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日前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誘導發光(AIE)的納米仿生機器人,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研究人員分別從細胞水平和活體水平對納米機器人的靶向能力進行驗證,在原位移植腦膠質瘤的小鼠模型上,實現高信噪比腦部腫瘤成像引導的光熱治療,爲腦腫瘤及其他腦部疾病的診療提供新的工具。

納米是長度的一個單位(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早些年一直屬於比較高深的物理學研究範疇,隨着近些年來科技的不斷進步,納米技術早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具體說來納米並非是長度領域中最小的單位,但是在納米級別下,能夠幫助人類實現很多此前不能夠達到的技術,除了各種材料以外,在科技領域,最受關注的還是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是機器人工程學的新興科技,是當今高新科技的前沿熱點之一,它以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爲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納米機器人的材料設計與開發,需要在分子層次以上的介觀層次或者更大的聚集態層次對於分子聚集體進行系統研究,聚集誘導發光爲聚集態科學的研究提供研究平臺。關於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或許有些異想天開,但在許多領域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進展,畢竟世界萬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納米機器人已成爲當前的科技前沿和研究熱點,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制定相關的戰略性計劃,投入巨資搶佔納米機器人戰略高地。目前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屬於第一代,是生物系統和機械系統的有機結合體;第二代納米機器人是直接把原子或分子裝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裝置;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將包含有納米計算機,是一種可以進行人機對話的智能裝置。

許多專家強調,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納米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納米機器人是在實驗室用比細胞還小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納米顆粒組裝起來的納米機器,然後將它注射到體內,讓它尋找腫瘤並進行現場治療,是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另外,醫用納米機器人在清潔傷口、去除血塊、清除毒素、治療痛風、粉碎結石、糾正DNA錯誤、精準釋放藥物、充當免疫系統等方面也將釋放出巨大的潛力。因此,納米機器人的醫療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未來很可能帶來一場醫學革命。

目前,醫用納米機器人尚處於研發試驗階段,還未能進入臨牀實用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納米機器人將會給生物醫學帶來巨大變革。前不久,美國發明家和未來學家雷·科茲威爾博士在接受新聞媒體採訪時指出:到2030年,醫用納米機器人將把人腦和雲腦(雲計算系統)連接起來,屆時可提高人類智力和延長人類壽命。另外他還指出:醫用納米機器人將定居在人體內,隨着血液循環遍佈全身,成爲人機融合的一部分。

除了醫療領域以外,納米機器人在其他領域,如環保、軍事、工業、農業等的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因此,有關專家預言:隨着科技的發展,納米機器人將大有作爲;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毫無疑問,納米機器人已悄然邁入新時代,未來發展前途無量!

文/張廣明(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