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朝歷代對教師的歌頌詩文數不勝數。在這天高雲淡、金菊披彩、江楓流丹的美好時節,教師們的節日來了,去哪裏放鬆休閒一下呢?小編這次要推薦的是京城文創藝術區,來這些地方可以觀展、欣賞個性化的藝術;可以體驗非遺,撫今追昔;還可以享用美食,自在暢談。

1、798藝術區

798是國內名聲最大也最成熟的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面積60多萬平方米。 這裏原是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後來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經過改造逐漸發展成爲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

老工廠園區裏混搭着先鋒前衛的當代藝術,光是沿途牆壁上的塗鴉和個性化的雕塑,就讓遊客忍不住變換pose拍個不停。在遊客的眼中,798不僅是熱門打卡地,更是當代藝術發展和城市更新的北京註腳。

穿梭在藝術和工業之間,精緻與粗獷並存,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可以感受到生活與精神的衝撞。798裏面有大量藝術空間、咖啡館、餐廳和小店。無論何時去,都有很多展覽或講座等待你。現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衆的廣泛關注,並已成爲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紅磚瓦牆,工業廠房,交錯管道,藝術天堂。在如今快節奏的城市,有這麼一塊地方,洋溢着藝術的氣息。在這裏,你可以漫步於街道間,享受難得的慢時光。牆外的塗鴉,藝術家的展覽,美味的西餐應有盡有。置身其中,你會感覺到藝術氣息十足,絕對不能錯過這樣一處好地方喲。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2、二河開21號院藝術區

青龍橋二河開21號藝術區坐落在中關村北大街與北五環廂白旗橋交匯點西側,與圓明園遺址公園北側僅一牆之隔,總佔地面積約300畝,環境優美,綠化率達九成。

園區主要分爲三個區域:西側爲營地、自然教育活動區,主要用作兒童自然教育及興趣教育營地;東側爲公共藝術區,營建公共藝術空間、藝術家工作室,以及室外藝術廣場;中區設置辦公區、音樂空間、攝影基地,配套有餐飲等生活服務設施。

這裏曾經是海淀五環內最大的違建羣,在2017年完成二河開21號院拆除騰退工作後,昔日連片的違建房拆除不見,通過綠化美化、引入文創企業建起了藝術區,這是一處免費開放的遊玩之地。

園區總佔地面積約250畝,包括美術館、公共藝術廣場、音樂空間、攝影基地、聯合辦公空間、青少年戶外營地和公共綠地等功能設施,可看可玩的着實不少。

園區內,200多畝香花綠蔭掩映着創客空間、攝影基地、國際標準的山地車訓練場地,十多個文創企業入駐其中,創業者、拍攝者、遊人絡繹不絕。

熱氣球、大水塔、風車,還有各式各樣的建築、雕塑,也在冬日的陽光下,都透着說不上來的風情。

攝影基地內搭建了各式風格的影棚,花洞、星空、陽光花房、復古落地窗、歐式旋轉樓梯等60多個景別,精緻又典雅。無論是婚紗攝影,還是個人寫真拍攝都超適合哦。

拆除違建時保留下來的這座紅磚水塔是園區的地標,如今這座水塔已沒有蓄水功能,只作爲裝飾性建築,水塔周身貼滿了藝術區在建成前後的照片展示着這片地區的變遷。

創客空間提供文創支持和創業幫扶等服務,目前入駐了藝術、傳媒、數字等類的企業。此外,藝術區引進專業的山地車訓練場地提供兒童、成人單車戶外運動訓練場地。

據瞭解,佔地1萬平米單車培訓場地分爲土坡泵道、瀝青對稱競速賽道、土坡騰躍車道和山地車訓練道四大部分,後續還將拓展平衡車競速道和技巧訓練區。

如今,藝術區已經免費向公衆開放,陸續舉辦當代藝術展、主題家庭日、社區攝影比賽等活動,大家可趁着假日,帶着家人朋友前來遊園,享受這一片閒適和妙趣。

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與北五環廂白旗橋交匯點西側

3、弘祥1979文化創意產業園

弘祥1979文化創意產業園,坐落在地鐵八通線九棵樹站往南近1公里的九棵樹西路東側,矗立着紅磚砌成的大門,幾年前,這裏還是一個已經停產的製造塑料模具的國有老工廠。現在,已經成爲通州區利用工業遺存變身文創產業園的典型。

裸露在外的紅磚,一塊一塊堆砌而成的大門,好像童話裏的莊園似的,左邊寫着弘祥創意文化產業園,看着既有舊時代的工業氣息,又有新時代的“文藝範兒”,頗有網紅打卡地的感覺,一切都搭配的這麼完美,讓人看着大門就有一種想進去的慾望,看看這紅磚牆內到底是啥?

