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孙兴杰:印度在边境使用“流亡藏人”军事力量 意欲何为?)

直新闻:西部战区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发表谈话说,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军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去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我个人认为,这一事件的影响非常严重,印度军方的行为也是非常危险,因为这打破了中印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共识和默契,那就是在边境地区不开枪,这是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地区的第一次在摩擦对峙中的枪声,虽然是鸣枪,但是这迈出了非常危险的一步,在中印边境地区形势非常敏感和复杂的情况下,双方需要恪守边境地区的行为规范和底线,即便是在六月份双方发生严重冲突事件的过程中,双方也没有使用枪支。

我们也了解到印度政府最近向一线部队下放了更大的权限,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做法,从表面上看莫迪政府的政策,是向军方让步,也是对印度舆论的妥协,但是这是战略性的错误,这打开了魔瓶,难以管控或者有效地管控边境一线部队的行为。双方有效管控一线部队的行为是维持边境地区基本稳定与形势可控的一道防线,莫迪政府可能是想通过给予一线部队更大权限向中方施压,但这是误判,低估了中国军队捍卫主权和领土的意志。所以莫迪政府的这一举动,弄巧成拙,让边界的摩擦有可能变成不可控的冲突。

在中印双方防长刚刚举行会晤之后,印度边境部队不但越界而且还在边境响起了枪声,破坏了双方通过谈判磋商解决问题维护边境稳定的气氛。中印将举行外长会晤,印度应该为会谈创造更好的气氛,但印度边防部队的行为无疑是在触碰底线和红线。

印军鸣枪 解放军稳控局势!60秒梳理边境新冲突:赵立坚同日发声 (来源:~)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印度触碰底线的另一动向,那就是印度在边境地区使用了所谓的边境特种部队,这是由“流亡藏人”组成的军事力量。从中印双边关系来说,边境问题是重大议题之一,与西藏问题是分开的。但是现在印度将两个议题进行绑定,触及到了维护双边关系的底线,正在改变双边关系的性质。对于中印关系来说,边境地区的小摩擦经常化了,但是不能激化,更不能进入对抗螺旋上升的轨道。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避免议题的绑定,比如说将边界问题与经济问题、西藏问题等绑定在一起。

我个人认为,印度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在边境地区玩火,将中印关系的各种议题进行绑定,那么就自愿充当了反华的急先锋,中印关系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印度搞小动作的前提条件也就不具备了。另外,我们看到印度推迟了与日本、美国举行的马拉巴尔海上军演,不邀请澳大利亚参与其中,这算是印度的战略上的清醒,如果这一军演举行的话,那么意味着印度成为美国的印太战略的马前卒,由此导致整个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巨变。

直新闻:最近印度大量购买军事装备,强化与一些国家的军事合作,你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中印在边境地区的摩擦和对峙为印度扩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理由,尤其是印度陆军,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军费,比如说购买新型的俄制坦克。

我们知道,印度并没有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印度的陆海空军的装备,更像是世界军事装备的博物馆和万花筒。现代战争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合成能力。从常识来说,印度购买的军事装备,是矛和盾的关系。比如说,法国等北约国家的装备与俄制装备之间是相克的关系,把这些在数据和技术参数上比较先进的装备掺和到一起去,并不能够提升印度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另外,装备与人的关系比装备的技术参数要重要。将不同的武器系统兼容起来,形成系统优势,似乎还不是印度关注的问题。

从全球军火贸易来说,印度是个大主顾,借着中印边境对峙的热度,各大军火集团都想从中捞一大笔,印度火速订货,但是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法国都不会打折销售。对于军火商来说,这是商业是发财的机会。钱,能买到飞机、坦克,但是买不来国防,更买不来安全。当然,印度现在假装这不是个事儿,一些印度媒体不断地比较中印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军事装备的数量或者根据字面上的性能来判断,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胜算几何。我想说的是,如果战争这么容易决胜负的话,那各国在电脑上模拟一下就可以了。

其实,印度的领导人被军方忽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1962年那次中印冲突的发生与军方忽悠尼赫鲁总理是有关系的,结果证明印度军方的自信是没有根据的,尼赫鲁也被坑苦了。这一军政模式,现在依然存在。1962年惨败的屈辱一直是印度陆军的阴影,但是印度陆军的观念战略和他们的小目标并不匹配,有句话说,有时候自欺的能力是无限的,切中印度军方的要害了。

客观来说,印度的战略优势是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保持超然的地位,这样有可能会左右逢源,如果印度入戏太深,把买来的飞机坦克当成了印度的战略筹码,那就太自欺欺人了。

【专家:印度敢开枪,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9月8日,印度陆军竟然发...... (来源:~)

新闻推荐:

补壹刀:对印大打中打小打 我们都准备好了

45年来,中印边境没有一声枪响的局面,被印度人打破了。

虽然这次印度人是朝天鸣枪,但是性质是十分恶劣的,也是严重的军事挑衅。下一次,印度会否将枪口对准中国边防官兵?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印度人承受得起吗?

那么,为什么印度这次会做出如此危险的举动?面对印度人不断升级的挑衅和“打响第一枪”的冒险,解放军是否做好了准备?

