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是兩個人的花前月下,婚姻是一大家子的柴米油鹽。

01.

婚前第一次和婆婆通電話,沒有絲毫要拉近距離的想法,甚至有些許反感。若不是他猝不及防把電話塞我手裏,我想我是不會主動給他的家人打電話,因爲他們對於我來說僅僅是他的家人而已,就像我家人在他心裏的地位一樣。

婚後和婆婆有個半年時間的接觸,因爲是在我自己家裏,她有所顧忌,但也無法掩蓋她有些霸道的性格。這一點,在後來的日子裏得到了證實。我想,但凡我有示弱的傾向,她一定會居高臨下,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一如對待嫂子那樣。

當然,我無意和她較勁,自認爲在她面前要保持應有的修養,更何況,婆媳撕破臉最後也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相處,我希望自己能夠處理好和她的關係,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把老公牽扯進來。

生大寶的時候,婆婆過來幫忙了一段時間,我也儘可能地表達對她的感謝,給她買衣服買的首飾,還打算帶她出去旅遊,只是最後被她拒絕了。可儘管如此,我和她之間還是從最初和顏悅色地聊天,手挽手上街,到後來敬而遠之。

那一段相處,我深深感覺到婆媳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沒關係。她在我家不能仍由自己爲所欲爲,我和她同一屋檐也會有所顧忌,可即使這樣也無法避免彼此會有摩擦。

02.

後來,我終於看清楚想明白:一個人最大的驕傲就是憑自己的能力生活,不管依靠誰,你都無法擺脫受管制、被牽扯。尤其是婆婆這一敏感人物。她幫忙帶娃,她就感覺有功於你,那麼如果稍有不慎得罪她,你就是大不敬,就是不懂得感恩;孩子帶得好是她的功勞,孩子要是叛逆不聽話,那一定是你的基因不好;老公收拾家務就是體貼懂事,她教子有方。老公要是“三不管”你也不應該有意見,因爲那些事本就該女人來做。

更有甚者,她會教唆孫子和你作對。當然目的是讓你明白,孫子是他們家的種,聽她的話天經地義,而你作爲外來人,做好自己的分內的事就好,別試圖登上一家之主的寶座。

即使這樣,你給自己的父母買衣服不給她買就是厚此薄彼,就是“養不家”的媳婦,而單獨給她買則是理所應當,因爲她纔是你的“自家人”。

二寶出生後,我按照自己的計劃從懷孕、坐月子到帶娃,全憑一己之力,沒有勞煩婆婆一絲一毫。於是我漸漸發現,她對我的態度又不一樣了。

03.

每次回老家,她總是客客氣氣。甚至好喫好用的都優先給我,我的孩子她不敢隨性發揮,任意打罵。而對於嫂子則是不一樣的態度。

哥嫂一家離得近,有事沒事都把孩子往公婆那裏送。在嫂子的觀念裏:她的孫子就該由她來照顧;反正以後要給她養老,如果現在不讓她照顧孩子自己就太虧了。

婆婆不喜歡嫂子,儘管嫂子一到家就包攬所有的家務,也不敢頂撞她。但是在婆婆看來,嫂子不僅長了一張苦瓜臉,孃家人不厚道,嫂子還經常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總往孃家拿東西,她自己不掙一分錢,還出手闊卓,一副有錢人的樣子。

婆婆的這些看法想法嫂子心裏當然清楚,不過她敢怒不敢言罷了。因爲不敢得罪婆婆,否則想“佔便宜”就沒那麼隨便了。

可實際上,哥嫂都是一起做生意,一起掙錢,嫂子心大,經濟權由大哥掌控。實際上,嫂子也是被大哥“統治”習慣了,大哥總是說一不二,嫂子只能服從。嫂子的家庭地位大概從進家門時候就決定了,因爲她缺乏主見,卻又喜歡別人的小恩小惠,可常常總是因小失大。所以大哥不把她放在眼裏,公婆也不拿她當回事。

嫂子進家門十五年之久,卻依然活在公婆的眼皮底下,孩子的事公婆可以做主,而她的任務就是洗衣做飯次伺候一家老小,稍有不慎,還會被大哥拳腳相向,公婆冷嘲熱諷。可嫂子依然不願意自立門戶,她說:“現在不喫他們的,以後他們也要喫我的”。

嫁一個不知冷熱的男人是女人的不幸,但是看不清自己的環境,找不到自己的地位纔是女人最大的悲哀。

女人想要保持在婆家不可替代的位置,首先一定是讓男人覺得你不可替代,其次,無非是自立自強。找準自己的位置,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此足以。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