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加

昨天上午,習近平主席向“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頒發了獎章。疫情期間,步履蹣跚的他同時也在跟“漸凍症”作鬥爭。

從武漢疫情阻擊戰

打響的那一刻起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就拖着蹣跚的腳步

帶領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600多名醫護人員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日夜奮戰。

說起“漸凍症”這個名字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感到陌生。

有這樣的一羣人,

一直在和“冰凍”作鬥爭。

從患病的那一刻起,

“冰雪”逐漸將他們的身體“冰凍”。

今天可能是手,明天可能是腳。

“冰雪”一點點地將他們“吞噬”,

到最後,可能只剩下了一根手指。

他們叫做“漸凍人”。

在2000年的舉行的國際病友大會上

“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正式確定

6月21日爲“世界漸凍人日”。

希望讓更多人去關注瞭解這種可怕的疾病。

什麼是“漸凍症”?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漸凍人症”的學名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病。

患者的大腦、腦幹和脊髓的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的肌肉也會因此而萎縮,逐漸喪失功能。

“像被慢慢凍住一樣”,肌肉萎縮不斷蔓延,後來可能連說話、吞嚥和呼吸都變得無力,到最後,甚至是控制眼球轉動的肌肉,也“難逃一劫”。

它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一些早期的症狀與頸椎病、腰椎病十分類似,很容易被誤診。雖然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只要規範治療就能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品質。

“漸凍症”生病過程是怎麼樣的?

大概就是把一桶冰水澆到自己身上,那一種感覺的放慢版吧。

“漸凍症”的特點,被這個病的名字簡單直接地展現了出來:“漸”和“凍”。

“漸”是指它的緩慢性,在發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覺手指有一些不靈活,行走有一些費力,或是喝水喫飯時會嗆到,而且病情發展得比較緩慢,很多人會因此而不重視。

發展到後來,就是“凍”了:整個人像“冰塊”一樣,四肢僵硬,活動困難。

對於患者來說幸運而又殘忍的是:他們的感覺神經不會因病而受到損害。

他們的思維不會和肌肉一樣逐漸衰退,但這也就意味着,他們要清醒地看着自己一點一點地被病魔“凍住”。

“漸凍症”的發病率大約爲十萬分之三,屬於世界罕見病。但直到目前,“漸凍症”的病因至今不明,且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癒方式。

漸凍症可能的致病機制

漸凍人症有家族性和散發性兩種類型,家族性的“漸凍人”指患者的家族親屬患有該病;散發性的“漸凍人”是指家中沒有親屬患有該病,患者是家族中的首發病例或者不知道家族病史。散發性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約爲1.5∶1~2∶1。中年後起病,多數患者爲50~70歲,平均發病年齡爲55歲。發病也有報告20~30歲發病約佔5%。

此外,漸凍症具有可遺傳性,至於後代是否會攜帶致病基因,還要根據其遺傳類型和父母攜帶基因的情況而定。家族性ALS佔5%~10%,多爲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發病率相等發病年齡較早,平均爲49歲。漸凍人發病率在我國爲十萬分之四,多發生在40歲以後。

現階段的研究揭示了遺傳性ALS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同時不同地區的人們致病基因的頻率有所不同。在亞洲地區最常見的基因突變是SOD1基因,次之是FUS基因、TRDBP基因。從歐美地區的數據來看,他們最高突變頻率的致病基因是C9orf72基因,其次纔是SOD1、TARDBP、FUS,而C9ORF72在我們亞洲地區的突變率非常低。

漸凍症的致病機制還有待研究。通過以往數十年的研究,ALS的致病機制仍然還是不甚清楚,尤其是偶發病例的致病機制。目前所發現的相關致病機制主要包括RNA干擾新陳代謝,受損的蛋白質內穩態,核質運輸缺陷、受損DNA修復、興奮性中毒、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軸突運輸中斷、神經炎症和膜泡運輸的缺陷。

漸凍人,其實可以存活很久

英國科學家霍金,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漸凍人”了。他在21歲確診罹患“漸凍症”,被醫生告知只剩下幾年壽命的他,從未放棄過與病魔的鬥爭。

