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

12時07分54秒

葉沾露水,大雁南飛,白露至。

“白露”代表着由熱轉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而在季節轉化過程中,豐收的秋季帶給了人們與健康有關的食物以及民俗。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爲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白露後,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早晨與夜間會有絲絲的涼意。

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開始有露水。

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爲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節氣生活小貼士: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着涼受寒。

白露即爲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脣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蔘、沙蔘、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衆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