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着雲計算的發展,雲化的世界正逐漸到來,巨頭們也紛紛投入到雲計算的建設當中。要在雲計算領域立足,除了底層技術能力外,生態圈的打造非常關鍵,只有雲的用途更多、使用者更多,才能迎來雲計算的真正繁榮。

而構建生態最重要的就是開發者,尤其是高質量的開發者。巨頭們已經開始行動,今年以來,華爲雲在加速生態建設,扶持更多開發者、賦能更多的合作伙伴。近期華爲雲舉行的全球初創企業大賽2020秋季賽,就着力發掘優秀的Startup和科創項目,並給予支持。

在這裏,創業者不僅可以深度對接華爲生態,還可以基於華爲ICT創業能力與平臺服務,爲全球企業用戶創造出更多高價值的應用產品與解決方案。這是華爲助力開發者的一個標杆舉措,未來華爲還將投入更多資源培育開發者。

華爲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表示,華爲過去有一個標籤“硬件盒子”,在今年宣佈了新的定位——“雲和計算產業是生態型產業”,圍繞計算和華爲雲構建生態,打造黑土地,成爲數字世界的底座。其中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將是生態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爲開發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已成爲華爲雲的常態。

“雲上”創新企業脫穎而出

作爲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未來幾年雲和計算產業的發展空間將會達到超過萬億美金的市場。在龐大的市場中,一些垂直賽道率先引領創新,比如視頻分析、教育、安防、醫療、物流、VR等方向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也是華爲在雲計算領域看重的細分領域。

從華爲雲的此次比賽中,我們也可以從晉級的18家企業中看到雲計算應用的前沿創新,就覆蓋了以上各個行業。

比如,獲得金獎的閃馬智能,切入的領域是視頻的異常行爲發現。公司成立2個月後,就成爲了華爲智能攝像機和智能雲首批運營商。閃馬智能CEO彭垚介紹道:“我們專注整個城市的異常事件的管理,創造AI中臺,通過視頻挖掘各種各樣的異常行爲,賦能城市的日常的管理。現在已經落地100個城市,去年收入在3000萬左右,今年預計在1.2億,大約有3-4倍增長。”

在醫療領域,專注眼健康管理的上工醫信獲得了銀獎。根據上工醫信創始人&CEO季鑫的介紹,在中國每年需要進行眼底檢查的人羣超過8億,但在中國眼科的專業醫生只有3.5萬人,也就意味着由眼科醫生去做眼底的常規篩查和檢查是不可能實現的,上工醫信聯合國家眼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同仁醫院)共建實驗室,開發了眼底影像智能分析系統,並且自主研發了基於眼底影像識別的深度學習算法RetinalNET。

此外,在鯤鵬雲服務賽道中, 出現了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運用到醫療、農業等行業的創新型應用。一旦這些應用大面積推動落地,醫療、農業領域的諸多痛點都將有望攻克。

紅杉資本投資合夥人吳茗表示:“我們不僅看到創業者在民生,比如醫療、農業、工業上有很多的創新,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前沿技術在細分場景的應用,比如在新型的光纖傳感等,無論在應用層還是前沿科技上,都看到了非常多的希望。”

華爲雲:開發者們快到碗裏來!

得開發者,可得天下,這一定律也適用於雲計算產業。一方面,優秀的雲業務開發者,能夠爲雲計算上層帶來豐富的應用,搭配底層的鯤鵬算力,滿足各行各業的用戶需求;另一方面,龐大的開發者們是生態活力的源泉,也是生態繁榮的堅實壁壘,是建設開放生態的核心。

華爲也早有佈局。比如,華爲曾提出“一雲兩翼雙引擎+開放的生態”的計算產業佈局。“一雲”就是華爲雲,所有業務以云爲主,向雲遷移,擁抱雲、融入雲、接受雲。而“兩翼”一個是智能計算,另一個則是智能數據和存儲,全面幫助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此外,還需要加上開放的生態,方能構築雲計算的底座。

2016年,華爲就提出了要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發展理念,聯合全球的合作伙伴和開發者共同實現商業共贏。過去華爲雲共選出270個作品,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業製造、電子製造、能源、交通等領域的作品,他們在華爲平臺上不斷成長和發展。

在過去一年中,華爲雲還發布了沃土初創企業扶持計劃,幫助初創企業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創新,同時通過舉辦初創企業大賽,鼓勵大家圍繞華爲雲平臺創新,並向這些初創企業共享商業機會,與華爲雲共同成長。

具體來看,華爲雲將提供五方面的支持。

其一是豐厚的獎金,包括現金獎勵和華爲雲資源獎勵;其二是優質的渠道資源和變現方式,獲獎作品有機會優先入駐華爲雲嚴選商城、入駐產業雲;其三,針對初創企業,華爲雲可以提供與投資者對接和見面的機會;

其四,華爲雲將提供各種品牌曝光的機會,獲獎企業將在華爲全聯接大會現場頒獎,擴大獲獎作品的影響力,幫助優秀作品藉助華爲的平臺抵達全球的客戶;其五,開發者可以更及時地掌握產業最新的方向和脈搏。

華爲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總結道,華爲深知獨行快、衆行遠,希望與衆多的合作伙伴開發者,緊密攜手,不斷創新持續發展,共贏計算新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