1

8日深夜,中国西部战区发言人发出一份声明,一下子炸开了舆论场,声明表示,非法越线进入班公湖南岸的印度军队星期一向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采取应对措施稳控现地局势。

发言人指出,印军的行径性质十分恶劣,中方提出包括印方立即撤回越线人员、严肃查处鸣枪挑衅人员等严正要求。

印军向中国军人鸣枪威胁,违反中印在1993年和1996年达成两个协定,违反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打破中印边境45年来没有枪声的纪录。

众所周知,中印边境地区之所以保持了40多年的大体平静,就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了不在冲突中开枪的规约。两国军人今年6月发生了械斗并导致伤亡,然而直到那时双方仍然没有开枪。

2

毫无疑问,这是印度人“打响了第一枪”。当然,印度人也给自己留了一定余地,没有把枪口对准我们的边境官兵。

上一次经历了加勒万河谷致命冲突,印军在越线挑衅后遭到惨败死亡20人,莫迪政府就在国内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印度全国党派大会上,莫迪政府宣布改变过去的规矩,将中印边境的开火权下放给一线部队。

但是,这个动作更多是为在最短的时间里平息当时印度军队内部的怨气,以及印度国内包括反对党在内对莫迪政府的指责。展示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姿态,让自己尽快摆脱舆论压力,凝聚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但是,这个“临时补救”的措施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让中印边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位研究印度问题的专家告诉刀哥,在1962年短促的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击溃印军,主动退回战前实际控制线。但在中印1962年战争之后,双方仍有交火。比如,在1967年也爆发了军事冲突。印度媒体称,双方有数百人死伤。

这种边境互有交火局面一直持续到1975年。根据《印度报》的资料,中印最后一次交火发生于1975年10月20日,当时有印军边境巡逻队4名官兵死亡。

在此之后,双方都将发展本国经济列为重要的任务,国际的大环境也向着和平与发展的趋势转变。而中印漫长的边境线也需要稳定下来,否则这两个人口巨大的邻国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中印双方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达成了两个协定,形成了在边境发生摩擦和对峙时,都不动用枪支的默契,因为一旦开枪就容易使摩擦升级,导致后续一系列的不可控风险。

可以说,如今印度边境部队首先开枪,让莫迪政府的“临时补救”措施充分暴露了危险性。相当于把一只十分危险的猛兽放出了“笼子”。但是,印度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做好准备。

一旦中印边境和平被打破,这个代价是印度很难承受的。

有专家告诉刀哥,莫迪在两个多月前把开火权下放给军队一线,也是很犹豫的。因为他没有直接下令印度军队可以直接在中印边境摩擦中动用枪支火器,这还是保留余地的。很显然,莫迪在平息国内不满的时候,也不想把中印矛盾升级成战争,无法调和。

而这一次印度边境部队开枪之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这次开火后下一次怎么办?枪口会不会对准中国边防部队的官兵?

如果印度真的是上下合作,处心积虑要打开“潘多拉魔盒”,那么中国军队将用实力和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这个算盘打错了。

3

从印度媒体的报道和一些分析评论来看,印度人似乎有一种“投机”的心态。就是想趁着中美关系“自由落体式下坠”,美国政府不断对中国实施各种前所未有的疯狂打压,来从中谋取对自己的利益。

比如,印度以为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在东海、台海、南海地区美国侦察机与舰艇对中国的抵近侦察行为越来越频繁,距离越来越近,所以中国在西南方向力求“稳”字当头,可能会有求于印度,一次趁机想“拿”中国一把。

所以,一方面,印度在中印防长和外长沟通渠道上,也强调谈判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印度一直都是两手并用,在保持接触的同时,另一手展示自己的强硬。目的是催促中方尽快接受印度方面的不合理条件。

这其实跟《水浒传》中,那个泼皮“牛二”的形象神似。如果不答应条件,就闹得更大。最后成了刀下鬼。

随着这次事件的发生,不少中印问题专家都跟刀哥提到一点,中印“ 擦枪走火”的可能性的确越来越高。

现在已经是这轮中印对峙的第四个月,之前洞朗对峙也没有这么长,而且经历了加勒万河谷的冲突,说实话印度一线官兵的压力很大,他们的心理、身体和思想上都到了极限。

一来,印度现在国内疫情很严重,几乎到了实控的边缘。眼下已经超过巴西成为世界上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而且,印度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不断创下历史纪录,已经突破了9万人。

二来,双方发生对峙的地区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而且随着冬季到来,条件会更恶劣。印度现在的补给能力与中国相比差了很多,而且疫情也重创了印度的经济。所以,印度想尽快解决。

印度方面倒打一耙,渲染“中国边防部队先开枪”更是令人可笑。

我们的官兵一直坚守底线“不开第一枪”。印度媒体经常搞这种来源不明,所谓“消息人士”的信息。同时,也不排除印度军队有一些势力,想误导舆论,把责任丢给中方。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有中国专家告诉刀哥,一方面我们要对印度放弃某些幻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让印度放弃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如《环球时报》在社评中所说,印度至少在舆论层面被民族主义悲情和战略上的妄自尊大裹挟,处在进一步挑衅中国的跃跃欲试状态。

中方坚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在做和平解决边境纷争的努力,但这个国家的军队显然做好了一切准备,热爱和平的人民将支持解放军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采取任何行动。

如果现在的印度像1962年之前那样误判形势,那今天新德里将付出比1962年更惨痛的代价。

从目前来看,解放军对中印边境局势仍在掌控中,无论印度最终要大打、中打,小打,我们的军队都有充分的预案。之前我西部战区的几次演习,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希望印度避免犯历史上的错误,对局势产生误判,最后掉进万丈深渊。

杨强 本文来源:直新闻 责任编辑:杨强_NN60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