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職業,觀衆煩,演員怕,導演無奈。

那就是影評人。

可真要耍無賴地對他們吼一嗓子:有本事你來拍啊!

人家還真不敢答應,畢竟術業有專攻。

不過勇於突破自我的大有人在,比如《無名狂》的導演——

雲中(本名,李雲波)

主攻影評人那會兒,雲舅跟機叔弄過一檔影評類節目《電影公嗨課》。

質量自不必說,聊的都是侯孝賢、黑澤明、萊昂內此類大師。

有時也不忘皮一下吐槽兩句:

什麼伍迪·艾倫話嘮成精啦,《超蝙》導演“一夜情”式的拍攝手法啦。

各種不怕得罪人。

但,拍得好綜藝的影評人就一定是好導演嗎?

看看16年的《呼吸正常》,反響就挺不正常。

可人家不服輸,這纔有了今天要聊的這部武俠片——

《無名狂》

看明白這張海報的玄機沒?

構成“無名狂”三個字的,是爲本片衆籌拍攝資金的影迷

當年僅頭一天,就有4475位影迷衆籌82.5萬元拍片,熱度可見一斑。

然後,監製是跟導演一樣愛“噴人”的馮小剛

這麼做,爲的是在天價片酬、流量橫行、爛片扎堆的大環境下,重振華語影壇的雄風。

可結果呢?

口碑沒狂起來,只剩下無名。

多數觀衆打分兩三星,評價倒也中肯:

優點是,很有大師範兒。

缺點是,很有別人家的大師範兒。

翻譯過來:

模仿別人的痕跡太重,表述自己的想法太少。

影評人採用的是理論話語,而不是創作話語。

這使《無名狂》看起來更像是百年影史經典鏡頭大薈萃

故事上,先來個大背景、大世仇鎮樓:

明萬曆年間

兩大暗殺組織——無名門、唐門

豈料,無名慘遭滅門,唐門新主遇刺,兇手指向無名門新秀張未然。

爲查清真相,無名門新掌門白笑天,抓了張未然的好友郭長生,詢問其下落。

同時,鏢頭王一刀受人之託,護送二人。

至於委託人及其目的,影片沒有給出明確交代。

關於兩起兇案,郭長生、白笑天,以及小師妹三人各執一詞。

人物:一個癲狂的人,一個穩健的人,還有一個女人。

過程:通過三串零碎的記憶,極力拼湊出當年的真相。

這樣的設定,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羅生門》

其次是表演

演員都是新人,條姐也就認識小師妹的扮演者劉泳希。

畢竟在《閃光少女》裏被彭昱暢懟過“平胸差評”。

男主方面,就拿郭長生來說:

綁手綁腳的狼狽相,大吼大叫的情緒化行爲。

一看就是個狂傲不羈的盜賊。

可看完後,不覺得像三船敏郎在《羅生門》裏的形象嗎?

一味模仿,把三船敏郎的玩世不恭,硬生生弄成了郭長生的冒傻氣。

開場,師傅與張未然對話時的正面鏡頭,效仿的是《影武者》的能劇式拍法。

佈景上,無名門比武場周圍,由白色帷幕包裹。

而在黑澤明的《亂》中,四周也由印有家徽的幕布圍繞。

至於服化道,怎麼看怎麼像《王者天下》裏的李信。

哪怕是動作戲,也是一副豆瓣觀影記錄1W+的架勢。

白笑天去抓郭長生,兩人竹林相遇。

看竹絮一點兩點三點四點連成線……

郭長生窮途末路,以拳頭相拼。

白笑天鎮定自若,以油傘相迎。

傘轉,拳頭的發力被消解。

確認過眼神,是看過《十面埋伏》《影》的人。

在最後一場曠野大戰中。

上一秒,三位剛擺起《黃金三鏢客》裏的陣法。

下一秒,王一刀與白笑天又秒變劉德華、金城武甩大刀。

就問導演是有多愛國師。

客觀來說,《無名狂》的鏡頭很有設計感。

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腿一抖,下不來了。

說好的羣英薈萃,結果成了蘿蔔開會。

武俠片的衝突,主要圍繞江湖恩怨展開。

當下,編劇喜歡將一些反傳統元素,加入傳統恩怨情仇中

比如陳可辛的《武俠》

傳統恩怨是甄子丹試圖脫離殺手組織,過平凡日子;

