪比春晚事故。

拉票的時候尷尬,頒獎嘉賓尷尬,姐姐獲獎致辭的時候尷尬。

帶的屏幕前的我也尷尬了一晚上。

如果這是一場故事,那這就是一場悲劇。

如果這節目就是這樣,還不如沒有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