“冰凍”的身體並沒有鎖住他的大腦,他在輪椅上探索了整個宇宙,直到2018年離開人世。

從確診到逝世,是整整55年。

有相當部分人懷疑霍金 ALS 的診斷,認爲他可能並不是 ALS, 而是晚髮型脊髓萎縮症(SMA IV 型),其臨牀也表現爲進行性肢體無力、萎縮。

尤其是考慮到霍金確診 ALS 在 1963 年,當時也沒有條件做 SMA 的基因檢測,這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知道,作爲霍金這樣的國寶級科學家,一直是由國外頂級 ALS 專家進行診治,而且結合他的發病過程,也是符合 ALS 發病過程,所以誤診的可能性很小。

那麼爲什麼同樣是 ALS,霍金的生存期就這麼長呢?

實際上 ALS 的臨牀研究早已發現,ALS 的表型異質性較大,雖然教科書上寫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是 3~5 年,但事實上,ALS 的存活率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嚇人。

根據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樊東昇教授團隊對我國 ALS 患者的自然史研究發現:患者 5 年生存率是 49%,10 年生存率是 32%。

這期間要經歷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我們難以想象。病魔殘忍,但人們從未妥協。有許許多多從“冰雪中站起”的人們,用他們自己書寫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生命的奇蹟。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就在我們身邊的“漸凍人”,用愛爲自己和他人“解凍”。

24歲確診的王甲,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書,激勵其他病友和疾病戰鬥下去;

在嬰兒時期就被確診的柴麗麗,通過自學取得了本科文憑和醫生執業資格,開辦診所常年爲殘疾人、老人和低保家庭義診;

被醫生定論爲“活不過20歲”的楊淼南,現在已經60歲。他說他要憑着自己的力量,讓母親“老有所依”。

····

身體雖被凍住,但是靈魂依舊溫暖。在他們“固執”堅持的背後,是一顆永不向命運妥協的心。

通過治療,可改善生活質量

目前ALS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如果有診斷爲ALS的患者治癒了,那麼首先要考慮診斷的準確性,最有可能的是將運動神經元病綜合徵診斷爲ALS。

但是,儘管此病難以治癒,仍有許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臨牀上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儘可能延長生存期。防範漸凍症最好的方法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使用延緩病情發展的藥物治療

1。抗興奮毒性藥物:目前美國FDA唯一批准用於ALS的治療用藥是抗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的藥物利魯唑( Rilu-zole),是一種穀氨酸的拮抗劑,可以減少穀氨酸引起的細胞激活毒性。無論是對延髓麻痹還是肢體癱瘓爲首發症狀的ALS患者都有一定療效,可以延緩ALS病情的進展。1994年和1996年分別進行的兩個大規模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牀研究,證實了該藥雖然不能治癒ALS和改善症狀,但能夠明確的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推遲氣管切開的時間。目前該藥仍在臨牀上廣泛使用,但是其療效遠遠不能顯著改善ALS患者的生存質量。當病程晚期患者已經使用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時,不建議繼續使用。

2。其他藥物:如肌酸、大劑量維生素E、輔酶Qio、碳酸鋰、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拉莫三嗪、頭孢曲松鈉、格拉默、二甲胺四環素、超氧化歧化酶基因SODI的反義化合物等,但在針對ALS患者的臨牀研究中均未能證實有效。

支持治療

適當功能鍛鍊是有益的,但切勿採用劇烈的物理及運動療法。患者應均衡飲食,吞嚥困難者宜攝取高蛋白、高熱量的糊狀飲食,嚴重者可鼻飼。呼吸困難者宜使用呼吸機,可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窒息。雙水平正壓通氣能主動輔助患者的吸氣,早期使用能顯著延長生存期。經皮內窺鏡胃造瘻的胃腸營養支持,可以顯著延長生存期。

綜合治療

在ALS病程的不同階段,患者所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如抑鬱、焦慮、失眠、流涎、構音障礙、交流困難、肢體痙攣、疼痛等,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治療,選擇適當的藥物和輔助設施,提高生活質量,加強護理,預防各種併發症。同時應關注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輔導及相應的人文關懷,這方面也是國內較國外欠缺的部分。

目前可能用於治療ALS的其他方法還有基因治療、免疫治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但大多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沒有充足的證據且未被大範圍推廣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