反傳統元素是金城武用理性科學來剖析一招一式。

再看吳宇森的《劍雨》

傳統恩怨是楊紫瓊與鄭雨盛的“史密斯夫婦”式情緣,以及與殺手集團間的恩怨。

反傳統元素是用“奪寶爲人”取代“奪寶爲財”的思維。

爭奪達摩遺體,不是爲了稱霸武林,而是爲了治病、回家下麪條,以及滿足老太監做男人的夢想。

到了《無名狂》,所有恩怨情仇都成了老調重彈,沒加入任何特色元素。

首先是集體衝突——

無名門與唐門的世代征伐。

然後是個人恩怨

只因被無名門掌門猥褻,小師妹開始尋仇。

她送給每位門徒一個手鐲,以示好,勾起彼此間的爭鬥。

白笑天與張未然本就爲了爭奪掌門之位,產生衝突。

滅門前,白笑天看到比武場只有張未然一人活着。

張未然在與師傅躲進暗室後,又隱約看見一個白衣人殺了師傅。

兩個人都是替師門報仇,才與對方結下樑子。

此外,還有一條白笑天、張未然、小師妹三人的情感衝突線

小師妹是爲了尋仇而挑起同門師兄的醋意。

當她滅了無名門和唐門,小師妹才發現:

除了無名門,也無別處容身;

除了兩位師兄,也無別人真心待己。

於是,她將無名門改成無名之庵,試圖借這趟鏢喚起白笑天往日的感情。

可醉心復仇的對方,未能認出當年二人朝夕相伴的那棵老樹。

只得嘆一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倘若線索明晰,這些注重情感表述的衝突,也會爲故事增色。

可惜的是,幾組恩怨,被瑣碎的剪輯弄得面目全非。

加上演員把精力全放在模仿影壇大佬的演技上,別說融入情境了,人物邏輯能捋順都很難。

最後對戰,郭長生說張未然已死。

再看白笑天的反應:殺你殺他都一樣。

這是什麼邏輯?

更琢磨不透的是王一刀。

前一個鏡頭是與白笑天並肩對抗唐門,下一個鏡頭就與郭長生一起對抗白笑天。

一點鋪墊也沒有,就一段莫名其妙的自白:

僅僅死了幾個看似不親的同伴,再弄一堆佛家術語,刀哥就悟了。

人物動機不充足,太多留白,需要觀衆自行腦補。

之所以有這些bug,一方面是因爲年輕導演拍片時常犯的錯——形式大於內容

另一方面,則要歸因於當下武俠片的普遍審美

如今,武俠片從恩怨情仇的動態傳奇,向寫實化的靜態呈現靠攏。

儘管像徐克那樣的導演,依舊堅持着奇偉瑰怪的夢。

就大勢而言,去戲劇性的寫實是主流發展方向。

拿兩部作品舉例:

一部是徐浩峯拍攝的《師父》,一部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徐浩峯的特點是

動作戲看着“笨拙”,有種現代戲劇的間離感。

只要一式,就能出奇制勝。

沒有拉長中間對戰的步驟,簡化處理。

另一個就是王家衛的意影像,與臺詞渲染。

《一代宗師》裏關於時代的探討,以及葉問與宮二以武引出的心心相惜。

就拿花樓會戰來說,動作戲拍出幾分曖昧。

無論是隔,還是詩意,基礎是實打實的動作。

徐浩峯着眼於擊殺的寫實效果,沒有情緒渲染,讓兵器綻放原有的魅力。

王家衛在渲染氛圍的同時,還把原有的力度以及招式呈現出來。

再看《無名狂》,動作戲跟感情戲一樣,省略了中間的過程,直奔結尾。

動作更多是站不住腳的架空。

刻意追求一種先鋒性,少了本該有的一招一式的落地感。

張未然拿個木棍子跟白笑天對打,像極了小孩子過家家。

觀衆看到了隔和詩,卻看不到背後一板一眼的真功夫。

一把大刀,你當飛刀用,還練就多年。

武打動作更多是導演的閉門YY。

條姐也並不是說影評人就拍不出好電影。

特呂弗、戈達爾哪個不是之前做影評人,之後拿起導筒,弄出個新浪潮。

痞子昆也是,屬於那種錄像廳裏的大師。

影評人的優點是理論評述,缺點是拍攝實踐。

如今懷有電影夢的人開始跨行拍電影,形式有了,就看怎麼打磨劇本,塑造人物。

當理論結合實踐,不知那時的華語武俠片,又會是一番怎樣的光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