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

富人不可能一直有錢,財富也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傳遞下去。窮不可能延續五代,因爲貧窮會激發人奮鬥,貧窮的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貧窮。

“富二代”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流行詞,如今這個詞語是帶有一絲貶義。有一部分人經過一輩子的打拼,攢下了萬貫家財。他們不願意讓子女再喫苦,選擇嬌生慣養,忙碌於工作的他們,恰恰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導致自己的積攢了一輩子的家業被子女毀於一旦。

在民國時期,有一位出了名的敗家子,他如果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他的名字叫盛恩頤,頤和園的頤,爲何敢用這個字?因爲他的名字是慈禧太后親賜的。他住的地方是蘇州的留園,目前是國家5A級景區。他爲何這麼牛呢?因爲他爸牛。

盛家的崛起

他的父親是民國時期上海首富盛宣懷,盛宣懷是標準的官三代,26歲就做了曾國藩的機要祕書。後來又跟着李鴻章混,藉着洋務運動的“東風”,他成爲大清朝的官方買辦,李鴻章多次對他委以重任,他創辦中國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等等,他是清末最有名的實業家。

鼎盛時期的盛家傭人就有200多人,一個孩子配六個保姆。

其中有兩個保姆很有名,一個是呂葆貞,她有一個女兒叫趙四小姐,她的女婿叫張學良。另一個保姆叫倪桂珍,倪桂珍有三個女兒,分別叫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

所以,盛家的保姆都是要求高學歷,經歷層層選拔才應聘上的。

這樣一位成功的實業家,在延續“香火”方面,卻並沒有像事業那樣一帆風順,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盛宣懷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原配董氏爲他生了三男三女,很不幸,三個兒子都早年夭折。二夫人刁氏出身青樓,爲他生了一個女兒後上吊自盡了。三夫人莊氏爲盛宣懷生下了兩兒一女,其中一個兒子也夭折了。四公子盛恩頤是盛家僅存的男丁。

綜上,盛宣懷的三位夫人共給他育有四個兒子,前三個全部夭折,這來之不易的老四,成爲了家中的獨子,盛宣懷自然對他寵愛有加,視爲掌中寶。

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在上海病逝,他遺囑將其家產的一半,捐贈爲慈善基金。另一半則留給家人。據史料記載,他當時的遺產達上千萬兩白銀,在北京可以買上千套四合院。

上海灘第一"敗家子"

真麼多的遺產,他的兒子盛恩頤是如何敗光的呢?

作爲盛家的獨生子,母親莊夫人又是盛府的掌門人,所以盛恩頤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父親盛宣懷在洋務運動中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到了讀書的年紀,盛恩頤被父親送往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國後繼承其父盛宣懷的家業。

在盛宣懷的安排下,盛恩頤很快繼任了津浦鐵路局局長、漢冶萍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同時,他還娶了時任民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可以說,在政界商界,父親都爲他打通了人脈。這起點算是高的頂天了。

按常理來說,他本應該成就一番不俗的家業,但是從小嬌生慣養的盛恩頤,從來沒有經歷過風雨,更沒有獨立擔當的責任,在他眼裏,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知金錢爲何物,金山銀山堆裏出來的盛恩頤,哪裏知道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最終成爲一個揮霍無度、奢侈成性的公子哥。

他在辦公時,總是躲在煙榻上,一邊抽大煙一邊批文件。當然,僅僅是一邊抽大煙一邊批閱文件還算不得民國第一敗家子。

盛恩頤出手闊綽在上海是出了名的,上海第一輛進口奔馳轎車便是他買的。車身上刻有他的名字,車牌號又是牛,因爲他在家中排行老四,車牌號便是4444,這樣,別人看到車牌號,便知道盛家四爺來了。

在後宮方面,他的姨太太們待遇也是最好的,每人配一套洋房和一輛進口轎車,外加一羣男僕女傭。

當然,這些也不值一提,都配不上他民國第一敗家子的身份。

盛恩頤曾留學英美兩國,什麼知識都沒學會,反而學會了賭。他整天黑白顛倒,晝寢夜出,不是爲工作,而是爲玩樂。

他非常享受在賭場中呼風喚雨、一擲千金的感覺,享受他人投來羨慕的眼光,更享受那衆星捧月般的風光。

他最牛的一場賭局,曾打破上海賭場的記錄,盛恩頤曾一把牌就將上海灘北京路黃河路一帶的一百多幢房子,統統輸給了浙江總督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這樣的賭資,恐怕是一般賭徒無法想象的。此事成爲盛恩頤“敗家”名揚上海灘的起源。

盛恩頤在賭桌上有許多的“朋友”,他們都這樣描述盛恩頤的日常:

盛四爺每天白天睡覺,下午4點多起牀,起牀後便想拿錢去賭場,家裏錢輸光了怎麼辦?銀行已經下班,他便拿家裏的古董去當鋪換錢,第二天銀行開門,他派人去銀行取錢,再去當鋪贖回古董,如果錢輸得多,古董也就不要了。

落魄的晚年生活

到抗戰勝利前夕,盛恩頤手中的家業基本上已經敗空了。晚年的他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光,之前身邊的酒肉朋友走的走,散的散,他每天的娛樂生活變成了散步。

一日,他與李鴻章的孫子李厚甫在大街上偶遇,便想一起到襄陽公園散步,但是兩人兜裏的錢比臉都乾淨,連門票錢都湊不出來,實在令人唏噓。

1958年,66歲的盛恩頤在自己的老宅中孤獨地坐着,回想起自己放蕩不羈的一生,不禁長嘆一口氣,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從此與世長眠。

盛恩頤的一生,他曾是衆星捧月,如今孤單凋零,人生如戲,角色的反轉讓人憐之恨之。慣子如殺子,給孩子最好的寵愛,是教會他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