其實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弘祥1979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北京英特塑料機械總廠。以前的破舊廠房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保留了一種獨有的舊時代工業氣息和現代化時尚文化設計相結合,改造成了現有的充滿文化氛圍的園區。前幾年的文創大賽就都在這裏舉辦過,可以說算得上通州的“文化高地”之一。

整個園區也都是非常漂亮,非常有文化氛圍和小景色的精緻。樂語花擼着貓喝咖啡,喵言花語,賞心悅目;食草堂,古韻悠悠,輕食雅緻;莊子工廠店,雅而不俏、飄逸瀟灑真如莊周舞蝶;融今古文化非遺體驗館,古之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淵集書店,文山書海,書盈四壁......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九棵樹西路90號

4、首鋼工業園

位於石景山區的首鋼園歷史悠久,園區內以鋼鐵建築爲主,巨獸一般的複雜建築,百倍大的各種零件交織纏繞的管道,精心設計的幾何結構,以及厚重的歷史感,濃濃的重工業風都讓人驚歎和着迷不已。

經過設計師的創意改造後,部分區域變成設計感十足的辦公區域,三號高爐化身成一座標誌性建築。這個冰冷的鋼鐵工業機構園區是工業風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已經成爲京城又一個網紅打卡地!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詳細規劃處、市規劃院聯合發佈了《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區規劃方案》,在首鋼舊址上,一座融合冬奧體育、文化創意、場景商業、生態公園和新興產業等於一體的活力城區將迅速崛起!

首鋼北區是百年首鋼發祥地,北擁石景山,西臨永定河,內含秀池和羣明湖,是自然山水和工業遺址,交融輝映的城市特色區域。作爲首鋼工業區復興的先行區,這裏規劃形成“三帶五區”的空間結構。

其中最爲亮眼的則是冬奧廣場片區,整個冬奧廣場片區的改造建設將於2020年全部完成,目前首鋼園區的各個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已經陸續完工,部分場館已經開始接待運動員試訓。

就在今天,12月12日,作爲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首個建成的新建比賽場館,首鋼滑雪大跳臺迎來首項賽事檢驗——2019沸雪北京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盃,運動員、觀賽觀衆和市民遊客還可以欣賞到燈光秀表演。

此外,這裏還引入世界知名體育龍頭企業、體育傳媒、體育娛樂中心、科技與體育電子類企業,吸引體育創新孵化器等,將建設集商業、娛樂、辦公、創意配套冬奧服務於一體的國際體育園區和夢想新城。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68號

5、77文創園

對於寸土寸金的東城來說,77文創園所在的位置,可算是塊風水寶地。與中國美術館一街之隔,不遠處就是三聯書店,往西有北大紅樓舊址,往南挨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77文創園被包裹在濃濃的文化味兒裏。

走進如今的77文創園,園區內依舊保留了原來紅磚堆砌而成牆面,置身其中彷彿能讓人回憶起50年代末的那份淡淡的滄桑。各自獨立無法互通的樓層之間被設計師用長長的走廊連接起來,雖高低起伏,卻井然有序,就好像漂浮着的空中花園,爲園區增添了幾分宏偉。

很多國內有名的工作室,工坊坐落在創意園區內,讓園區的藝術氣息更顯濃重。這裏不定期還會有展覽展出。所以假期不妨來這裏逛逛,不僅可以避開大衆景區的人山人海,還可以盡情的拍拍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

6、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

夜幕低垂,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燈光迷離,厚重樸實的老廠房別具韻味。小柯劇場的音樂劇、活的3D美術館數字藝術秀、珍愛時刻植物園餐廳的“夜賞曇花”、ACE CAFE的無酒精雞尾酒party……整個園區成了一座“不夜城”。

