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有時候是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有時候也是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沉重負擔。

俗話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對兒女來說,照顧父母花的錢還不算要緊,但時間與精力卻是難以爲繼。

不送他們去養老院,自己沒辦法照顧;送他們去了,身邊親友又都來審判你。這很奇怪,父母沒天天在身邊養老,子女就是不孝嗎?

人一旦老了,就會需要被照顧,這是再不服老也要承認的事實。

真正意義上的“變老”,不僅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長白頭髮了、皺紋很多了、耳不聰目不明瞭,更是代表着生活會受到影響,不再似以往便利。

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弄不懂智能手機;

會走路慢吞吞,容易跌倒;

會更容易生病,好得也慢;

更嚴重的,頭腦會變得不清晰,不知今夕何夕。

老人們都希望子女能照顧自己,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很難做到長期在家陪伴,更別說處處照料了。

這種時候,要不要送父母去養老院,成了兒女們最難下決定的選擇。

在《忘不了餐廳》中,黃渤和與李娟教授還有幾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屬交流,就提到了這樣的情況。

黃渤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之前還出現過離家出走剛好被黃渤朋友看到的情況。他工作繁忙,但父母不接受家政阿姨,送養老院也有顧慮。

“你感覺送去,哎呀黃渤的爸爸送到了養老院,這是怎麼個情況?這是不是太不孝順了?”

父母意願尚不知曉,社會壓力和道德壓力就先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對此,老人孔繁漪的兒子表示深有同感。

母親很愛出門,一天能出去十幾趟,單是想想就知道子女不可能一直陪着她,但這種情況,稍不注意可能人就不見了。於是,去年他就把母親送到了養老院。

因爲這一決定,他接到了不少親戚朋友的電話,哪怕不是直接申斥,態度也是明顯在責備他。

可以說,大多數把老人往養老院送的人,都會得到一個“不孝”的評語。

養老院風評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確實有一些子女,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後就不聞不問了,導致老人在裏面即便過得不好也沒辦法。

其二,便是養老院的條件問題。如果去了,反而比不上在家裏生活便利,那送去也就意味着受苦。

其三,養老院能給老人帶來什麼樣的保障,仍然需要多方面關注。有去過養老院的志願者透露,雖然老人有聊天的夥伴,但有出現過期食品的情況,老人常常還要到點排隊喫飯。

如果克服這些問題,養老院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我們常說“老小孩”,只要把老人當做小孩,把養老院當做幼兒園,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時常看看他們、選擇條件合適的住處、常常與護工聯繫,做到這些,即便父母不在身邊,誰又能說你“不孝”?

顏妹相信,養老院會成爲一個趨勢,因爲對老人家來說,孤獨和疾病是最大的兩個敵人,但在這裏,它們會相對被制約。

但TVB有云: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所以,尊重父母意願是首要條件,只要他們願意去,養老院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然,父母到了養老院,不代表子女就可以當甩手掌櫃。

正如送孩子去幼兒園一樣,子女們隔三差五也應當去看看老人家,或者空閒的時候接他們回家一趟。

把養老院會與“不孝”二字掛鉤,無疑是陳舊十足的觀念。

等顏妹老了,就夥同幾個老姐妹一起,選一個住着舒服的養老院,每天嘮嘮嗑、鍛鍊鍛鍊、打打小牌,快快樂樂地養老。

(圖片來自網絡)

· END ·

相關文章