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度這個國家,浮現在大家腦海裏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貧窮落後、人口衆多、亦或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印度有三個國慶節,其中每年1月26日的“共和日”上的閱兵慶典意義非凡,同樣也別具一格,“共和日“是1950年1月26日,爲了紀念印度憲法成立而誕生的,閱兵慶典上最矚目的便是摩托車儀仗隊。

印度摩托車隊表演

在印度的閱兵慶典上,你會看到印度軍人駕駛着摩托車,表演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其中包括搭建”人形金字塔“、”疊羅漢“大風車等等,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受邀觀看印度的閱兵慶典時,期間面部表情不爲所動的樣子,直到印度的摩托車隊出現時,看慣了大場面的奧巴馬也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印度摩托車隊疊人形金字塔

因爲閱兵慶典往往是比較嚴肅、莊嚴的,一堆人騎在摩托車上表演”雜耍“,時不時還來個大撒把,這難度牛頓看了估計也要頭疼了,給人的感覺似乎偏離了閱兵的主題,因此很多人也將印度這個頗具特色的閱兵方隊,戲稱爲”開掛神技”、”雜技團“,摩托車儀仗隊也是每年閱兵慶典上“壓軸”表演,那麼印度人爲什麼會這麼鍾愛摩托車呢?

歷史背景的不同

印度閱兵慶典摩托車隊表演

印度在最初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爲了可以及時瞭解邊防信號,由英國人組建了一個摩托車隊,在電子設備不發達的年代,通過駕駛摩托車來實現通訊的交互,當時道路也崎嶇不平,往往冒着槍林彈雨來傳達信息,駕駛摩托車的技術就尤爲重要,印度的摩托車儀仗隊最初由信號部隊和邊防部隊組成,但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駕駛摩托車的通訊方式,顯然已經被淘汰,2018年信號部隊不再進行表演,因此印度閱兵慶典上的摩托車隊更多的是紀念意義。

文化信仰的差異

印度摩托車隊表演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比如中國閱兵慶典,是莊嚴、隆重的,注重的是整齊劃一,展現的是決心、紀律、意志、勢不可擋;反觀印度的“共和日”閱兵慶典,不只是檢閱軍事力量,也是一個具有聯歡性質的節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應互相尊重。

精神力量的體現

1957年中國國慶閱兵摩托車隊表演

展現一種不斷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精神。我國也曾在1957年國慶慶典出現過摩托車隊,與印度不同的是,我國的摩托車表演者多爲文藝工作者或運動員,身穿軍裝的人民解放軍隊伍在慶典上不會表演,60年代後,印度的摩托車隊開始使用兩輪摩托車,從難度上,顯然對平衡性要求更高,同時也吸引了全球更多的目光,2006年的閱兵慶典上,由26名印度軍人駕駛三輛摩托車疊成金字塔形狀,行駛1公里,用時1分16秒,創造了世界紀錄,2009年之前,Z字形路線摩托車雙手大撒把是由中國的劉繼春保持的(5320米),09年,印度的信號兵打破了這一紀錄,在Z字形路線行駛16000米,彰顯了突破極限,超越自我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