751園區與世界知名的798藝術區僅一路之隔。這裏曾是中國電子工業系統唯一的基礎綜合能源供應公司和北京市三大煤氣氣源廠之一,始建於1954年。伴隨着北京產業調整和城市能源結構變革,到2003年,751廠煤氣生產正式停產。

2007年,對751來說是一個新起點,當年北京時尚設計廣場正式亮相,園區大改造徐徐展開。2011年,空中廊橋改造完成,在老工業管道的基礎上修建一條空中步道,把園區大部分建築連起來。漫步空中步道看設計,更富有立體感。老煤氣廠的廠房和設備經過一番巧妙改造,強烈的對比和視覺衝擊力讓參觀者過目難忘。如今,這條空中廊橋已成爲園區一景,不僅深受設計師們喜愛,也成爲遊客們玩自拍的重要打卡地。

脫硫塔、鐵路線、運煤廊,這些北京重工業的痕跡在園區依然清晰可見,還有兩個高聳的大“罐”。這兩個曾經的大煤氣罐,每個可容納15萬立方米煤氣,經過加固改造並新增水電配套設施後,搖身一變成了最具空間感的新聞發佈廳。

夜色中,圓形罐體彩燈四射,一場場國際大牌的時尚發佈會在這裏密集登場。隨着751逐漸成爲京城重要的潮流文化風向標,大批設計師前來落戶安家。據統計,751入園企業已達150餘家,其中既有設計師工作室,也有輔助配套類企業,其中超8成集中在服裝、建築、環境、家居、汽車、音樂、文化科技、雙創孵化類等領域。每天多達1500餘人的設計師隊伍進進出出,每年數百場發佈會舉行,高端時尚設計資源的聚集,給這片老廠區帶來勃勃生機。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6號附近

7、永生園4號非遺“詠園”

北京東城有一條幸福大街。幸福大街邊的永生巷4號,是北京三露廠最早的家。

“非遺商街”、“大師會客廳”、“技藝傳承所”,閒置已久的老廠房如今得以脫胎換骨,將以全國首座非遺主題文創園區——“詠園”這一嶄新面貌與市民重新見面,燕京八絕的傳承人也將入駐其中,讓傳統非遺技藝擁抱市場,融入百姓生活。

舊廠房被重新分爲“瓊華樓”、“清揚樓”、“采薇樓”、“藍綏樓”、“九如樓”、“舜英樓”、“穆清樓”以及“朝雨樓”。原作爲生產樓的南樓,被打造成高端定製的非遺商業街;東樓則被改造成爲多功能沉浸式展廳,並引入共享辦公品牌“柚子衚衕”,爲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方平臺;西樓會變成非遺生活方式體驗區,引進非遺主題餐飲,市民可以在餐桌上感受非遺文化;北配樓則將設置首創的非遺體驗銷售平臺“承啓造物”。園區中央的寬闊草坪將提供非遺服飾的展示平臺,不定期上演T臺秀,此外還有非遺家居體驗館、非遺傳承人的大師工作室等向公衆開放,既可參觀欣賞,也接受個性化定製。

尤爲難得的是,三露廠原有的幾棟廠房並未因爲“詠園”項目的改造而大拆大建,更多利用了外立面改造和內部空間的重新規劃與設計。在‘詠園’的改造中,利用了很多中式傳統元素,如園區的綠地景觀設計了‘雙魚合抱’的圖樣,隔斷圍牆則利用了中式建築中常見的‘瓦構’結構。“詠園”的改造初衷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市民到園區參觀體驗,切身感受非遺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

除了對園區進行實際的物理改造,一系列文創平臺也正在搭建之中。據瞭解“詠園”將在這裏建成傳習實踐平臺、創新轉化平臺和銷售體驗平臺。其中傳習實踐平臺將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小學生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培養下一代對非遺文化的瞭解與興趣,爲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創新轉化平臺則是通過產業化運作的方式,整合多方資源,對非遺蘊涵的原創價值、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進行二次研發,將非遺轉化爲可生產、可流通、可變現的商品和服務,讓非遺重回市場;體驗銷售平臺則會依託首創在未來多個城市設立的各大賣場,打通非遺作品創作與商品流通變現之間的鏈條。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永生巷4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