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蕉

“聽說了沒,小喬的案子今天要上公堂啦!”

“我知道!書院編修的兒子騎馬撞人的案子嘛……嘖,這都拖了好久了,今天才上公堂,那編修可走動了不少人。”

“誒!你小聲點,我聽說啊,編修的大哥生前可是京裏的大佬,得罪不起!”

“真的啊,那今天還真不好說了,一會兒我們也看看去。”

……

01

集市裏人聲鼎沸,人們交頭接耳都在談論,戲班名伶小喬狀告縣裏書院編修之子,酒後騎馬當街撞死自己母親的案子。

話說,這位小喬十幾歲開始就跟着戲班子全國各地的跑,近幾年的名氣逐漸打響。

自小,小喬的父親就總是不在家,家裏都靠這對母女撐着,母親把重心放在小喬身上,將她視爲掌上明珠,母女倆感情極好,鄰里間人緣也不錯。

可,就在迎來新一年的前一晚,小喬母親跟幾個好友上街,正巧遇上了酒後發瘋,騎着馬在街上橫衝直撞的馬大少。

這馬大少可是縣城一霸,跟縣裏其他達官貴人家的公子哥兒們沆瀣一氣,尋釁滋事,成日飲酒作樂。

那晚,喝得東倒西歪的馬大少,上馬揚鞭,在大街上不管不顧,橫衝直撞,直接就把無辜路過的小喬母親幾人撞翻在地。

估計當時的馬大少也是被嚇得醒酒了,竟是連馬都沒下,頭也沒回,就屁滾尿流地拍馬逃了。只打發自己的小廝回去看看情況,再去找自己的父親搬救兵。

而他自己,則是一路不停,逃到隔壁縣的好友家裏躲了起來。

可被撞的人就沒那麼好運了,三個人,一個輕傷,一個重傷,小喬母親最慘,送醫不及時,被馬活活撞死了。

雖說小喬第二天回來就哭得幾度暈厥,紅了眼睛要報官,仵作捕快也都喊來了,可是查着查着竟沒了動靜。

說來也是,縣城就這麼大,家家戶戶細論起來,也都有着七拐八彎的親戚關係。小喬動作不及編修快,接連找了幾個狀師都被拒絕了,甚至天天有人做着說客上門,勸小喬別計較了。

偏偏,小喬骨頭硬氣,這幾年的走動也認識點人脈,直接去京城花了大價錢請了個有名的張大狀師回來。(前幾年那個游泳大賽,有人污衊孫大俠服了五石散參賽的案子,據說就是這個人寫的狀)

不過也有人說,這個張大狀師只是個花架子,愛接些名人的案子出名頭,實力上也就那樣。孫大俠的案子到最後雖然沒判他是真的服了藥,卻被對方抓住了他不配合檢查的小辮子,說他“暴力拒檢”,到底還是被禁賽了8年(本來撐死也就判個4年)。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公示板上秀才們寫的邸報一層疊一層。全縣人民翹首以待,等了一年,又從春天等到夏天,終於等到這樁大案升堂開審了。

02

與此同時,每年夏天,皇上都會召集所有的肱股之臣以避暑的名義,來到夏都,商討社稷之計,這也是從太祖皇帝開始傳下來的規矩。

參加之人,除了當朝君臣,還有歷代老臣,當中勢力各據,其中最大的矛盾當屬當今皇上和前隔代老臣之間,兩股勢力一直明爭暗鬥,奈何當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沒爭出個子醜寅卯,可今時不同往日了。

從年初開始的疫病在各地大肆流行,百姓死傷甚重,加上邊疆動亂,外夷勢力虎視眈眈,皇上的位置一時間風雨飄搖,朝中人人自危。

過程中,皇上一直都想把治國根本——刑部,挖回到自己的手裏來,之前滬上的王大人狎玩女童的案子,皇上就已經試了試水,試圖判刑部一個“辦案不公”,並抓了幾個負責那案的小官。

可惜被老臣多方周旋,找了不少有名望的文人妖言惑衆,硬是將這個案子拖了又拖,前段時間下判決的時候,一點水花都沒翻起來。

所以當小喬的案子一出,皇上知道機會來了。

拖了一年多才下命令開堂審案的是刑部,當街騎馬傷人的是老臣曾經工部專管當地鑽井開礦大臣的侄子,受害者小喬又是個名伶,肯定要比之前王大人案裏小女孩的父母更難“料理”,若此時可以謀劃於口,就不怕搞不臭刑部的名聲,接着就能理所當然地抓些小辮子,把自己的人放進去。

03

縣裏已經很久沒出這麼大的案子了,來看熱鬧的百姓將縣衙門口圍了個水泄不通,甚至還有不少其它地方的人特地跑來看熱鬧的。

堂上小喬眼眶含淚,恨恨地瞪着大大咧咧跪在地上的馬公子。

只見一年多過去了,這馬大少依然滿面紅光,五大三粗,絲毫不見一絲憔悴愧疚之色,甚至幾度要求堂上放自己出去方便,否則就要當場尿在公堂上。

一旁的張大狀師和對面狀師爭得臉紅脖子粗,像極了菜市場吵架的商販,決定性的人證物證雖都放了出來,可張狀師一旦想放些輔助證據,給馬公子加刑,就會被對面的狀師劈頭蓋臉地打回來,雙方一時爭執不下。

小喬一看形勢不對,柔柔弱弱地站起來,哽咽着求縣令給自己一個陳述的機會,聲淚俱下,字字泣血地控訴馬公子一家是如何不知悔改,從不道歉,稱自己這一年多是如何眼淚和血吞,只想求個公正。

門外圍觀的女人們都跟着抽噎了起來,不少男人也不住搖頭嘆氣,一些捧着紙筆的書生們見狀,趕緊奮筆疾書,以“小喬庭上泣血”爲名,長篇大論地控訴起馬公子的惡劣,和縣衙辦案不力,偏頗惡人的不齒行徑。

一些來不及擠進去的百姓看到這些書生的文章,在門外氣的跳腳,大罵刑部早就壞到了根子裏,名伶小喬想爲自己母親討公道尚且都如此之難,他們這些平民百姓以後又能去和誰要公平?

縣令被吵的一個頭兩個大,堂下百姓們大有要打進來的勢頭,和師爺商量了一下,當即休庭,擇日宣判。

縣衙對面的酒樓上,幾位大人圍桌而坐,爲首的手中拿着新遞上來的邸報,看着上面大大的標題,微微一笑,吩咐下去,等對面的秀才都發完了文章,過個一兩天再把這些邸報發出去,然後再抓幾個出頭的,一併打發了。

剩下的幾個人齊齊抱拳:“大人英明!此舉一出,過幾日再把準備好的‘正確防衛指引’一發,刑部得保啊!”

酒樓的新菜端了上來,幾個人推杯換盞,朗聲大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